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桂林市举行2024年度桂林公安机关优秀警务人员“闪亮的警星”发布会。六位来自不同警种、不同岗位的“闪亮警星”用平实的语言和真挚的感情讲述了他们在安保维稳、打击违法犯罪、维护交通秩序、社区警务、窗口服务等工作中的典型事迹和动人故事。
他们当中,有恪守忠诚惩罪恶、勇于担当扬正义的刑侦“尖兵”;有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去的特警处突“先锋”;更有扎根基层数十载、坚守初心解民忧的群众“贴心人”……他们,虽身处不同的警种、岗位,但都秉持同样的初心,在本职岗位上发光发热,为平安桂林增光添彩——
今天,我们为大家推出“闪亮的警星”——韦明、唐卓琰、全雨希的先进事迹。
不舍昼夜,心系安全,处理事故的“大行家”
桂林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象山大队警务技术二级主管
说起交通警察,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一身帅气的荧光绿,穿梭在马路上,洒脱自如地指挥交通,潇洒帅气地疏堵保畅。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在公安交警队伍中,有一支24小时待命的力量,发生交通事故时,他们奔赴第一线:勘察现场、抽丝剥茧、追寻真相;在悲痛欲绝的受害者家属面前,耐心安抚开导,化解矛盾……他们就是交通事故处理民警,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着自己的职责。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象山大队事故中队民警韦明就是其中一员。
12年来,韦明处理大小事故5000余起,至于交通事故纠纷他已记不清自己处理过多少起。他将技术运用于实践,精于研判与取证,通过现场勘察、视频研判、大数据分析、摸排蹲守等一系列侦查措施,形成自己的“技战法”。因能力突出,表现优异,先后在2017年荣获桂林市公安局个人三等功;2019年荣获公安部个人嘉奖,2023年获得公安部交警系统“全国党员先锋岗”荣誉称号。
“2012年从警,2013年成为事故处理民警。这12年见证了我从职场小白到工作老手的蜕变。咱们事故处理交警的每一项流程都事关法律的尊严和交警的形象,一点马虎不得。”提起自己的工作,韦明这位事故处理“老将”颇有感慨。
“破案神速解民忧”是一名交通事故受害者家属对韦明的评价。2020年9月的一天,凌晨5时,报警电话骤然响起,报警者称在市沙河立交桥下发生了一起交通肇事逃逸案。在现场勘查过程中,韦明发现一名当事人躺在道路上,后方几米处停放着一辆三轮车,通过现场勘查发现三轮车无明显碰撞痕迹,而当事人却头部受伤,身上又存在多处车轮碾压形成的压痕。拥有多年事故处理经验的韦明推测,这不是一起简单的交通事故。
凌晨5时,没有目击者,灯光昏暗,现场遗留的线索少之又少,查找肇事车辆困难重重。韦明立即调取当天相关的监控录像,对一个个视频反复分析比对,并对涉事车辆轨迹及周边进行反复摸排走访,最终还原了案件全过程。原来事发当天,当事人驾驶电动三轮车行驶至事发路段时突然下雨,其在下车给车盖雨布时,被一辆电动三轮车碰撞倒地昏迷,后又遭四辆电动自行车先后碾压,最终抢救无效死亡。在韦明夜以继日努力调查走访下,肇事者相继落网并都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当受害人家属对他表示感谢时,韦明感到了自己身上的责任。
“在交通事故处理的岗位上,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判断都至关重要。”韦明深知,这离不开专业技能的提升和经验的积累,更离不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交通肇事案件处理有时并非常人想象的那般简单,如果遇到肇事逃逸、醉驾“顶包”等案件,侦破难度更是成倍增加。
2024年7月30日下午,一名醉酒的男子驾驶电动自行车在凯风路万福广场附近超车时剐蹭一部电动自行车后逃离事故现场。被剐蹭电动自行车的驾驶人因骨折十分焦急。赶到现场的韦明先耐心安慰当事人,并将其及时送医。随后他迅速锁定了肇事男子徐某。这时已经是当天晚上8时,韦明顾不上吃晚餐,在一处住宅找到了因醉酒仍在熟睡的徐某。在一系列证据面前,徐某对肇事逃逸的事实供认不讳。从案件发生报案,到肇事车辆、嫌疑人到案,前后不到6小时。韦明专业、高效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态度得到了当事人及其家属的充分肯定。
有的群众对于处罚结果不理解,有的当事人在赔偿方面争执不休、不肯让步,这些都在考验民警的应对能力。而兼顾法理和情理,才是做好事故处理工作的根本。“发生交通事故,双方都是受害者,我们作为处理事故的民警,要做到的是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考虑如何将双方的损失都降到最小。”韦明认为,比起事故现场的侦查和处理,如何做好矛盾的调处、怎样让当事人“化干戈为玉帛”是更为重要的课题。
2024年11月16日傍晚,工作了一天刚回到家中的韦明就接到队里电话,让他赶紧去处理一起电动三轮车碰撞电动自行车逃逸的警情。韦明迅速进入工作状态,联系报警人,了解记录案情,安抚伤者。第二天通过视频大数据追踪,锁定肇事司机李某。在事故中,电动自行车驾驶员肩部骨折,可由于双方家庭条件都不太好,赔偿协商一度无果。韦明不厌其烦地对双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充当“和事佬”,展现他柔性调解的一面。经过多次协商,终于使得双方在矛盾中找到平衡点,最终协商一致,握手言和。
要想做好交通事故处理工作,必须有扎实的法律知识、熟练的业务技能和全面的专业素质。作为一名年轻的事故处理民警,韦明深知要想打开工作局面,必须俯下身、沉下心学业务、练技能、熟法律。为此,他充分运用业余时间“充电”,认真钻研学习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虚心向老民警请教,与同事探讨办案技巧,让身心时刻“在路上”。
虽然从事的是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工作,但韦明对事故预防工作也非常上心,并颇有建树。在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工作中,细心的韦明发现,其实每一起交通事故都有引发的原因,或是驾驶人违反交通法等主观方面的,或是交通设施、道路条件、天气等客观方面的。12年来,他积极研究各类交通业务知识和引发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通过“一案一分析”找出引发每起交通事故背后的主因,制作分析报告,提出预防措施。
在象山大队工作期间,经他提出排查整改的道路交通事故隐患就有20余处。同时,他还经常与同事深入辖区的学校、社区及农村,结合自己处理过的交通事故案例及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开展各类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近6000人次。在韦明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近几年,象山辖区交通事故伤亡比呈逐年下降趋势。
13年来,韦明从警校生成长为桂林交警的中坚力量。“我不是路边的风景树,我要做一棵守护道路交通安全坚韧挺拔的松树!”这句话已成为他的座右铭。这棵“青松”立志用真情守护道路交通安全,用奉献执着奏响城市平安乐章,以青春之我,用奋斗之笔,继续书写城市交通最美平安“警”色。
立足基层,担当作为,社区警务的“有心人”
唐卓琰
桂林市公安局白龙派出所一级警员
他是朝气蓬勃的”90后“,5年前怀揣警察梦,开启了属于他的警察故事。从“第一次”到“无数次”,他在磨砺中渐渐褪去青涩,蜕变成长为社区民警的新生力量。他虽从警时间不长,但凭着一股拼劲、韧劲在社区警务中迎难而上, 办事热情又靠谱,被社区居民亲切地称为“靠谱小唐”,他就是白龙派出所社区民警唐卓琰。
别看小唐年纪轻,但身上的担子一点也不轻。作为社区民警,他所管辖的解东社区地处桂林市主城区中心,下辖19个居民小区,常住户1269户,总人口2800人,周围还有王城景区、逍遥楼、东西巷步行街等众多热门景点,治安形势较为复杂。
2022年9月初任社区民警时,唐卓琰凭借对科技警务工具的熟练掌握,在人员核查和信息录入等工作上效率颇高,为此也曾沾沾自喜,觉得社区工作不过尔尔。然而,没过多久现实却给他泼了冷水。由于长着一张稚嫩的娃娃脸,他在社区走访时遭遇诸多困境。居民们常把他当孩子,交流时不乏逗趣调侃,但涉及社区工作事务,却鲜有人给予信任,甚至有居民直言“小年轻干不了社区的活……”“你这么年轻会调解吗?”
面对质疑与挑战,唐卓琰一方面坚持积极向有经验的老民警求经问道、学习摸索。另一方面,他利用业余时间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积累。一有时间他就深入管辖社区,走访社区单位和群众,了解社区的区域特点、治安状况,熟悉环境。经过不断摸索、实践、总结,他逐步适应了工作和环境。这份对工作的认真和用心,让他很快从一名“小白”蜕变为社区警务工作的熟练能手。
2020年10月,解东社区一栋居民楼的住户与楼下商铺因排烟问题产生纠纷,一时间双方剑拔弩张。得知这一情况的唐卓琰马不停蹄地前往现场走访。一进门,他那“碎嘴”功夫便有了用武之地,他一边说,一边认真地记录着居民和商铺的抱怨与诉求,同时还不时地穿插几句安抚的话语,那絮絮叨叨却又充满关切的样子,让原本激动的双方情绪逐渐缓和下来。在他的一番“碎嘴”调解下,当天,双方就达成协议,这场持续月余的纠纷得以圆满化解。
此事过后,“碎嘴唐”名声在社区逐渐传开,“年纪小,能力大”的他赢得了越来越多居民的认可。居民们开始主动与他倾诉生活琐事,家庭纷争、邻里矛盾,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位警官虽然话多,但每一句话都透着对大家的关心和对事情认真负责的态度。
为了得到居民们的认可,唐卓琰主动走到群众中间作自我介绍、拉家常,穿梭在辖区大街小巷。渐渐地,走访得多了,工作开展得勤了,唐卓琰对社区民情了然于胸,而辖区群众,也记住了这位年轻的小伙子,有啥烦心事、困难事,总爱跟这个“00后”小伙子说说,请求他的帮助。他也先后成功化解了126起矛盾纠纷,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大幅提升。
如今,居民对他从最初的质疑逗趣转变为信任依赖。而他办公室里悬挂的20余面锦旗,是群众对他最好的褒奖。
华灯初上,东西巷历史文化街区游人如织,在东西巷警务网格党群服务站的唐卓琰又开始了新的任务。作为首任站长的他全力投身于服务辖区商圈游客与商铺,为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贡献“公安力量”。
“这里有数百家商铺,游客求助与商铺纠纷时有发生,任何疏忽皆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容不得丝毫懈怠。”唐卓琰巧妙整合辖区企事业单位资源,将原本散沙般各自为政的商铺业主紧密地凝聚起来,使其有序地融入到秀峰分局智慧立体网格化管理体系之中,构建起一张全方位、无死角、精细化治理的严密网络。同时,他还精心培训物业安保人员,组建起一支支志愿巡防队伍,沿街的商铺业主们都亲昵地称他为“旅游唐”。
2024年8月15日晚,正在带队巡逻的唐卓琰发现一辆共享自行车上遗落着一个钱包。经过清点,钱包内含有6000元现金、一家六口的身份证及银行卡等贵重物品。依据身份证上的信息,唐卓琰迅速锁定失主为一名外地游客。他立即安排志愿巡防力量在街面展开搜寻,同时,在警务站调取视频监控,仔细排查失主可能的踪迹。仅仅用时2小时,便在一家餐馆内成功找到了正在用餐的失主。当失主看到失而复得的钱包时,脸上满是惊喜与感激。
同年7月,唐卓琰接到了一位江苏游客的求助电话。该游客与旅拍店因为照片交接问题发生纠纷,双方在微信上争执不下。游客求助唐卓琰后,仅用2小时便促成双方线上达成新协议并成功发送照片。江苏游客专程发来致谢短信,直言“旅游唐”警官的贴心帮助让她对桂林之旅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据统计2024年,东西巷历史文化街区内商铺实现了盗窃案“零发案”,矛盾纠纷化解率达到100%。东西巷警务网格党群服务站累计帮助45名游客找回失物,挽回经济损失超过20万元,帮助21名走失儿童与迷路老人安全回家。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是也是基层民警的重点工作之一。作为90后的唐卓琰决心打破常规,创新反诈宣传的模式。
“桂林渔鼓可是我们桂林的非遗瑰宝啊,要是能和反诈知识结合起来,肯定能吸引大家!”唐卓琰兴奋地和同事探讨着他的创意构想。随后,他积极奔走,巧妙地将反诈知识要点融入渔鼓的唱词之中,成功携手桂林市非遗文化项目“桂林渔鼓”演队伍,举办了多次“非遗进社区,渔鼓唱反诈”活动。
而在滨江路,这条热闹非凡的街道,一到夏夜更是游人如织,市民们也爱来此散步乘凉。唐卓琰和同事凌子欣在巡逻时,发现了这里的宣传潜力。于是他们巧妙地抓住街头歌手表演的间隙,见缝插针地向过往群众展开反诈宣讲活动。就这样,别具一格、深受群众欢迎的“漓江夜话”特色反诈活动应运而生,他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身边的案例,把反诈知识一点点地传递给群众,在夏夜的滨江路为反诈宣传开辟了一片崭新的天地。
自担任社区民警以来,唐卓琰在白龙派出所辖区内组织开展了反诈、法治、安全知识等各类宣传活动400余次,覆盖了辖区内的儿童、青年及广大群众,共计40000余人次,辖区群众的法治意识和反诈能力显著提高。2024年,解东社区实现了辖区居民、商铺电信诈骗“零发案”。
化解矛盾纠纷的“碎嘴唐”、守护景区平安的“旅游唐”、反诈宣传阵地的“反诈唐”……现如今,唐卓琰有了很多标签。对于他来说,之所以如此“百变”,只因想成为群众最需要的人。
不畏艰险,吃苦耐劳,巡逻防控的“好助手”
全雨希
桂林市公安局临桂分局110巡警大队辅警
洪水肆虐,他第一时间响应号召,加入抗洪抢险队伍,徒手爬楼、甘当人梯,他用自己坚实的臂膀扛起警徽的责任。山火侵袭,他多次穿越火线,在只有微弱月光的山林中全力抢险,哪怕已经疲惫不堪,他依旧勇往直前……从警五年,他总是主动请缨,参与各类高难度任务,执行任务时,他总是冲在最前,山林、水域、街面,处处都是他的战场……他就是桂林市公安局临桂分局110巡警大队辅警全雨希。
单警装备、防弹衣、头盔,身着数十斤的装备,巡逻一圈回来,已是大汗淋漓,这是全雨希日复一日的工作日常。
没有豪言壮语,没有高大的身材,这个36岁的小伙却一次又一次在群众危难关头爆发出惊人的能力,他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却用忠诚担当讲述着最动人的故事。
“不要怕!踩我肩膀上!”洪水中,全雨希铿锵的话语感动了无数网友,这段洪水中的救援视频全网点击量高达300万人次。
那是2024年6月19日,受持续强降雨及漓江上游水库相继泄洪影响,桂林遭遇1998年以来最大的洪峰,一时间,洪水倒灌、城市内涝、道路受阻,街道变成了湍急的河流,许多居民楼成为“孤岛”。根据桂林市公安局党委防汛工作部署,临桂公安受令迅速启动支援应急预案,成立救援小组,驰援灾情严重的叠彩区抗击洪峰,作为巡警的全雨希便是其中的主力队员。
“水马上要淹上来了,我跟老伴出不去,请救救我们!”家住桂林市叠彩区上南洲村的黄先生与老伴被洪水围困在家中,水位不断上涨,被困在房间内的夫妻俩站在窗边焦急地向下张望。
听见呼救,全雨希立即带着救援力量向被困人员靠近,确定被困人员所处位置后,他凭借扎实的训练经验和出色的决断力,立即指挥队员们根据现场情况启动急流救援作战模式。由于被困人员所在房屋正处于旁边两座房屋夹角形成的急流区域,贸然前进可能面临更大的风险,而现场水位又接近2米,被困人员所在房屋的大门已无法打开,眼看水位越涨越高,不断被急流冲击的老房子甚至有倒塌的风险。全雨希决定“另辟蹊径”,看准房子外一楼窗户的防盗网,顾不上墙面布满的藤蔓和荆棘,徒手爬上了楼。
见到赶来救援的警员,黄先生和老伴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安抚完黄先生和老伴,全雨希双手牢牢抓住窗台,双脚踩在急流救援艇上,靠身体重心稳固舟艇,形成“人梯”。“不要怕,踩我肩膀上!”面对黄先生的迟疑,全雨希如此回应。10分钟后,黄先生和老伴被成功转移到安全区域。
这样的场景在那个漆黑又寒冷的夜晚一次又一次上演,面对灾情和需要救援的群众,全雨希总是冲在第一个。
连续奋战5小时,他一刻也未停歇。当日,他与队友共同转移受困群众36人,运送生活物资360余份。
身上布满伤痕,双脚被泡得发白,但他的眼神始终坚定。他说:“只要还有人需要救援,我们就不会停下脚步。没时间去想怕不怕、累不累,先上再说!”
“我们常常巡逻到凌晨两三点,我们多巡逻一分钟,群众就多一分安宁。”全雨希说道。车巡、步巡与犬巡相结合,装备时刻在身,穿梭在临桂的大街小巷,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巡逻执勤、应急处突、调解纠纷、救助群众……全雨希总是坚守在岗位一线。
“守护人民安全”,是全雨希从警生涯的六字箴言。前不久,正在夜逻的全雨希接到指挥中心派警:一男子因感情失意爬上天台欲跳楼轻生。赶到现场时,该男子正独自坐在楼顶围墙外突出的装饰柱上,稍有不慎就有坠楼的风险。
眼看着天台的风越来越大,男子意识逐渐模糊,身体开始出现摇晃的现象。面对三十层的高度,距离地面百余米,全雨希没有丝毫犹豫,穿戴好安全装备,借着夜色掩护,慢慢向男子走去。到达指定位置后,他看准时机,猛地跳出围墙,一把将男子推到了天台中央。
“是全哥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他冒着这么大的风险救我,我想通了,再也不会做这样的傻事。”获救的男子在全雨希的开导下终于解开了心结。
2024年9月,110巡警大队接到指挥中心指令,临桂辖区内某林场发生山火,火势蔓延速度快,急需支援。
“车辆上不去,我们只能带着灭火装备徒步前行。”作为队长的全雨希带领着队友们身背10余公斤的背负式风力灭火机,用手中的铁锹、扑火把、油锯,在布满荆棘黑刺的荒山中开辟通往火点的路。
扑救中,风助火势,火借风力,山火多次复燃,火势窜至人高,大家顾不上头发、眉毛被燎的难受和皮肤的灼痛,身上的警服被汗水打湿又被烈焰烤干……直到凌晨1时许,连续奋战近5个小时,发烫的警服、烤坏的战靴、划伤的手臂,全雨希顾不上这些,稍作休息之后,他和队友们又赶往下一个战场。
2019年加入110巡警大队以来,全雨希和队友们每天保持4小时以上体技能训练,“日未出而作,日落而未息”是他和队友们训练的常态。“刻苦训练是我们每一次巡逻防控,每一次应急处突,每一次暖心救助的底气。”这是他常对队友说的一句话。
训警犬,驾舟艇,练绳索……在全雨希身上,有80后的沉着稳重,也保留着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5年间,全雨希不断学习新技能,陆续取得公安厅警犬训练师证、海事局舟艇驾驶证、国际搜救联盟急流救援证、战术绳索证、战术医疗证、红十字会救护员证等资格证书,成为公安机关应急救援队伍的中坚力量。
“他很少闲着,大部分时间不是在出任务就是在练新技能,每天好像打了鸡血似的。”在同事眼里,全雨希是个闲不住的人。
“与警犬并肩作战的日子里,我感受到信任与被信任的更深层次含义。同时我也认识到,守护人民安宁,需要更多样化的力量。”全雨希说,第一次制服歹徒、第一次穿上湿衣和浮力马甲服到洪水中救援、第一次帮迷路老人回家……还有太多的“第一次”,全雨希都记忆犹新。他指着手臂上的一道伤痕,称这是某次处突任务中不慎摔倒划伤的,当时整整休息了一个星期,但这些事并没有让他却步,反而让他“上瘾”了,变得更勇往直前。
加入110巡警大队以来,他开展城区巡逻900余次,接处警500余次,巡逻过程中帮助群众解决困难130余件,成功调解矛盾纠纷120余起,参与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260余人,圆满完成大型活动与重要安保90余次。
青春无悔、生命无悔,在全雨希看来,一身警服,一生荣耀。从警之路还有很长,他和战友们并肩作战,奋力前行。“没有人可以永远年轻,但奋斗过的青春一定会闪闪发光。”全雨希坚定地说。
1、冰冻、霜冻、道路结冰!桂林最低只有5℃,这份行车安全锦囊请收好
2、“快!赶紧救人!”冷雨夜,国道上,一场紧急救援正展开......
文稿来源:宣传科,交警支队,秀峰分局,临桂分局,桂林日报
图片:交警支队,临桂分局,秀峰分局
编辑:蒋季莲
审核:吴建林
核发:吴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