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期
Vol.10
交通科技月月谈
本期话题
当前,高速公路边沟与隧道电缆沟盖板材质多为钢筋混凝土,成品重量通常超70公斤,不仅体积庞大、成本高昂,安装也极为不便。国内部分高速公路采用的UHPC/RPC盖板,虽具备重量轻、安装便捷的优势,然而因内部使用钢纤维材料,易发生锈蚀,耐久性不足,破损率居高不下。
为切实解决上述难题,交通设计院公司秉持科研精神,潜心钻研,从混凝土材料层面切入,自主研发骨架结构与增韧纤维配比,“超薄高韧自修复盖板”由此诞生!本期交通科技月月谈特邀四川省交通设计院公司著名专家李勇,为大家深度解析这项技术。
产品特点
“超薄高韧自修复盖板”是一款极具创新性与颠覆性的高强高韧混凝土产品,打破了传统钢筋混凝土的骨架结构模式,完全摒弃了钢筋及其他金属材料的使用。在原材料选用上,大幅减少了水泥与砂石的用量,仅通过普通混凝土与有机增韧纤维的巧妙混合制成。这种独特的配方和工艺,有效规避了金属材料易腐蚀的固有缺陷,使得盖板具备更出色的耐久性、更高的韧性以及更强的抗变形能力。
“超薄高韧自修复”盖板与市面常见的盖板原材料使用区别
与传统混凝土盖板产品相比,“超薄高韧自修复盖板”厚度仅2.5cm,为传统钢筋混凝土盖板厚度的四分之一,其重量约20kg,单人即可轻松完成搬运与安装工作,极大地提升了施工的便捷性。
“超薄高韧自修复”盖板(上)与传统钢筋混凝土盖板(下)对比
“超薄高韧自修复盖板”具有三大性能优势:
一是高强度、高韧性。其自研骨架结构使盖板成为紧密整体,最大承载可达1.5t,抗压强度80MPa-140MPa,抗折强度超20MPa,远超普通钢筋混凝土。
二是无金属、更耐久。与常规超薄盖板(如UHPC、RPC盖板)不同,它摒弃金属材料,采用自研骨架结构和有机纤维替代钢纤维。
三是可修复、无断裂。该盖板受外力破坏后能自我弹性修复,快速恢复使用功能,这是其他混凝土产品目前无法企及的。
应用与成果
“超薄高韧自修复盖板”已广泛应用在G4216线金阳至宁南段、宁南至攀枝花段等高速公路项目,显著降低了生产、运输及安装成本,实现“降耗增效”。
“超薄高韧自修复盖板”技术优势突出,抗折抗压与抗变形能力优异,可根据不同工程需求,拓展至更多小型工程构件。像交通工程的新泽西护栏、混凝土隔离板、路缘石等预制构件,市政工程的地砖、房屋隔离板、预制装饰面板等混凝土板、片材构件,都能借助此技术优化改良,市场前景广阔。
目前,该技术已获2项发明专利和科技成果评价证书,还入选交通厅《四川交通新质生产力成果汇编》。
展望
未来,“超薄高韧自修复盖板”技术将紧密围绕市场需求,不断深化拓展技术应用场景,在新型建筑材料领域持续发挥引领作用,推动行业向更加绿色、高效的方向发展,为构建更加安全、耐久的交通基础设施体系贡献力量,助力我国交通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由四川省交通运输厅整理编辑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