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信心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人民日报重点报道集团应对复杂形势识变应变求变亮点http://paper.people.com.cn/rmrb/pc/content/202501/17/content_30052511.html
1月17日,人民日报“高质量发展看亮点·走一线”栏目,推出《“只要信心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重点报道,透视集团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识变应变求变、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的做法。
报道中说,我国经济正处在高质量发展爬坡过坎的重大关口,转型的阵痛是躲不开的。企业是坐等被淘汰,还是咬牙挺过去?
记者来到位于平顶山市的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研发人员给出自己的答案:“不仅要挺过去,还要等待时机,努力‘憋个大招’。”
在位于叶县的平顶山尼龙新材料开发区,记者见到了研发人员口中的“大招”——刚刚建成的万吨对位芳纶一期4000吨项目。
“我们研发出对位芳纶生产技术后,在2023年开工建设项目,当下已进入试生产阶段。”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下属公司河南神马芳纶技术开发公司项目负责人孙浩杰介绍,“对位芳纶被称为‘纤维之王’,一束直径只有12毫米的芳纶纤维,能拉动20吨重的物体。”
这几年,受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内需不振等因素影响,神马芳纶虽然面临不少压力,但没有坐以待毙。一是“咬着牙”——压缩管理经费、会议经费等,严控非必要支出。二是“蛰伏起来”——把资金继续投到研发上,终于研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一举打破国外垄断。
其实,面对经济形势不确定的“危”,并非所有企业都像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这样。
记者在多地走访中观察到几类表现——有企业家选择买地、买办公楼,他自信地说,“现在正是适合投资的时候”;有企业家则在收缩规模,把资金都存起来,“看不清形势,先保本再说”。
神马芳纶和上述企业都不同,既不扩量也不缩量,而是选择提质增效,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用公司研发人员的话说:“看不清路的时候,就沉下心来、苦练内功。”
不可否认的是,培育新质生产力好比打井,并非易事。一些本来有研发实力的企业,有时“挖了几锄头没看到水,就不打井了,最后只能一直买水喝”。面对这种困局,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如何应对?
给“打井的人”更多激励。企业规定:科研资金按需投入、不限预算;科研人员配备不限编制、薪酬不设“顶板”。做研发的人,“工资靠课题、奖金靠成果”。这几年,集团投入科研资金超157亿元。
给“打井的人”更多帮手。在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有79个,有3名院士、8名行业领军人才担任集团首席科学家、首席科技顾问,还有16支创新团队……
在效益不同以往、基本开支不断压缩的情况下,集团仍不断增加科研经费。这样的做法,在当下需要勇气和定力。
选择不同,收获也不同。孙浩杰介绍,项目投产后,将加速补齐集团的尼龙产业链短板。下一步,企业还将继续建设高端对位芳纶研发中心,打造芳纶产业集群。
多年研发,落地一个项目,带动一个研发中心,打造一个产业集群……一颗研发的种子,一寸寸长成参天大树。
“只要信心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孙浩杰说,“这句老话里头,包含着中国人的智慧和力量。对于科创企业,政府推出了一揽子支持措施,我们会主动做好对接。把握住了机遇,未来就会有更大的发展。”
文字:人民日报
图片:人民日报
编辑:李孟瑶
责编:黄泽华
更多精彩推荐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