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行动力:矫正肢体残疾的小秘密
健康
健康
2024-08-22 17:00
北京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行动自如可能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然而,对于那些因意外、疾病或先天问题导致肢体残疾的人来说,简单的走路、站立可能都是艰难的挑战。为了帮助这些残疾人重新获得正常的生活,医生们发明了各种“矫形”方法,其中一种叫做环形外固定架手术。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不太为人熟知的“小秘密”。先说说小张的故事。小张小时候摔了一跤,结果腿骨断了。虽然骨头后来接上了,但没长好,导致他的一条腿比另一条短了一截。平时走路时,他总感觉一边高一边低,时间一长,腰也疼了,膝盖也出了问题。小张跑了很多家医院,最后医生告诉他,可以通过“环形外固定架手术”来帮他找回两条腿的平衡。
虽然小张因意外导致的腿长不一样可以通过环形外固定架手术来矫正,但这项技术的应用远不止如此。其实,环形外固定架技术还可以用在很多其他情况,比如:骨头长不好或者歪了:有些人摔骨折后,骨头没有接好,甚至长歪了。外固定架可以慢慢调整骨头的位置,帮它们长得正正好好。
骨缺损修复:想象一下,骨头有一块缺了一部分,就像拼图缺了一块一样。外固定架可以通过拉动骨头的两端,让新的骨头慢慢长出来,甚至可以在缺损一侧的正常骨头上截骨,拉动截下来的骨段向缺损另一段滑动,逐步靠近并接触,最后愈合,填补那个缺口。
骨感染处理:当骨头感染发生骨髓炎时,外固定架还能在不打扰感染部位的情况下,稳住骨头,让它慢慢恢复健康。骨感染清创后使用内固定容易感染复发,而外固定可以在正常部位穿针固定。尤其对于清创后遗留的骨缺损,外固定有一举两得的效果。
环形外固定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最早是由一位俄罗斯医生发明的。他当时主要是用来治疗战场上的伤兵。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项技术不断发展,现在的环形外固定架不仅更轻便,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精细的调整。就像手机从砖头一样的大块头变成如今的智能小神器一样,外固定架也变得越来越先进。据《骨科与创伤外科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提到,环形外固定架手术已经在全球50多个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在矫正肢体残疾畸形方面,效果非常显著。当然,环形外固定架手术有它的优势,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我们来看看它的优缺点吧:精确调整:这个支架可以随时进行精细的调整,就像给房子修正斜度一样,确保最终效果达到最好。
创伤小:相较于大手术,外固定架手术只需要通过穿针的方式固定骨骼,对身体的伤害小很多,恢复起来也更快。
早期康复:有了这个支架,病人可以早早开始活动,不用一直躺在床上,这样也有助于更快恢复。
佩戴时间长:这种支架结构相对比较大,也需要佩戴好几个月,虽然不影响生活,但还是有些不方便。
心理压力:有些人可能觉得戴着这么个支架出门不太美观,尤其是孩子和年轻人,心理上会有些负担。
感染风险:虽然感染的几率很小,但毕竟穿针是金属和皮肤等组织直接接触,还是要注意清洁,防止感染。
环形外固定架手术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医生会先在较短或畸形严重的那条腿的骨头上按事先的设计进行穿针,然后通过骨骼上的多根钢针将环形支架固定在骨头上。接下来,会逐步调节支架,慢慢拉长腿骨或矫正肢体畸形,让它逐渐与另一条腿长度一致或恢复肢体的正常形态。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几个月的时间,但由于环形支架的可调节性,医生可以非常精确地控制矫正的速度和角度,最大限度地保证治疗效果。△ 图片来源:Qin, S., Zang, J., Jiao, S., Qin, X., Pan, Q. (2020). Introduction. In: Qin, S., Zang, J., Jiao, S., Pan, Q. (eds) Lower Limb Deformities. Springer, Singapore. https://doi.org/10.1007/978-981-13-9604-5_1
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以恢复肢体的力量或正常的行走姿势。同时,要定期清洁支架的周围皮肤,防止感染。虽然康复过程可能比较漫长,但患者在逐步恢复的过程中,会逐渐感受到肢体功能的改善。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有可能重新过上正常的生活,又可以像以前一样自由地奔跑了。
环形外固定架手术虽然听起来有点陌生,但它在矫正肢体畸形方面真的非常有效。这项技术就像是一座桥梁,帮助许多人跨越了肢体的残疾,重新过上了正常的生活。虽然手术过程中可能会有些挑战,但对于那些需要矫正肢体残疾问题的人来说,环形外固定架无疑是一条值得尝试的康复之路。本文仅为科普,不作为诊疗依据,个人情况请遵医嘱。
请关注美德瑞官方视频号「美德瑞骨关节专家」
— NOT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