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果:数据归IT,分析归业务 ,重构业务BI价值视角

科技   2024-12-16 07:30   浙江  

站在业务和IT不同的角度来回答“怎样更好地创造业务价值”这个问题,一定会有不同的答案。在融合了这两种角色的视角后,企业知识开源首席布道师陈果的答案是:数据归IT,分析归业务。即IT部门主要负责管理好数据、提供好工具,分析本质上是业务要做的事情。近日,陈果分享了他的思考。

近期协助国内某大型消费品企业优化BI体系,针对其BI效率提升问题给到了一些建议。该企业规模庞大,IT团队有数百人,企业IT设施完备,主流软硬件装备齐全,数据链条畅通无阻,标准数仓建设到位,BI平台功能完善,可视化开发游刃有余。然而,即便资源丰富,仍面临数据需求交付周期长的难题,短则三周,长可达月余,症结何在?

问题出现在“怎么用”上。企业上了很好的BI工具,但依然深陷传统模式——业务提需求,IT开发。IT部门内部组织了20多人的BI团队,并构成跨财务、HR、营销等四五个业务域的分析团队小组,成员精通SQL、擅长BI工具运用、熟稔数据模型构建及可视化开发,但这整个过程中却没有业务用户参与。同时,内部数据资产梳理缺失,导致业务提出的需求不知道是否已有数据,使交付周期充满不确定性。

所以,该企业的问题不是技术问题,而是能够提升BI效率的敏捷组织的问题。对此,我们提出了三点建议:

第一,BI组织架构重塑。缩减BI团队规模,将数据工程师和数据架构师保留在IT部门,聚焦数据管道建设与SQL优化,基于数仓按照业务域开发标准化数据产品,深化数据治理。

第二,业务导向的流程优化。迁移业务分析师等至各业务部门,配以多样化的BI工具训练,让业务分析师能够自助建模分析。同时,更重要的是业务部门建立“数据驱动”的业务流程改进机制,让数据真正发挥价值。数据部门也要蜕变为核心推手,引导业务流程革新,让“表哥”“表姐”们称为业务改进的洞察者,为业务创新产生真正的价值。

第三,全方位数据素养提升。有用数需求的业务也能分成两类,一类是业务分析师,一类是实际要看数据的人。企业要在分析师与终端用户角色上双管齐下,推进全公司数据素养提升。通过数据黑客松比赛等方式提升业务部门用数能力,并且落实全公司的数据治理体系,营造浓厚的数据氛围,构筑坚实基础设施,确保数据效用贯穿企业上下。

扫码下载完整PPT

对上述公司的三条建议,可以成为更多企业构建敏捷组织的参考。但要实现以上三点,企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其一是业务部门用户需要具备较强的数据工程能力,其二是分布式分析模式下,对指标管理归属的定义。它们指向的是“如何让业务用起来”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有三个前提条件:

1、建立指标管理,集中管控和自主分析的平衡。“让业务用起来”需奠基于健全的指标分析体系之上,哪怕是ChatBI,如果数据质量差、指标治理混乱,效率也会很低。定义指标可以在数据层、数据平台的指标层乃至独立的指标层进行,企业定义指标不论在哪一层进行,指标策略都要支持企业的分析形态。

2、以用户为中心的可视化。结合实际应用场景与目标(展示说服、确认理解、探索分析),甄选合适的可视化方式,以此激发表达效果和认知共鸣。现在网络上有很多开源的数据可视化模版,但掌握如何站在用户的角度可视化展现数据的方法更为重要。

3、降低对业务部门的数据工程能力要求。目前整个行业应用AI的旅程才刚刚开始,从数据准备、业务洞察到用户体验,如何利用AI能力,提升整个数据分析链路上的某一个环节或全链路的效率,让业务人员更好地把BI用起来,是未来要持续探索的方向。

扫码下载完整PPT

除此之外,陈果还详述了BI的发展阶段,从数仓,到敏捷BI,再到未来的人工智能BI方向,以及业务部门与IT部门的协作变化。内容非常精彩,完整内容可扫描上文二维码下载。

与数据同行
专注于普及数据管理、数据治理、数据技术、数据智能及数字化转型等领域的专业知识,分享业界专家的实践经验和思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