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故事】红色馆藏背后的故事|后续《红色中华》,迟滞敌人占领苏区

文摘   2025-01-06 18:48   江西  


冬日暖阳下,位于瑞金叶坪村的红色中华通讯社旧址静谧而又温暖。1931年11月“一苏大会”期间,红色中华通讯社在瑞金成立,这是我党在根据地创建的第一个通讯机关,其创办的《红色中华》报,是党和苏维埃政府的主要舆论宣传阵地,是红色政权建设的记录者、宣传者、组织者。




图为《红色中华》报第264期。(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供图)


1954年9月8日,会昌县西江区农民刘根水将自己收藏的第264期《红色中华》报捐赠给瑞金革命纪念馆筹备处。这份残缺不全的报纸一经公开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因为之前人们一直认为,中央苏区时期出版的《红色中华》报只出版了240期,红军长征后就停止出版了。


而第264期《红色中华》报的出现,说明中央苏区的《红色中华》报后续还出版了至少24期。那这多出来的24期又是怎么回事呢?


图为红色中华通讯社旧址。邓浩亭 摄


日前,记者走进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一探究竟。只见展示柜里陈列着一张残破的报纸,大小只有整张报纸的三分之一,呈褐黄色,表面有虫蛀小孔,但文字仍清晰可辨。纪念馆讲解员杨耀燕向记者介绍,第264期《红色中华》报是国家一级文物,是中央苏区出版的最后一期报纸,存世极少,极为珍贵,目前尚未发现第二张。


瑞金市史志研究室负责人苏春生说,《红色中华》报于1931年12月11日在瑞金创刊,创刊之初为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后改为中共中央、中央政府、全国总工会、青年团中央的联合机关报。刊发有社论、要闻、专电、苏维埃建设、中央苏区消息、党的生活、赤色战士通讯、工农通讯、红色小辞典、工农民主法庭、突击队等栏目,是当时苏区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发行量达到4.5万份,一度超过国统区有名的《大公报》。


当时,《红色中华》不但成为党和苏维埃政府的喉舌及传播信息的通道,还成为引导社会舆论、凝聚革命力量、巩固工农民主政权的强大武器。比如,1934年9月8日,《红色中华》报刊发了《募集廿万双草鞋慰劳红军》的报道,号召群众在10月10日前捐赠20万双草鞋。不到1个月,募集草鞋的任务就完成了。


中央红军长征前,《红色中华》报已成为中央革命根据地影响力最大的一份报纸。至中央红军长征时,总共出版发行了240期。1934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机关和直属部队离开瑞金,踏上了漫漫的长征路。


“《红色中华》报也是国民党了解中央苏区的重要信息来源。”苏春生说,为掩护主力部队战略转移,陈毅、项英与贺昌、梁伯台、何叔衡、瞿秋白、陈潭秋等商议,决定仍以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名义继续出版《红色中华》,表面上保持现状,用以迷惑敌人,由瞿秋白承担编辑出版《红色中华》报的任务。曾任《红色中华》报编委的韩进曾在一篇回忆文章中这样写道:“编委会就只留下瞿秋白和我两人了,继续坚持出版《红色中华》报,表示中央还在这里。”


当时,为了保守秘密,瞿秋白带领编印人员,把《红色中华》报印刷机迁移到于都山区,并按照中央的口径,在报纸上不透露红军主力远征的消息,使国民党反动派不知道红军的具体情况,不敢轻举妄动,从而延缓了敌人占领苏区的进程,也为中央红军主力的转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1935年1月,中央苏区的中心地带瑞金、宁都、会昌、兴国、于都全部陷入敌手,红军主力转移的消息也已暴露无遗。于是瞿秋白组织人员,晚上下山,到乡村中走村串户,建立秘密联络点,搜集情报;白天隐蔽在山上,组织编撰稿件,继续印刷《红色中华》报,并在刊头上公开打上“中国共产党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机关报”。他们想方设法将这些报纸送到群众手中,张贴在城市乡村,宣传游击战争和抗日民主运动,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暴行,鼓舞群众的斗志。


国民党反动派进入苏区后,对红军游击队实行“清剿”。他们实行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公开叫嚣要“大乱三天,大杀三年”。紧接着,他们建立各种反革命组织和县、区等各级反动政府。“联保办事处”“搜山队”“挨户团”层层布控,“特务队”“便衣队”四处追踪,日夜挨家挨户搜查红军伤病员和革命群众。


红军游击队在形势更加严峻、处境十分艰难的情况下,收到遵义会议后组成的党中央的来电指示:要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保存革命火种。他们遵照中央指示精神,把印刷机等拆卸下来,把机件运至于都县黄龙附近的山里埋藏起来,全面转入游击战争,《红色中华》报就此停刊,停留在了第264期。


1935年2月10日,瞿秋白等人由一个排的红军护送从于都县井塘村出发,经瑞金往福建方向突围。24日,当他们行至福建省长汀县水口附近,被国民党民团发现,在激战中何叔衡跳崖牺牲,邓子恢成功突围,瞿秋白等人被俘。6月18日,瞿秋白沿途唱着《国际歌》和红军军歌在福建长汀西门外从容就义,年仅36岁。瞿秋白为革命事业付出宝贵生命,用生命书写了一曲崇高的乐章。


因为受舆论和游击战等的迟滞,直到红军主力撤离中央苏区后一个月,国民党军队才敢放胆靠近中央苏区核心区域。


后来转移到陕北的中央机关与中央苏区失去了联系,不了解苏区后续出版的《红色中华》报情况,因此,1935年11月25日在陕北复刊的《红色中华》报是从第241期开始印发。


而瞿秋白编印的后续24期《红色中华》报因为印发数量不多,加之在特殊的战争环境中,截至目前国内只保存有5期内容。苏春生说,这24期《红色中华》报,在稳定苏区人心、迷惑敌人视听、迟滞敌人行动、掩护主力红军转移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革命先烈发扬革命理想主义精神,怀着对党的新闻事业的无限忠诚,掩护了中央主力红军突围转移,并持续激励留守苏区的广大军民,是中国革命新闻史上永远值得铭记的悲壮历程。


1937年1月,随着红中社更名为“新中华社”(简称“新华社”),《红色中华》报也改名为《新中华报》,1941年和新华社主办的《今日新闻》合并为《解放日报》。


2012年6月28日,《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2020年6月,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号召,新华社对口支援瑞金。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成立于红土地的新华社始终把助力老区发展的责任牢牢扛在肩上。


“今天的我们,依然是瑞金的我们,是长征路上的我们,是太行山上的我们,是枪林弹雨中的我们,是敢于奉献和牺牲的我们。我们依然牢记,‘新闻人’更是‘革命人’,‘新华人’更是‘党的人’。”新华社同志以铮铮誓言,接过对口支援的接力棒,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创造新的辉煌的道路上奋勇向前。


来源:赣南日报


赣州城投集团
赣州城投集团以承担重大项目和民生工程建设,勇当中心城区“五区一体化”建设主力军为社会使命,突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土地开发,打造成集融资、投资、建设、运营、管理为一体,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区域土地开发功能兼具的大型国有投资运营集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