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00亿!中国又夺全球第一!

财富   财经   2024-11-29 21:01   广东  


作者 |  产业观察组

推荐报告 |《2024-2029年中国海上风力发电(海上风电)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策略规划分析报告》



30年前,欧洲老牌发达国家们最先开始了对海上风电的探索,1991-2001年海上风电发展的首个十年期间,丹麦、荷兰、英国是引领者。2002年起,欧洲市场带动全球海上风电产业进入商业化开发阶段。

不过近几年来,局势剧变。

随着“双碳”战略的提出,中国在新能源领域出现了爆发式发展,迅速取代欧洲成为全球领导者。11月16日,海上风电现代产业链共链行动大会发布的消息称,截至2024年三季度,我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已连续3年稳居全球第1位,超过第2-5名国家海上风电并网总和。今年海上风电装机容量有望突破4500万千瓦,将连续4年位居全球首位。预测到2030年,国内海上风电总装机将达到2亿千瓦,总投资约2.6万亿元,带动产业链总产值超20万亿元。

而在更宏大的视角下,中国海上风电的异军突起,只是国内整个海洋产业爆发的一个侧影。除了海上风电,海洋资源开发、海洋渔业、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态保护等领域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海洋产业正在从“蓝色经济”的概念走向实际行动,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

这一成就不仅凸显了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全球领导地位,也为全球绿色能源革命注入了新的动力。

为什么要抢抓发展海洋经济?

随着全球海洋意识普遍增强,各沿海国纷纷把建设海洋强国作为国家的长期发展战略。由于各国和地区的资源禀赋和科技发展水平差异,全球140多个海洋国家和地区间海洋产业实力和发展特点不一。而中国则基于海洋资源的丰富性、经济增长的需求、科技创新的推动、国家战略的要求以及国际合作的需要,从而推动海洋经济的发展建设,其中有3个核心层面:

①推动建设新的经济发展高地:工业强国的“蓝色经济”

在全球范围内,海洋经济已高度渗透到一些国家的国民经济体系,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构成拓展经济和社会发展空间的重要依托,战略地位日益突出。从当前发展情况来看,2010年全球海洋经济规模为1.5万亿美元,到2023年,全球海洋经济市场规模约为2.3万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全球海洋经济市场规模达到3万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6%。

在我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作出系统部署。从海洋大国迈向海洋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而推动蓝色经济的蓬勃发展对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与实践价值。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自研的海洋经济产业大数据系统监测,直观看到2023年全国海洋经济生产总值接近10万亿,国内海洋产业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广东和山东是两大头部省份。其中,广东海洋经济生产总值和海洋企业总数排名全国第1,主要集中在广州-深圳一线。不同城市间呈现不同分工角色,深圳在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旅游业等第三产业上领先较多,而广州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船舶工业领域有优势。

②推动新质生产力落地转化:中国智慧与方案的全球实践

海洋经济的涵盖范围非常广,以海上风电为例,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的追求日益加强,海上风电作为一种新兴的、具有巨大潜力的能源形式,逐渐受到各国的重视。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发展海上风电有助于优化能源结构,提升新兴清洁能源发电比重,加快再电气化进程。

广东省作为海洋经济先锋,其海上风电的项目布局也得到了良好的实践。譬如去年2023年11月10日,由明阳集团研发投运的全球首台风渔一体化智能装备“明渔一号”正式迎来首批渔获。2024年7月5日,“明渔一号”再次成功投苗,正式开启第二季养殖示范;10月7日,“明渔一号”迎来第二季规模化养殖成功收鱼。这是由中国自主研发的搭载“风渔融合一体化智能养殖网箱”的风机在广东省阳江市成功吊装,标志着全球首台风渔一体化智能装备整体建成。

该装备采用风渔深度融合设计,配置智能化渔业养殖系统,海面上,把海风转化为绿电,一台12MW风机转动一圈可发电25度,单机每年可发电4500万度,能满足23000个家庭一年的用电,同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8万吨。海面下,渔业养殖规模化应用后,除风机本身收益之外,每台装备可增加500-2000万元产值。这种“海上风电+海洋牧场规模化养殖”的新质生产力,真正有效实现智能投喂、智能监控监测等功能,有效解决了深远海渔业养殖用电难、看护难、风浪大、成本高等难题,可大幅降低项目运营成本,明显提升项目整体效益,也为全球海上风电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的海洋经济数据大屏监测显示,就广东省海上风电项目的部署来看,广东海上风电企业构成了产业的头部力量。今年8月,由中山企业明阳智能自主研制的全球单机容量最大、风轮直径最大的海上风电机组MySE18.X-20MW在海南成功吊装。该机组全年发电量可达8000万度,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6万吨,约等于9.6万居民的年总用电量,曾获评Windpower Monthly 杂志“2023年全球最佳海上机组金奖”,它的成功吊装是我国海上风电发展的又一里程碑。

此外,中广核作为海上风电建设和维护领域的领头羊,至今已在广东省布局10余个海上风电项目,约600台风机,总装机容量超392万千瓦,为广东省海上风电工程建设提供了诸多借鉴和经验。目前中广核全力推进广东省海上综合能源岛建设,示范验证大容量漂浮式海上风电、海上光伏、500kV海上柔性直流输电等海上能源技术。各家企业的产品分布在广东沿海的61个海上风电场里,共同支撑着广东作为海洋产业大省的发展。

③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与培育:十五五规划下,促进区域海洋经济一体化发展

2024年收官之际,正是十五五规划”启幕之时,李强总理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提高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在“十五五”规划的大框架下,区域海洋经济一体化发展成为海洋经济领域的重要战略方向,不仅有助于整合海洋资源、提升海洋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更是实现海洋可持续发展、应对全球挑战的关键举措。其中,带动传统海洋产业向新兴海洋产业升级与培育是这一进程中的核心内容。

海洋经济产业链按照加工生产流程可分为上中下游。上游主要包括涉海设备制造和涉海材料制造。中游主要包括海洋渔业、海洋油气业、海洋盐业、海洋矿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旅游业等海洋产业。下游主要包括涉海产品再加工、海洋产品批发与零售、涉海经营服务等。

从海洋经济的产业链与产业细分占比中可以发现,传统的海洋经济主要集中在渔业、海运和海洋资源开发等方面,但随着技术的发展,海洋经济正在向更多领域拓展,如海洋旅游、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等。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十五五规划研究所的研判,各地在十五五规划背景下,要抢抓海洋经济发展的机遇点,培育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型升级,从而带动区域协同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有3个层面是必须要关注的策略思考:

(一)科技创新,驱动海洋经济产业升级

  • 前瞻性布局以及加大对海洋科技创新的投入,建立区域海洋科技创新中心或实验室,集中力量攻克新兴海洋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如深海探测技术、海洋新能源高效转换技术等。

  • 新质生产力推行下,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在海洋产业中的转化。例如,高校的海洋生物科研成果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实现产业化生产,推动海洋生物科技产业的发展。

  • 设立海洋科技创新基金,对在海洋新兴产业领域进行创新研发的企业和机构给予资金支持,激发创新活力,还有助于项目招商。

(二)找准定位,打造区域核心竞争力

  • 结合本地资源优势,制定区域海洋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引导传统产业向规划中的新兴产业方向升级。例如,确定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为深海探测装备、海上风电装备等,引导传统海洋机械制造企业向这些方向转型。

  • 合理考虑海洋产业的空间布局,合理的产业空间布局能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产业集群效应,避免资源浪费。可以通过规划后形成区域海洋经济数据大屏,以便更直观地洞察并优化产业布局,促进资源高效配置。

(三)融合发展,塑造“人产城海”一体化发展新模式

  • 人:海洋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源

    海洋经济的发展吸引人口向沿海地区流动和集聚。这种集聚产生规模效应,促进海洋相关产业的分工细化。同时,人口的集聚也带来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高素质的人才能够为海洋经济产业带来创新活力。随着教育和培训体系不断向海洋领域倾斜,更多人掌握海洋工程、海洋资源管理等技能,满足海洋产业多样化的人才需求。

  • 产:多元融合与创新驱动的海洋产业体系

    如果把海洋经济当作是一个转化介质,那么它将是传统与新兴海洋产业融合的关键载体,如海洋捕捞、海洋航运等与新兴海洋产业如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大数据等相互融合发展。以海洋航运为例,与海洋大数据产业结合,实现航运路线优化、船舶智能调度等,提高航运效率。在一体化模式中,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产业创新生态至关重要。

  • 城: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撑平

    沿海城市的功能配套对海洋产业发展起到支撑作用,城市的居住和生活服务设施为海洋产业从业者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吸引和留住人才。所以在规划的同时,需要重点考虑城市与海洋空间利用的功能价值相协调,如海洋科技园区、海洋装备制造基地等的建设空间。

  • 海:可持续发展的资源根基与生态保障

    尽管海洋资源相对丰富,但在发展海洋经济的同时,必要考虑的便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开发海洋资源。正如上文提及的“首台风渔一体化智能装备”,在海洋渔业资源开发方面,建立“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等可持续发展模式,利用海洋+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实现渔业资源的长期稳定供应。

在“人产城海一体化”模式下,海洋经济产业不再是孤立发展的个体,而是形成了多元协同的产业体系。此前,全球单机容量最大2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在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下线,福建三峡产业园是我国首个全产业链海上风电产业园,已形成风力发电机、风机结构件、风机总装、叶片生产等完整的全产业链生产格局,具备年产300万千瓦风机及主要零部件研发、生产、技术服务能力。通过人的积极参与、产业的创新融合、城市的有力支撑以及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保护,海洋经济产业将迈向更加协调、高效、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在全球海洋经济格局中展现出独特的竞争力,实现海洋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多赢局面。

前瞻经济学人APP 产业观察组

*封面配图来源于摄图网、部分项目图源于网络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详见:

【1】《2024-2029年中国海上风力发电(海上风电)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策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产业研究院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新赛道研究、投资可行性研究、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产业大数据、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等解决方案。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内容,需要获取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正规授权。




前瞻产业研究院

SINCE 1998

FORWARD

股票代码:839599


前瞻产业研究院于1998年在北京清华园成立。26年来,前瞻始终坚持两翼一体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宏观研究+技术洞察+自研大数据”为可持续发展先行之翼,以“智库专家+平台资源"为落地性发展后固之翼,致力于为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提供一体化的产业发展咨询服务。

FORWARD





更懂产业的科技型决策智库

FORWARD.





欢迎各种咨询→



产业咨询

400-639-9936

研究咨询

400-068-7188



决策·投资,一定要有前瞻的眼光

FORWORD, FOR WORLD




前瞻经济学人
关注中国城市发展战略、把握全球新兴产业趋势!这是省长书记爱看的智库号之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