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2024,人才与企业的“双向奔赴”,在平煤神马这片沃土上得到生动演绎——
科研人员总量突破1.1万人,高技能人才达1.58万人,各类人才资源总量超过3.65万人;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46家,省级以上创新引领型企业增至94家,创新指数稳居全省第一梯队;
集团“6+2”重大战略性科研项目取得显著进展,特别是在氨基己腈装置产业化技术、煤层气开发预抽技术、全钒液流电池电站稳定性和综合转换效率、煤矿井下充填开采技术及效率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一批原创性、引领性、标志性成果相继推出,加速落地转化,一批优秀人才在创新创效中展现自我价值、得到重奖激励,也让企业竞争力不断提升,高质量发展动能更加强劲。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过去一年,集团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首位战略,坚持把人才工作放在高质量发展大局的突出位置来抓,在人才政策创新、平台搭建、培养使用、生态优化上协同发力,人才强企战略取得新的重要进展和显著成效。
加强党的领导,高质量擘画人才发展路线图
2024年10月28日,集团党委人才工作会议召开。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毛站位企业高质量发展全局,深刻阐明了“什么是人才”“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使用人才”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集团党委随后下发人才工作“1+N”文件,包括《关于汇聚一流创新人才加快建设人才强企的实施意见》1个总领性文件,以及《柔性引才管理办法(试行)》《卓越工程师培育评选管理办法(试行)》《关于营造最优人才“小气候”的若干举措(试行)》《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4个配套文件和2个通知,形成由引领性文件、改革性文件、支撑性文件、保障性文件构成的人才制度矩阵,进一步夯实了人才工作“四梁八柱”。
聚焦顶层设计,此次人才政策升级的背后,是集团党委对人才工作的深入系统思考和不懈探索实践。
一直以来,集团党委坚持对人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一体化布局党管人才工作组织体系,成立党委人才工作办公室、人力资源公司,实现党管人才和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有机统一,构建形成“集团党委统一领导、组织人事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协同配合、用人主体单位具体落实”的人才工作机制。
在此基础上,集团党委系统化推动人才政策集成创新,把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人才强企战略基点,科学编制人才工作五年规划,使人才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导向和实践路径更加清晰。集团党委组织部切实履行宏观指导和统筹协调职能,联合有关部门经过深入调研、广泛论证,积极统筹集团项目、课题、资金、技术等资源,制定实施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贯穿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评价、使用、激励、服务全过程,为推进人才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倾心引才, 构筑人才汇聚新高地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2024年10月,集团2025年度高校毕业生招聘启事发布,迅速引起广泛关注,不少即将走出校门的各地青年才俊就有关信息向集团人力资源部门进行咨询。
高校毕业生招聘是企业储备人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为此,集团出台《高校毕业生招录工作意见》等制度文件,实施青年创新创业行动,对急需紧缺专业“双一流”优秀博士、硕士、本科毕业生,毕业3年内(海外留学优秀人才毕业6年内)来集团工作的,给予最高5.4万元、最低2.88万元生活补贴,3万元至10万元安家费。
这些优厚条件充分彰显了集团对于招揽人才的坚定决心和满满诚意,也让集团成为许多高校毕业生的向往之地。近年来,集团累计招聘高校毕业生4767人,其中“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占比超过10%,研究生招引总量突破600人。
在大力引进高校毕业生等潜力人才的同时,集团立足产业发展需要,制定出台一系列高层次人才招引重磅政策。
采取量身定制、针对性邀约、专家举荐等方式,精准引进顶尖人才,“一事一议”提供个性化支持;除享受河南省、所在地市人才奖励政策外,分别给予一次性发放500万元奖励,同时享受每月3万元生活津贴;最高可作为集团“四类四层十一级”多序列人才职业通道中“核心人才”A1级“科学家”岗位进行聘任。
对于领军人才,赋予其人财物管理权、技术路线决定权、内部机构设置建议权和优秀人才举荐权;分别对A类、B类人才领衔的高端创业团队、高端创新团队、创业领军团队、创新领军团队给予省市项目1比1配套项目资助。
随着各项制度措施不断落实落地,集团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引育实现历史性突破,先后聘任两院院士、科技领军人才等专家学者9人,引进高端创新团队9支、外聘专家22人。
悉心育才,拓宽人才培养新路径
每当夜幕降临,学习的课堂便是一派灯火通明。
2024年12月13日晚,集团夜校专题讲座在矿工俱乐部举行。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毛以“从生产管理到经营,做优秀的经营者”为题进行了精彩授课,为广大干部正确处理经营和管理的关系,加快成长为企业高质量发展需要的经营人才提供了思想指引、指明了方法路径。
去年以来,按照集团综合素质大提升有关工作部署,煤炭板块综合素质大提升夜校、“神马大讲堂”干部夜校、新能源新材料板块“育核占先创新发展”夜校、焦化板块综合素质大提升干部夜校、后勤板块干部夜校纷纷开讲。
“这样的充电非常必要,有助于我们开阔视野,科学研判行业形势,更好推动企业发展。”2024年11月18日晚,一位聆听焦化板块综合素质大提升干部夜校第一讲的基层干部告诉记者。
让参培人员感到收获满满的,还有集团组工干部夜校。集团党委组织部于2024年11月21日起,陆续在党委党校举办多期组工干部夜校,围绕基层党建、干部信息、党员管理、党员年报等工作进行专题培训。
“课程设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操性和指导性,对于我们基层组工干部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非常有帮助。课下在与其他学员交流中,大家都觉得收获很大。”一名参加了首期组工干部夜校的学员说。
在“夜校热”持续升温的同时,集团借力外部优质教育资源举办的联合培训,也在过去一年亮点闪耀。
2024年11月4日,集团第一期科技创新人才培训班在清华大学开班。来自集团各单位的创新创优人才及总工程师后备人才参加,不仅聆听了国内知名院士、专家对“人工智能对未来社会的影响”“企业科技创新与创新管理关键问题”等理论课程的精彩讲授,还深入科研实验室和创新型企业,亲身体验前沿技术的实际应用,增强了所学理论知识向创新实践转化的能力本领。
同月,集团优秀年轻干部培训班在中国人民大学开班。实地教学、沙盘推演、小组讨论……多样化的学习培训方式,让参培人员大呼“解渴”,纷纷表示培训“干货十足”,尤其是模拟经营等环节设置,开拓了基层管理人员的经营思维,提升了大家从企业经营的角度看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能力。
此外,集团创新学院揭牌暨工程硕士高级研修班集中开班仪式也于当月在集团党委党校举行。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毛为创新学院揭牌,总经理李延河宣布开班,并在讲话中对企业广大科技工作者提升科技创新理论水平、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提出殷切期望。以此次在全省国企中首家成立的创新学院为依托,煤矿开采、尼龙化工、煤焦化工、知识产权4个高级研修班同步举办,为来自集团各单位的200余名学员提供了开阔思维眼界、更新知识结构、提升专业能力的机会。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现场是最好的课堂。在不断拓宽学习培训路径的同时,集团注重把各类潜力人才放到基层培养、一线历练,让人才在安全生产实践、重点项目攻关中加速成长。
2013年,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的冯峰来到集团工作,成为五矿基层区队一名技术员,先后在13个岗位上历练。
2024年,已是五矿总工程师的冯峰,带领工程技术人员参与矿井切顶留巷技术的探索与实施,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安全效益和经济效益。
与“硕士矿工”冯峰不同,尼龙科技公司副总工程师胡红勤只有大学专科学历,但在企业培养与自身努力下,她的履历表上也填满了沉甸甸的荣誉:河南省政府国资委优秀共产党员、河南石化医药系统行业标兵、平顶山市最美科技工作者……
考虑到胡红勤拥有丰富的基层工作、项目建设及研发经验,集团对她委以重任,由其担任“6+2重大战略性科研项目”之一的氨基己腈项目课题长。胡红勤带领项目团队查文献、跑高校、盯现场,持续不断进行研发试验,并于2023年实现技术突破,建成3万吨/年装置一套。
最近,胡红勤依然每天围着项目转,想方设法优化项目,加快推进项目规模化产业化。“没有集团的关爱与支持,项目不可能取得技术突破,我个人也不可能得到这样的锻炼与成长。我必须全力把项目干好,回报企业的培养与厚爱。”胡红勤说。
用心留才,优化人才服务生态圈
“入职后才发现全流程实验室各方面条件比想象中还要好。在这里全力以赴搞科研,一定能干出一番成绩。”日前,尼龙纤维全流程重点实验室的一名科研人员告诉记者。
据介绍,该实验室现有专职研发人员14人,其中“双一流”主体专业硕士7人,同时有兼职研发人员200余人。
为更好留住人才、发挥人才最大潜能,该实验室结合每一名研发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所学方向,将其安排到所擅长的研究领域;强化研发人员各类资源保障,提供先进试验设备、充足研发材料、有关数据库权限,并购买大量专业书,方便研发人员获取前沿信息。一系列贴心举措下,研发人员归属感和工作积极性、创造性不断增强。去年,该实验室取得授权专利15项,其中国际专利2项、发明专利3项。
致力于为各类人才提供良好创新环境,集团坚持科技强企、人才强企建设一体统筹推进,先后搭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河南省产业研究院2个、河南省重点实验室3个、河南省中试基地2个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个、院士工作站1个。
与平台设施同步升级的,是企业人才服务保障“软实力”。为让各类人才心无旁骛干事业,集团坚持“真金白银”激励,减负放权并举,不断细化关爱措施。
——出台科研项目研发成果奖励实施细则,每年拿出近5000万元重奖重大创新成果、重点科研人员,累计投入科研资金近127亿元,奖励力度走在全省国企前列;
——保障科研人员科研经费使用自主权,对于集团重点科研项目,可动态调整预算,确保资金足额投入、不设上限;
——开展科研人员减负专项行动,减少科研人员业务之外的事务性工作,让科研人员能够集中精力开展创新研发;
——举办高层次人才座谈会、博士座谈会、新进高校毕业生入职培训等活动,努力形成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留人的良好环境;
——为高层次人才提供政策咨询、资源对接、待遇落实等“保姆式”“一对一”服务,解决关键人才配偶安置、子女入学、医疗保障、安居住房等问题,着力消除人才后顾之忧。
精心用才,搭建人才成长大舞台
2024年11月20日上午,汤鹏踏上了走访川渝地区重点客户的旅途。这是他上任尼龙材料(遂平)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之后,首次走访该地区客户。
2024年11月初,在集团组织的公选竞聘面试中,汤鹏脱颖而出,完成从龙安化工公司财务总监到尼龙材料(遂平)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的岗位转变。“在传统观念里,行政正职大多是生产口出来的。我干财务出身,原本更多是想通过竞聘找出自己的短板,提升自身能力,没想到还真能从此次公开竞聘中胜出。”汤鹏说。
汤鹏此次岗位变化,正是集团党委立足企业发展实际强化选人用人导向的体现。
“目前,集团干部队伍中,大多是生产型、管理型干部,经营型干部偏少。集团党委正通过干部选育等举措,引导各级管理者向经营型干部转型,培育锻造一支更加适应建设全球优秀的功能材料领军企业需要的一流干部队伍。”集团党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
为激发干部人才选用强大动能,集团党委坚持把党管干部、党管人才与市场化选人用人相结合,完善选拔任用机制,建立公选竞聘、“三推一考”、社会化招聘、市场化选聘、高端人才引进等多种方式并重的选人用人模式,持续优化人才竞争环境,为各类人才充分展现价值搭建平台、畅通渠道。
从去年9月份开始,集团大力推进中层管理人员竞聘制、任期制、岗薪制、淘汰制“四制”改革,通过公选竞聘,更好发现人才、识别人才、选用人才。截至目前,六矿等11家基层单位71个领导班子成员岗位已经完成公选竞聘、契约管理、交纳经济责任抵押金等,基层单位领导班子干事创业活力进一步增强。
对于现任十二矿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赵中卫来说,此前参加六矿党委书记公开选拔,让他的职业轨迹发生了一次重要改变。
尽管没能在公开选拔中胜出,但赵中卫借此机会展现了自身综合素质、对于谋划煤矿发展的清晰思路,以及对于党委书记岗位的深刻认识,给评委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结合其此前长期在两翼矿区灾害严重矿井任职,拥有丰富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集团党委经综合考虑,将其调整至十二矿工作。
“这个结果我完全没有想到。”赵中卫说,“集团党委不拘一格选人用人,把我调整到本部大矿重要岗位。我必须珍惜机会,带好队伍、抓好工作,以扎实工作成效推动十二矿早日重返煤炭板块第一方阵,不辜负集团党委的信任与厚望。”
2024年12月,历时3个多月,经过笔试、上机实操、面试等环节,集团总部机关职能部门竞聘上岗落下帷幕,机关人才队伍活力更加充足。
去年以来,新能源新材料板块、建工集团、机械装备集团、平禹煤电公司、六矿、梁北二井煤业公司、夏店煤业公司等产业板块和基层单位陆续开展竞聘上岗,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的选人用人生态逐步形成。
聚焦有效创新,科研人才深耕一线成为新风尚
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毛在不同场合多次指出,成果不能放在书架上,要坚持有效创新,把实验室搬到生产一线,引导更多研发人员成为把论文写在井下车间的实干家、行动派,确保每一项创新成果都能够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问题,能够精益求精优化生产工艺,能够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能够在现有产品基础上多样性开发其他新产品。
为让研发更“接地气”,集团搭平台、建机制、畅通道,建立完善支持高层次技术人才下沉一线搞创新的相关激励政策,引导更多拥有专业技术特长的管理人员转变观念,在基层创新沃土上更好施展才能、创造价值。
思路一变天地宽。2024年4月来到尼龙材料(遂平)公司的李吉芳颇有感触。“过去几年我一直在研究机构从事管理工作,与生产一线是脱轨的,直到去年来到基层,才重新燃起创新的激情,真正找到了能让自己发光的舞台。”李吉芳说。
这位清华大学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拥有硕士学位的高材生,2007年来到集团后,在神马股份技术中心先后从事研发岗位和管理岗位的工作。
2024年,得知新能源新材料板块在招聘研发人员,已经45岁的李吉芳果断报名,并借助集团相关支持政策,顺利进入尼龙材料(遂平)公司。
彼时,该公司涂布项目正在紧张建设。作为项目负责人之一,李吉芳吃住在公司,快速熟悉每一项业务,把自己的智慧和心血都投入到了项目上。目前,该公司涂布产品已顺利下线,产品指标达到预期,正在加紧进行推广试验,预计2025年可为企业新增利润300万元。
与李吉芳类似,崔强也有在研究机构的工作经历,不同的是,他扎根基层的时间要长上许多。
从中平瀚博公司技术部经理、副总工程师,到如今的易成瀚博公司经理、南阳天成公司总经理,无论是研发岗位还是管理岗位,崔强近年来一直在与锂电池负极材料“打交道”。
为解决锂离子电池充电慢等问题,2024年,他带领科研团队在材料端进行研究攻关,实施“超充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化”项目,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同时,他还致力于新产品开发,带领团队在2024年开发出了两款中高端负极材料新产品,在完善企业产品结构的同时,有力助推了集团相关产业链发展。
“基层是掌握生产实际、感知市场变化的‘神经末梢’,只要坚持深耕基层抓创新,就一定能为企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崔强满怀信心地说。
创新之潮奔涌,人才活力迸发。
面向未来,锚定加快建设全球优秀的功能材料领军企业目标,集团党委统揽全局、科学谋划,确立了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擘画了人才强企新的宏伟蓝图——
2025年,适应集团高质量发展战略需要、体现新质生产力人才要素特征、具有区域吸引力和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基本形成;
到2028年,一流科技领军人才集聚水平明显提高,建成万人规模的科技创新主力军队伍;
到2030年,重大科技成果和高水平人才数量走在省管企业前列,人才队伍素质、创新创造效能位居行业领先水平,打造具有平煤神马特色的人才发展雁阵格局,有力支撑全球优秀的功能材料领军企业建设。
目标就是动力。人才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画卷上,集团必将写下新的出彩篇章。
文字:赵晓辉
编稿:李佳琪
制图:梁金蕾
编辑:黄泽华
责编:黄泽华
更多精彩推荐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