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TA力量丨跨越!318米!

文摘   2024-11-11 21:47   广西  

11月6日,世界最大整体提升跨径和吨位的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平陆运河G75兰海高速钦江大桥右幅格子梁顺利合龙,标志着大桥右幅主体结构全部贯通,跨越318米的“长虹”气势呼之欲出。



那318米大跨径桥梁的背后,是什么?

平陆运河建设管理团队给出了答案——要将15667吨钢筋、10585吨钢结构、13.5万立方米混凝土,通过一系列拱肋横移、拱肋提升、格子梁吊装的技术“捏”在一起,变成连接两岸的“长虹”,实现新的“跨越”。


“方寸之地”的挑战


百里运河之上,如何实现318米大跨径拱桥的凌空交汇?曾征战过“世界第一拱”天峨龙滩特大桥的匡志强皱了眉头。作为平陆运河G75兰海高速钦江大桥的总工程师,如今他面对眼前的“方寸之地”,陷入了深思。

大桥红色拱肋在蓝色支架的衬托下“自上而下”逐节低位拼装,大桥右幅的中拱段横移重529.2吨,支架平台仅有15平方米。右幅外侧拱肋设计平面位置距离旧桥面较远,施工作业面受限,拱肋吊装作业难度高。为降低吊装风险,充分保障后续大桥中拱段整体提升合龙的精度和安全,匡志强带领团队要在这“方寸之地”上演大桥右幅拱肋整体“横移”的“好戏”。

他们分别在5个支架架顶平台成立5个横移技术团队,通过拱肋抱箍底座、横移滑梁、6个80吨千斤顶置于横移平台,利用泵站同步控制千斤顶进行顶推拱肋滑梁,并在滑梁与底梁之间设置四氟滑板进行滑移。同时采用位移读数和全站仪无感采集数据及时校准,保证位移稳定同步。

“技术始终要服务现场施工。”匡志强与团队把工位搬到工地,对拱肋“起吊、抬升、调整、落位”等环节反复确认。

在50次横移顶推过程中,团队不敢掉以轻心,在平台小心翼翼地守护着横移顶推每一次行程,与现场“融为一体”。在团队的坚守下,大桥右幅拱肋在“一寸见方”的支架平台精准横移到位。

横移过程



“庞然大物”的征服

2024年10月上旬,吸附在大桥红色拱肋上起重能力达120吨的“庞然大物”——爬拱吊机蓄势待发,一场比拱肋吊装更艰巨的格子梁“爬行”吊装之战打响。

然而在吊装伊始,作为自主研发、首次创新应用在钢管拱的“爬拱吊机”一时难以与大桥产生“默契”,吊机整体操作联动协调性不足,效率没有达到理想状态。为此,平陆运河集团与参建单位召开格子梁吊装专题会议,并通过现场调研,不断与施工团队讨论如何优化吊装工艺,不断思考着破局之法。

经过多次研讨,平陆运河建设管理团队决定增加吊机一次爬行距离,优化牵引小车的联动行走,还安装线上“放大镜“对爬行进行全景监测和预警反馈,多方面了解吊机爬行规律,不断优化吊装施工组织,缩短吊机工序衔接时间等。最终,爬拱吊机“温顺”地按照大桥脊梁既定轨迹完成每日格子梁的吊装任务,大大提升了吊装速度。

在吊装过程中,负责现场施工的工区长石鹏发与团队需要爬到60多米的大桥主桁梁,近距离查看格子梁吊装情况,在格子梁桥面上挂图作战。

“合龙节段以接头匹配控制为准,合龙节段误差必须控制在2毫米以内”“合龙后要用高精度测量机器人出具数据,为后续混凝土铺装层高程控制”“螺栓必须满足设计扭矩要求。”尽管石鹏发都觉得自己开始变得“啰啰嗦嗦”,但也正是像这样的事无巨细,在现场的千叮万嘱,用毫米级的匠心追求,才征服了这个跨越了318米的“庞然大物”,确保桥梁建设安全可控、精准到位。

大桥右幅格子梁顺利合龙


25天,大桥右幅格子梁最终实现高精度合龙。百米卧拼的横移,是方寸之地的挑战,螺栓松紧的掌控,是精确万分的积累,尺寸精度的背后,是平陆运河建设管理团队的拳拳匠心。
虹桥之下,敢战善战、拼搏奉献的他们,正奔赴钦江东西两岸,将手中的图纸变成一道跨越江海的“长虹”。



平陆运河集团出品(转载或摘编需标注来源)
素材提供:伍原斌
编  辑:韦耀尹 郑大庆
责  编:韦璐明
审  核:黄红茜





平陆运河集团有限公司
平陆运河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骨干工程,新时代“国字号”工程,对推动广西及西南地区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通江达海,向海图强,平陆战队,开河先锋,使命必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