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志荣:体味生活中的诗意

文化   2025-02-04 17:01   北京  
“我们需要恢复信心,不再担心我们所做的不够满目、耀眼,能够远离装饰,这是一种自信。当沉重的装饰脱下,回到空之盈的境界时,这就是‘无华’。我们正在失去的是被无关重要的装饰表层所掩盖的真谛和本质。”
——卢志荣

>《世外》 — 器物、屏风、绘画作品展展览现场

华裔设计大师卢志荣,以其“以诗为用,以用为诗”的中心思想,重申永恒设计之道,在国际设计领域斩获广泛赞誉,并于2015年被授予“世界杰出华人设计师”称号。他的创作不仅展现出他在当下的制作过程中如何挖掘未被发掘的潜能,更体现了他对传统制作工艺的尊崇与共情之心。尽管现存诸多局限,他仍重新审视传统制作,期盼这些工艺免于跌入被时代遗忘的深渊,使其更贴近当代的需求与精神。

>“褐泥紫砂茶具”系列聚紫凝香

>“银檀鸳鸯”系列银装素裹

设计的本质是什么?“以诚信和清晰的设计提升生活品质与人居环境。”卢志荣给出了自己的思考,“设计,其核心聚焦于人、生活以及如何让日常生活变得更便捷、简约。我认为优秀的设计,往往能够以极为正确且真诚的态度直面这些关键问题,并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人们在商业广告的狂轰滥炸以及消费文化的强力裹挟下,极易催生虚假需求和冲动消费。如此便让设计师更多地将目光放在如何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上,从而导致主流设计过于注重外观的堆砌,却忽略了产品的实用性。卢志荣清晰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并提出做设计要远离商业,回归生活本真,于城市中探寻那些已然失落的本质。

>“戏石屏风”

“尽管诸多传统工艺的设计、图案、颜色和构成无与伦比,但仍陷入被遗忘的境地。即使有些留存下来,也与我们的实际需求少有交集,要么被束之高阁,作为彰显工艺极致的官方礼品馈赠外宾,要么在市场的洪流中沦为泛滥的旅游纪念品,早已远离了日常生活的烟火气息。”2014年创作的“戏石屏风”正是卢志荣让传统工艺重返人们日常生活的一次尝试。屏风本身所容纳的意蕴便远超其作为有形物件的本身,它更像一种意象的创造。“戏石屏风”由两个圆形的半透明丝布架组成,其中一个丝布架运用了苏州非遗双面绣技艺,绣制出两只螃蟹,一面展现螃蟹背部,一面则呈现腹部。螃蟹栩栩如生,在大面积留白的空间里与另一扇布架印上的石头相互呼应。两个圆架借由如同钟摆的低下垂力在木轨上自由转动,能够自如地从完全重合的状态逐渐伸展张开,这一动态过程又颇具现代感。动静之间,还原了分割的艺术。

>“有容乃大”系列知竹雅赏

设计意味着什么?“人类始终在不懈探寻,通过各种方式与大自然中形形色色的天然力量和谐共存。然而,当我们退回到最基本的层面审视,便会惊觉,人类需要的不过就是头顶上一方小小的遮蔽,为我们抵御风雨的侵袭,烈日的炙烤。”卢志荣给出了独特的诠释。人类需要的其实很简单,但在今天的世界却有太多与人类基本需求无关的建造物。对奢华的追求带来了许多不相关的资源的耗散。要使设计深入地贴近生活,首要条件便是,设计绝不能只流于表面的形式、绚丽色彩或者任何与生活脱节的矫揉造作之上。因此,卢志荣偏爱使用木材、石材和金属等天然材料,追求材料的真实质感和自然美感,并且借助传统工艺将这些材料的特性发挥到极致。无论物品造价几何、材质是珍稀还是常见,在卢志荣那里,每一个物件都被赋予了平等表达自我的机会。就拿他所设计的石质花瓶来说,简洁而富有生命力,仅通过一个裂缝或小孔,便为植物的生长开辟了一方天地,与自然形成互动,引导人们关注自然之美,传达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不拘一格”系列寒木春华

对设计本质与其承载意义的探寻,加之对材料和工艺的重视共同构成了卢志荣的作品。“唯有在材料和工艺得以确立之后,我们才能进一步探讨设计是否令人舒适、尺寸是否得当、功能是否被周全考虑且行之有效,以及整体构图是否平衡……”卢志荣说道。

>“文房新语”系列砚石墨海

“创造者隐退于幕后,设计则栩栩如生地呈现。”在卢志荣的安排下,通常用于制作烟斗的耐火胡桃木,如今被重新加工为油灯。“文房新语”系列中,自宋代以来用于研墨的石头,现在被其用作水滴计时、苔藓盆、茶盘、茶壶沥水器。在目睹了广州肇庆匠人日以继夜地雕刻砚石后,他让细腻如婴儿肌肤的砚石,成为桌面上的陈设,成为卧室中的花器。延续传统水墨根基的同时,其文化意义也得以全然保留……

>“端溪观石”系列砚石墨海

>“端溪观石”系列砚石墨海

正如卢志荣的一方器物体验馆中出现的:“当互联网试图链接万物,电子传输变得简单而粗暴。文字、图形、人与人之间的讯息,因标准制式逐渐失去情绪与温度。一笔一画的表达,见字如面的感动,与手中的笔一同渐行渐远。在信息以分秒速度裂变并爆炸时,我们该以何种方式和器物,寻回传统文化中的书与画?当短平快的视频冲击视野,带来无从分辨的真与伪,混为一谈的美与丑,淹没身体与心对事物的真切感知。我们该以何种方式和灵感,重拾遗落的故事、文明与美?”对此,卢志荣补充道:“有很多产品设计看起来很有科技感,实则很原始;而另有些设计,看起来虽显质朴,却满溢着深邃的智慧。人们对于‘技术’有很多误解。技术很重要,但不是全部。”也正因如此,卢志荣的作品似乎总是在尝试复兴正在消逝的传统文化技艺,同时处处捕捉着东西方思维碰撞时可能产生的新火花。

>“石上生花”系列砚石墨海

谈及卢志荣的设计,“东方”一词总被频繁提及。然而,在卢志荣本人看来,世人所感受到的“东方”,或许源于其作品在气质上的平静与谦和,以及由此触动人们内心引发的向内探寻的力量。卢志荣生于香港,求学于哈佛,在意大利设计界广受认可的同时,又常年居住在爱琴海畔。他丰富的经历仿佛提纯的滤网,使得人们总能在其作品中看到那股鲜明的血缘性。可倘若暂且摒弃那些标签化的“第一印象”,品味他的作品,便会发现其自然而然的、由内生发的“东方感觉”。“被限制在特定的地点或身份之内,会削弱设计和工艺的重要性。它们就像音乐,使用一种国际化的语言,与世界所有人和文化交流。设计的美在于它具有团结世界的潜力,消除分歧。”卢志荣如是说。


文 Article / 冀靖轩 Seiken
图 Pictures / 卢志荣 Chi Winglo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頻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603971995@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欢迎购买艺术与设计杂志


长按二维码左侧

跳转购买链接


热门文章

盘点2024最美录取通知书

2024巴黎奥运会中国队领奖服公布

多所高校学位服上新,有你的学校吗?



艺术设计的朋友们
创刊于1997年,面向全球发行的创意杂志,以介绍优秀的平面设计、广告设计、当代艺术、包装和展示设计、时尚与潮流设计为主,强力推荐国内设计大师和设计工作室、各大艺术、设计展览会和重大设计、艺术交流活动的艺术设计类杂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