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古韵
东方美学
……
一波绝美舞剧即将惊艳亮相
下面就带大家进入舞剧的世界
一起欣赏绝美舞台
探寻那些美轮美奂
扣人心弦的中式美学吧
《红楼梦》作为极具张力的文学作品,备受编剧、导演的喜爱,各种改编版本数不胜数。这次舞蹈版的红楼梦舞台,有人说看完它像是做了一场绚烂多彩的美梦,又真实破碎在眼前,繁华散尽,渺渺茫茫兮,归彼大荒。舞剧在纵情歌舞之间,演绎了一段段动人情感,似曲非曲、似舞非舞,仿佛将人间百态尽收眼底。舞者情绪给得非常饱满,观众坐在下面看的也是极为尽兴。但也有人说民族舞这种艺术形式不适合装下红楼梦的故事,且改编版对不熟悉红楼的人不太友好,剧情完全陷入了宝黛钗三角恋,全然无法诠释红楼梦啊……全程没有台词,加之配乐缺少东方特色,让人难以体会红楼梦的经典。舞台整体还不错,开场的服化道中规中矩,和舞蹈本身相比说不上惊艳。但舞剧的魅力更在于舞者的演绎,中规中矩的服化道还是可以被接受的。当白纱从空中源源不断地落下时,不得不说真的是太美啦!白纱如同无数情感的线索,从空中缓缓下落,细腻如心中的思绪。那深沉的情感,仿佛随着纱幕的飘落,一一洒落在心灵深处。多少次的思念,多少次的无法言说之情,在这一刻尽情地被展现。舞者如仙子般在月色和水光中翩翩起舞,展现出中国古典美的柔美和清逸。背景音乐里汉代编钟的应用更是点睛之笔,充满汉风汉韵。
水袖舞动,宛若水中月影,让人仿佛置身于梦幻之境。
胜似西游,又不似西游
西游
![]()
与我们熟知的《西游记》情节不太相同,舞剧从老年悟空视角出发,回顾过往,进行了生命意义的探讨,改编上做了很大的尝试。
这里的改编,有人叫好,有人唱衰,观众口味也是大不相同的。
整体还是延续了西游的精神和名著的经典,舞台的呈现也是充满了戏剧性和想象力。
两个悟空的激烈搏斗,不分胜负,直到悟空最终幡然醒悟。有点遗憾的是,这段本应该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却没有前面桥段精彩,无论是开头悟空在五指山下,还是后来与妖魔的几番打斗。道具虽不多,但少而精,在辅助舞者的同时,也让舞者更好的用肢体去展现情感。本以为是千年的爱恨情仇,白蛇的柔美和青年许仙的纯真融合,但呈现的是多媒体和瑜伽球的组合!舞剧出发点是好的,想讨论“真相与真心”的问题,这很符合中式审美。但古代传统故事里充满了现代元素,有点让人带入不进去。有一说一,灯光效果还是很不错的,舞台上的舞者造型也很美,宛如画中走出,让人沉醉其中。其实很多片段跳的都很好,舞者情绪的表达也令人动容,如果想去看看新的形式、新的表达,倒也不劝退~昭君出塞真的好长,长到走了一生,昭君也用一生驻守边塞的安宁…舞台上我们看到的是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舞者们身着华丽服饰,勾勒出昭君的风采、鲜活的异域风情。但又不只是这些,家国大义、思乡悲凉都被表现了出来。最引人入胜的应该就是踩水舞那一段,昭君梦回故土,与儿时玩伴一同在水边嬉戏,非常灵动,背景音乐也有清晰的层次感和满满的中式韵味。其他片段大多悲怆,尤其出塞时的音乐,借用了王安石《明妃曲》中的词,更是婉转凄凉。舞剧对历史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美化,不得不说美化的程度有点大,如果对这一点介意的话,就不用花钱去看啦。舞台上的古代景象,仿佛将你带回远古时代,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明的光芒。《良渚》将谷物、水利、玉琮、黑陶、基石以及象形符号等一系列的意象,用艺术手段贯穿整场,段片式的结构方式,让观众了解与体验良渚文化。舞者们的动作,勾勒出古代人们的生活场景,古代的服装、建筑与器物,勾勒出古文明的辉煌画卷,将中式美学与历史文化相融合。但很多看过的友友们表示,真心看不懂剧情和表达,而且对于舞台也比较无感。所以要去线下看的小伙伴们,还是要做好这种心理准备的。
舞者们用舞蹈讲述一道道人生的门,让你思考生命的选择。门的象征意义在舞剧中得到充分展示,打开的门意味着希望和新的开始,闭上的门意味着结束和告别。以守门人引入,演绎了三对生离死别的情侣、一对超凡脱俗的知己。一段段人生故事,在舞台上呈现出1300多年前的历史风貌和社会缩影。整个舞台的舞美真的很漂亮,只是采用分段式的故事,每段很“独立”,关联性比较差,串不起来的话,看完整场还是有点懵懵的。总体上,观感还可以,但很多观众会觉得共情、共鸣都比较难获得。《咏春》舞剧的故事线并不是最好看的,但从舞台观赏性和艺术传承上来讲,做的还是不错的。舞者们的服装结合了传统功夫服饰的元素,且在舞台上运用到了“软黄金”香云纱。舞台上的功夫表演,融合了武术和舞蹈,动作矫健有力,节奏紧凑。功夫的力量在舞者们的身体里流淌,张弛有度,刚柔并济。但很难说,武术成分是否比例过重,毕竟是舞剧而不是武打剧。咏春拳、螳螂拳、八卦掌、八极拳、太极拳,每个招式,都蕴含着中式美学的力量与美感,仿佛一幅武术的画卷在舞台上展开。故事的内核也是极具中式美学特色的,阴阳平衡、对称和中庸之道的思想,为舞蹈赋予了深刻的哲学内涵。《醒狮》把“广州三元里抗英”的故事背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融合。醒狮所具有的坚韧和力量,为整部舞剧注入了独特的阳刚之气,让人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荣光。许多片段采用了传统舞狮和南拳的元素,巧妙地融合在舞蹈中。刚柔并济、张力十足的动作,勾勒出一幕幕的精彩画面。《醒狮》的故事情节的确过于简单,但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以及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紧密结合还是不错的,让观众在欣赏的同时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到自豪。“十年生死两茫茫”的片段,以三千根青丝在舞台上勾勒出画作,伴以戏腔的音乐,营造出阴冷而凄美的氛围。但也有很多人对这一段并不买账,觉得很杂乱,丝毫没有美感~舞剧中融入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诗歌、国画、书法、篆刻、古琴、戏曲等等。但紧身衣配大裙子遭到了很多友友们吐槽,服化道上还是要再花些心思呀!整体编排和风格带有鲜明的个人特色,被有些人评为“伟”里“伟”气。但大家对于东坡的理解不尽相同,所以看的时候,也没有太较真的必要。舞剧以李白晚年被流放夜郎为切入点,倒叙演绎了李白的一生。
最后以《静夜思》结尾,仿佛让一切回归原点,故事发生过又如未发生过,真真的浮生如梦。剧情和内核都安排的非常合适。通过“入世”与“出世”的抉择,展现了李白的内心世界。李白那股豪放不羁的气质,以及在大时代下个人命运的漂泊感,通过舞台展现得淋漓尽致。酒意浓郁的舞步,搭配着李白的诗篇,勾勒出一个个生动的画面。但其实没有太出彩的片段,看完有一种平平的的感觉,没办法留下太深刻的印象。舞剧除了舞美和服化道差点意思,整体表现也算在及格线以上,喜欢李白的话,还是可以到线下看上一看的!舞剧《杜甫》以其一生为线,勾勒出唐代兴盛逐渐转向衰落的时代背景。舞台重现了杜甫众多诗句的场景,深刻展现出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状况,多是沉重压抑的氛围。整个舞剧最出彩的是女子群舞,《丽人行》犹如唐代画卷上的一抹色彩,将诗中的风雅情怀娓娓展示。舞者们轻盈地舞动,仿佛诉说着诗人笔下的景象。她们的舞步静谧而优雅,仿佛时光倒流,仿佛将我们带回了那个时代。舞剧《杜甫》将杜甫的诗词融入舞台之中,不仅重现了历史的画面,更将观众带入了杜甫的内心世界。这是一种跨越时空的情感交流,也是对杜甫及其诗歌的独特致敬。从古典的诗词歌赋中汲取灵感,将历史和文化凝结在舞台上,用舞者们的身姿和表情演绎出千姿百态的人生百态。我们在这些精彩的作品中,一次又一次领略到中式美学的独特魅力,感受到历史与现实的交融。舞台上的华彩绚烂,正如中国的文化底蕴一样,令人痴迷,久久难以忘怀!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頻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603971995@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