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后交流丨btr:经由《暴雨将至》,重温一场1994年的时代风暴

文摘   2024-10-30 19:01   北京  
10月26日,2024年致敬经典·国际修复电影展开幕次日,中国电影资料馆江南分馆为观众奉上了本次影展的精彩之作《暴雨将至》(1994,2K)。这部影片被誉为马其顿瑰丽的民族文化遗产,以其匠心独运的环形叙事结构,深刻描绘了人类存在主义色彩的悲剧。影片传达了一个信息:仇恨无解,但爱也许会在死亡降临时来到。

放映结束后,上海作家、译者、艺术评论人btr与中国电影资料馆节目策划沙丹现场交流,同观众分享自己对《暴雨将至》这部电影的感悟与心得。

从1994到2024

上映30周年的经典之作

沙丹提到之所以选择《暴雨将至》作为本届修复影展的放映影片,是因为该片拍摄于1994年,今年恰逢其上映三十周年。而且长期以来,观众一直难以目睹该片的清晰版本,即便是后来推出的DVD版,也只是模糊影像的数码化再现。直至2017年,电影经历了2K修复,才得以重新在大银幕上展现其经典魅力。

btr以电影中的一句话“Time never dies,the circle is not round”(时间不逝,圆圈不圆)开启此次的映后分享,并表示这句话给他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他提到这部电影与《低俗小说》有显著的关联,不仅因为它们都诞生于1994年这一电影史上的重要年份,而且在于两部作品都采用了环形叙述结构——影片的结尾与开头相同。这种独特的叙事模式能够带给观众很多奇妙的感受。

惊艳世界的首作

回归故土的影像书写

《暴雨将至》是导演米尔科·曼彻夫斯基的首部长篇作品,同时它也是在马其顿共和国拍摄的第一部电影,这与导演曼彻夫斯基的出生背景和成长经历紧密相关。

曼彻夫斯基出生于南斯拉夫时期的斯科普里,即现今北马其顿共和国的首都。在涉足电影界之前,他有着丰富的商业拍摄经验,以拍摄MV为主。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一直在思考自己真正想要拍摄的项目,虽然有很多邀约和机会,但最终还是选择回到故乡马其顿,拍摄了《暴雨将至》这部杰作。

浓烈的史诗感氛围

电影主题与艺术特色的呼应

《暴雨将至》采用了三段式结构,宛若三连画般,蕴含着某种宗教性,分别呈现了词语、面孔和图片这三大主题。电影中出现了众多风格、音乐和人物之间的勾点,使得三个段落之间形成了一种巧妙的呼应。这种呼应需要观众在观看时保持高度的主动性与敏锐性,诸如苍蝇、乌龟等象征性元素在每个段落中均有巧妙再现。此外,教堂和墓地等元素也在每个段落中出现,为观众营造出一种循环往复的深刻印象。尽管电影整体呈现出循环的结构特征,但其中也不乏微妙的断裂与不连贯之处,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此外,btr还强调了该片电影配乐的重要性,他提到电影中的音乐是由Anastasia乐队原创的,这些音乐为影片营造了一种浓烈的史诗感氛围。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电影中出现了多幅壁画,这些壁画取景自多个修道院,在其他很多地方都很难看到,与电影所呈现的历史背景关联性很强。btr指出:“历史的循环和故事的循环在早期都是通过图像和壁画来传承的。”

希望更多影迷朋友能够借助此次修复影展放映《暴雨将至》的契机,了解并喜欢上米尔科·曼彻夫斯基这位导演,进而对他所代表的民族和国家的电影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E N D 

编 辑 |王晨
责 编 |刘苏洋
图 片 |中国电影资料馆江南分馆

中国电影资料馆江南分馆
发布江南分馆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