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科报告厅】陈瑶生:我国种猪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

财富   2025-01-08 18:23   广东  

纵览农业发展,请关注国科农研院


首先,作为生猪种业,特别是今年习总书记发表了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的观点,我们觉得这一先进理念特别适合农业领域。在学习新质生产力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它是由技术性的突破、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传统产业的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在这里面,其实创新包括技术和业态两个方面的创新。就生猪产业而言,我们觉得应该好好的去理解一下。特别是因为猪产业一直是一个传统的饱和产业,更加需要技术与模式创新的有机融合。对生猪种业来说更应该是首当其冲。

过去的15年应该我们国家在种业发展上的黄金时期。特别十四五以来,在国家和国际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生猪种业迎来了一个非常好的时刻。而且作为国家的一个战略性的、基础性的核心产业,应该说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重视。而且以构建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在生猪种业里面应该是体现最为完全。我相信我们的相关企业也受益匪浅。

简单回顾一下我们国家生猪种业的现状情况。

第一,特别是在2018年以后,受非洲猪瘟疫情等影响,国家核心育种场的动态调整比例超过了20%。这个数字反映出来的问题是,生猪育种确实是一件很难做的事情。甚至包括我们两年前评定的25家国家生猪种业振兴企业,也有着不少的麻烦。

第二部分,我们因为我们今天是以种猪为主,但是我们回想一下,销售的种猪绝大部分是二元母猪,纯种猪的销售量很有限。特别是作为种源最重要的、影响力最大的纯种公猪,像长白、大白,杜洛克因为应用面大一点,销售量相对好一点,但是也有它的一个局限性。特别是在现在产业状态下,种猪选择的基本判断标准就是健康。健康只是基础、保障。真正的种源应该是性能优先,但是由于我们缺乏硬核的第三方评价,我们对每个企业的种猪的评判以健康为第一,性能为第二。

由于普遍存在这种情况,种源应该是以销售优质纯种精液为主,但是由于现在独立公猪站的数量还不是很多,所以也难以做到优质优价。

我们分析最近几年来,特别非洲猪瘟之后,为什么种猪市场时好时差,其实主要以一些快速发展的大的企业,他们对种猪的需求量保证了市场的需求。反过来我们也可以看到,大的集团可能由于自身发展的需要,他们外销的种猪数量是有限的,反而是一些规模适度、健康状况好的企业,像蓝耳双阴的,它种猪销售的数量会多一点。

同时现在阶段,独立公猪站布局和建设受到了行业的广泛重视,而且也有很多。但是另一方面,我们有很多的场内公猪站并没有退出市场。所以总体上现在的工作站的布局和产能,应该说是过剩的。

另外,最近几年新品种、配套系的审批数量大幅度增加,但是市场份额还是有限,这也是需要我们来思考的。最后就是区域性的联合育种,应该说也还处于起步阶段,而且举步维艰。我想这一点大家也是有目共睹。

我们的种业应该说是依附于产业的发展。要思考中国生猪种业的发展,是离不开产业发展的步伐的。今天我们的养猪的集约化程度是高度发展的。

在这种情况下面,我们应该如何来应对生猪产业。在产业模式快速转变的过去的15年,对我们国家生猪产业来说是非常值得书写的一段历史。不管从养殖门槛、成本、集团的发展,我们国家生猪企业的规模一跃成为世界龙头老大。

为了应对现在新的形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非洲猪瘟,二是我们猪的市场,刻骨铭心痛苦的市场。到今天我们还在面临着去产能的压力。所以这个时候的种业的振兴,需要我们来思考种猪和繁育体系国产化的情况。现在的支持力度很大。

我们的种猪将来是走一个什么样的路?我想这个是值得我们好好努力的。特别是在今天,相应的规模上去了。但是我们种业的发展还是滞后于产业规模的发展,这一点大家应该是也心知肚明。因为规模并不能决定我们的育种能力。但是从育种的角度,没有规模,育种更无从谈起。所以这个问题是需要我们思考的。国内现在的规模养殖企业,种猪实力的排名,包括种猪对社会的贡献,对外销的种猪量,它跟企业规模是否是一致的,我们也要可以思考一下。

今年的一个例子,我们企业从美国引进的种猪。我们可以看一下美国种猪引进的这些具体的企业,我们能够查到它们核心群的规模。比如说在美国NSR网站上面,它的规模就是这么个样子。我们国内一些规模比较大的企业的规模是多少?美国的种猪企业规模不如我们,为什么我们还要把这些种猪当做成宝贝去大规模的引进?

我们可以对比思考一下育种工作到底该怎么做。这是我们引种的情况。可以看到供应我们中国市场的这些种猪,不管是美国、丹麦、法国,他们的核心群规模相比我们而言并没有优势。反过来我们又该怎么做?我想这就是我们的一个基本的思考。

在过去的15年里,我们的种业经历了一个艰难的、缓慢的发展。开始一起来做这个联合育种的时候,我们也不是说一下子就能够想的很明白,其实也是一个摸索的过程。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以遗传评估为基础的现代育种经历了一个很长的时期。在第一个十年,我们在普及遗传评估的概念,来进行性能测定,第一个改良计划以后,我们开展了一些具体的工作。现在进入到第二个改良计划,我们希望它能够生根开花结果。

在猪的遗传育种里面,性能是一个基础。大概在30年前,广东市场意识明显比较超前,他们在没有财政支持的情况下自发的建立了种猪测定。开启了我们国家种猪性能测定的先河。这种情况下,我们也顺应发展来开展种猪遗传评估。

这里我特别要想提一下在98年的时候,在中加项目推动下,加拿大专家们很自豪说他们用15年时间从种猪进口国变成了种猪出口国,当时这个对我们的刺激还是很大的。这个会议在某种程度上也激发了我们国内的专家对建立我们自己育种体系的决心。

这次会议后,我们第一次谋划制定的第一个全国种猪遗传评估方案。由总部发布,在全国引导性的让猪的育种往这个方向走。

后来在部里的支持下,我们也取得了一个种猪的948项目。其实它就叫做遗传评估技术引进与中国优秀种猪核心群体系的持续发展。20年前确定的项目到今天还有他的本意。

项目执行过了几年,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正式出台,标志着一个正式性的工作在全国得到了热烈的响应。在没有国家任何经费支持的情况下受到行业如此高度的重视,这也是极少的一个案例。也非常感谢行业对这个计划的热爱和支持。

在进入十四五以后,遗传改良计划2.0版就变成15年的了。改良计划的初衷其实是希望我们的育种能够实现应该说优中选优,资源共享,数据共享,也就是我们讲的联合育种。为什么我行业里面有那么多质疑呢?丹麦国家那么小,还不如我们广东,但是为什么种猪走在世界前面?肯定说它的育种机制、它的联合育种是一个基本的保障。这是我们国内很多企业学不到或者做不到的。很多情况下,我们一个最大的借口,为什么我的好种猪要分享给你呢?这是一个心结所在。但是我们也要反过来问一下,大家自认为的好种猪就一定好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话,我想我们的生猪种业早就不是今天这个样子了。这点很值得深思一下。

其实在10多年前,也就是2011年,我们在种业体制机制创新方面,试图成立一个以猪的育种平台为基础的实体。遗憾是没有很好推进下去。

但是我们也进行了这个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包括广东、湖南、四川、湖北等省份,都在做着积极的探索。

不管怎么样,我们是希望我们的育种能够牢记初心。15年过去了,大家共同努力着。育种到底是什么?种猪育种的方法无非是杂交育种,纯种选育和配套系培育。所有的育种方法都离不开它的基础,就是纯种选育。在纯种选育里面,个体遗传评定一定是育种的基石。评估的信息来自于表型、基因组,甚至芯片。总而言之,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我们需要利用这些信息从候选猪群中选留我们育种所需的种猪。

育种本质上就是优选优配。优选就是百里挑一,优配是一个什么概念呢?我们的资源既然百里挑一就应该充分使用。所以从这个角度,我们种猪的育种可以说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只是说在今天客观为别人的时候,你是靠种猪的溢价,卖比别的公司贵一点点。但是这个种猪溢价是不足以支撑你的育种的,我们选择育种一定是要靠体系的回报。

我们要尊重育种的规律,它的底层逻辑是不进则退,因为选我们人工选择是抵抗自然选择的一个过程。我们希望选择的下一代比上一代的平均水平要更高,这就是我们努力的一个方向。

我们看下核心育种场的变化。在过去的这么十多年里进进出出,起起伏伏。在核心场里面,为什么早期是母猪,后期有公猪站。在第二个改良计划里面,纳入了地方猪和培育品种。

我们展开讲的核心场改良计划过去了15年,我们这个报告都是公开的,大家都能够看到。

我们想强调一点,就是在核心场的育种投入里面,我们是否合理分配到我们的育种资源,是否做到了事半功倍还是事倍功半,这个是我们需要讨论的问题。在这个里面,事实上我们所有人都知道,最重要的是终端父本,它可以影响到我们终端体系的一半。

但是反过来,我们这些企业针对在终端父本,在第一父本,比如长白猪的育种里面,投入是多少?核心育种场验收和遴选的标准是测定量。而我们的测定量基本在大白猪,大白猪就是第一母本,我们的测定量主要是三个性状。就是说在这个性状里面的投入,事实上它跟我们作为第一母本的需求有差距的。反过来作为第一父本和终端父本,这些性状的测定量为什么又远远不足,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所以说顶层设计就要做这个。

大家在开展育种工作时,都在追求新育种方法应用的时候,我们看一下丹麦育种工作,从2019年到现在五年的时间,他们测定的公猪量增加了1/4。为什么在新技术应用的情况下,丹麦的测定量去年还大幅度的增加了。这个情况值得我们思考。所以育种还是要做好最基础的工作。

我们再用体系的思维来做这个事情,就可以看到我们的育种眼光必须从金字塔尖放眼到整个金字塔。这就需要我们体制的进一步的创新。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生猪种业阵型的主要业务就是是开展联合育种、加快新技术应用、提升育种水平来缩短国际水平的差距。我们给国家生猪种业阵型队伍的要求可能比核心场会更高一点。

我们的种猪育种它的需要一个价值的持续提升,这才是我们育种最终的追求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可以说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现代的技术来支撑,特别是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

这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的去做这件事情。

整个育种的核心应该是以公猪站为龙头,牵引我们整个体系的演变。未来的种猪,特别是在非瘟之后,我们很多母猪场在封闭群之后的进步基本是靠精液。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公猪的选择。公猪的选择不仅仅是杜洛克公猪,还应包括长白公猪、大白公猪的高强度选择和大范围的使用,这是我们育种的基本。母猪好用,这是你自己的。留种一定是刚才我们讲的,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这个我们要重视起来。

我们生猪种业的振兴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我们都亲身经历过,还正在经历。

强调一点,我们生猪种业的振兴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科技精神?我们在座的专家们、企业领导和一线的育种技术人员,是否能够清楚我们的一线,猪场的核心群种公猪、种母猪你了解多少?如果不了解,你制定的方案那也就是一个方案,是不能落地的。我们要学习袁老先生的精神,要进入到我们的研究对象,和培育对象要紧密的结合。

我们的努力付出总是有回报的。在这里,用一个我们自己的经历过的例子。广东小花猪是个小小的地方猪种,在品种志里记载的繁殖性能是有限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依托一号土猪比较大的基础母猪群。过去的八年、十年时间,生猪的繁殖性能是很难提高的。但我们可以很很自豪的说,我们仅仅用一个体型比较小的地方猪也实现了繁殖性能的快速提升。现在的平均水平可以达到14.58,现在还要再高一点。我们的育种是不断的进步。在过去的这一年里面,排名前20%的母猪,它的总产仔数可以达到18.55,活仔数可以达到16头。我们希望今天的前20%能成为明天的平均数。这就是我们育种的基本的道义。希望我们不停的努力,让我们的种群越来越好。这个是我们种业振兴需要的精神。
文字内容整理参考:第五届好种猪健康育种创新大会

来源:派斯维育种

长按左边二维码

感谢您关注国科农研院

微信公众号

国科农研院
汇聚全球科技资源,搭建产研协同平台,推进种业自主创新,壮大农业领军企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