近日,莘县人民医院心内科团队独立完成多例血管内超声(IVUS)引导下精准支架置入手术。自2024年9月份开展县域首例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检查术以来,现已顺利开展26例,标志着我院血管内超声(IVUS)成为常规性操作技术,为广大冠心病患者提供更为精准、个性化的冠脉介入治疗,开启了心血管内科“精准医疗”新时代。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李贵双教授指导开展IVUS检查
病例一
患者女性,71岁,因突发胸闷憋喘7个小时入院,诊断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入院后予以积极药物治疗,改善心脏功能,待各项指标稳定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提示左冠状动脉主干末端可见80%偏心狭窄、前降支开口可见85%狭窄,回旋支开口40-50%狭窄,右冠状动脉近段70-80%狭窄。心内一科主任潘爱臣与介入团队充分讨论,认为应尽快处理左主干+前降支病变,但左主干病变风险分层高,危险系数大,决定先行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进行冠脉评估,帮助确定最合适的介入治疗方案,做到精准治疗和施策。血管内超声检查提示前降支开口以及左主干末端斑块负荷80%,属于极度危险的病变。经征求患者和其家属同意后,在IVUS指导下,为患者前三叉病变处置入支架两枚,解除了严重狭窄,同时也解除了患者的危险,患者和家属对治疗方案非常满意。
▲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
病例二
患者女性,52岁,因急性冠脉综合征住院治疗,为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显示前降支近段至中段可见狭窄99%,第一对角支开口可见40%至50%狭窄;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未见明显狭窄。心内二科介入团队家属沟通并取得同意后,决定使用血管内超声(IVUS)对病变血管进行精确测量分析,并在IVUS指导下处理前降支病变,使用预扩球囊、切割球囊处理后,置入支架一枚。完成支架置入之后,再次使用IVUS检查,显示支架大小合适,贴壁良好,无明显夹层及血肿,多体位照射后未发现撕裂、血栓及夹层,患者未诉特殊不适,手术顺利结束。
血管内超声(IVUS)技术的开展不仅标志着莘县人民医院心内科团队在处理冠脉复杂病变技术上又有了新的突破,同时也为冠心病患者提供了更规范的诊断流程和更精确的治疗手段。心内二科主任陈希迅表示,在高危、复杂的冠脉病变介入手术中,需要对病变位置、程度、累及范围等进行精确判断,现在仅靠冠脉造影,有时已不能满足临床的实际应用需要。血管内超声(IVUS)能够通过影像学,精准地提供肉眼看不到的血管数据,例如病变所在部位的管壁、斑块情况、血管面积等,充分应用于术中的精准诊断、精准定位以及支架的精准置入,进一步提高手术成功率,避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医师科普
血管内超声(IVUS)是将无创性的超声技术和有创性的导管技术相结合,使用末端连接有超声探针的特殊导管进行的医学成像技术,优势在于术中可对治疗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即时评估。利用安装在导管顶端的微型超声探头,可实时显示血管的截面图像,包括管腔大小、形态、壁厚、截面积等等,甚至可以辨认钙化、纤维化、脂质沉积,以及判断导丝是否走行于血管真腔。它可以在DSA造影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目标血管进行横截面评估,所提供的丰富信息有助于医生更准确地决定后续治疗策略,真正做到最优化、个体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