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藏于乡村的历史文化,是宝贵的区域财富。2024年,南海将启动“百村万古长”工程。
桂城的乡村历史文化底蕴十分丰厚。佛山十番、叠滘龙船漂移等传统文化远近闻名;孕育了刚直不阿宰相梁储,鬼才状元伦文叙,一代武术宗师林世荣,爱国政治家何香凝等英才,是人杰地灵的宝地……
为延续乡村文脉,深入挖掘、继承、传播桂城优秀传统文化。即日起,“文化桂城”特策划推出《百村万古长 桂城有段古》系列推文,展现桂城深入推进“百村万古长”工程的新亮点。敬请关注!
知来处,明去处!
本期跟着文化君
读懂“桂城”的过去
👇👇
桂园桂城好百年
家国天下传万载
南海桂城,如今很多人都知晓。
如今的桂城所辖区域,是由原本的平洲、三山等片区组成。而桂城的出现离不开桂园,这相信很多小年青就不太晓得了。
△ 迷人的“醒”/黄旺潮摄
1985年以前,“桂城”还没有出现。不过“桂园”在南海就已经有超过百年的历史了。对于很多“老桂园”来说,那是家园情怀的起点。
时针拨回到晚清。其时佛山名列中国四大名镇,商业繁盛,富商成群。李佩鸣便是其中一个。李家原籍江门新会潮连乡,靠经营青京布(一种做衣料的蓝黑粗布)发家。光绪年间,李氏在佛山开设隆泰、集生、隆茂三家京布店,成为佛山布业巨头。
发家之后的李佩鸣,希望找一处地方建造私家庄园。他看中了佛山东郊一块荒凉之地。
这块地人烟稀少,只有农田鱼塘、河滩洼地,还有一片用于晒莨的草地。这块地毗邻繁华的普君圩,旁边还有一片叫做“竹栏”的竹林。
李佩鸣的私家庄园很大,园中有园,而且处处种有桂花,被命名为桂园,而街坊也将桂园李氏叫做“桂园李”。
新中国成立以后,桂园周边还是一片农田荒地。1952年底,南海县府搬迁到桂园李氏大宗祠办公,全县干部职工工作生活都在园里。随着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园中的老建筑也陆续重建,建起大会场、学校、商铺等设施。桂园,成为了南海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 南海县旧政府。/ 图源珠江时报
△ 南海县在桂园南桂西路的旧办公楼。/ 图源珠江时报
如今,如果你行经佛山禅城的市东路,在道路的东侧,还能看到一座横跨两车道的牌坊,上有两个金色大字——桂园,让你一窥这里的来龙去脉。
“ 过咗桂园,就係桂城啦 ”,对于老一辈的市民来说,桂园牌坊就像是桂城的一个标志,出了禅城要过了桂园,才算是来到了桂城。
1980年11月,桂园居委会成立。那时“桂城”还没出现。这片区域属佛山普君区管辖范围,但却又是南海的机关单位所在地。当时居委工作业务由普君区办事处指导,居委工作人员则由南海派出,由南海机关党委负责管理。居民中,既有佛山城区户籍,也有南海户籍。可见,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桂园已经成为了连通佛山城区和南海的重要片区。
1985年,当时平洲区先后分出叠南、叠北、石(石肯)和东约、西约、南约、北约及东二8个乡,建设新县城。因新县城与桂园相连,故把新县城定名为桂城,至此,“桂城”之名正式出现在历史舞台。1987年2月更名为桂城镇;1992年9月,南海撤县设市,桂城镇改为桂城街道,一直沿用至今。如今,桂城已经成为了南海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 1991年桂城镇政府。/ 图源珠江时报
从桂园到桂城
如今的桂城,变化早已经翻天覆地
已经成为城市的客厅
△ 满天霞光耀桂城 / 卢展途摄
对于桂园、桂城
你有怎样的回忆
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
来源丨《桂城有段古》、桂城街道文化发展中心、珠江时报等
编辑丨凤凰网广东 曹萍萍
审校丨桂城街道文化发展中心 谭广平、叶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