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松弛感,影响我半生!

教育   育儿   2024-10-18 10:03   河南  


最近有个#在家里最让你紧张的瞬间# 的热门话题,网友们纷纷在评论区讲述自己的故事:


小时候把碗打碎的时候;

上学时把分数难看的卷子拿给爸妈的时候;

有一个爸妈不喜欢的爱好,偷偷做却被发现的时候;

想把“铁饭碗“辞掉,准备告诉父母的时候……



在中国大多数家庭里,都弥漫着这样一种紧张感,结果是孩子害怕犯错,害怕不如父母所愿,更害怕自己不能为自己做主。


在这样紧张的家庭氛围下长大的孩子,即使长大了远离父母,在他们的面前也永远竖着一根手指,对着他们指指点点。


在大多数的家庭里,都缺少一种“松弛感”。



有位网友分享了#我爸是我见过最有松弛感的人#的故事:



这位网友说他爸爸是一个与生活很和谐的人。爸爸不会强迫自己去追求什么,也很少与人发生冲突。爸爸总是能够顺势而为,享受人生的乐趣。


在爸爸的影响下,他的情绪也很稳定,朋友们都说和他呆在一起从来不会慌乱!


家庭关系中的松弛感,本质上是遇到事情时积极的思维方式、较强的情绪管理能力以及平和的沟通方式。


有些家庭,即便不富裕,却有着稳定、松弛的氛围,身在其中的每一个人,都能获得充足的安全感、归属感。


这种安心、愉悦的感觉,滋养着每一个家庭成员,也会让整个家越来越好。




不少人表示,自己从小到大只要做错一件小事,就会挨打挨骂,以至于现在,对待他人的过失也是十分苛刻。也有人表示自己的家庭关系就是这样的松弛:


令人窒息的紧张感!


小时候母亲容易情绪紧张,打碎碗都要挨骂很久,导致我也容易紧张焦虑怕犯错;



长大后仅仅是因为掉了身份证,就焦虑的在宿舍厕所哭;


 “屁大点”的事就要被拖出来批斗,怀疑自己的焦虑跟家庭氛围有关:



可一旦他们吵起来,那感觉就像发生了什么天大的事、再也过不去的坎儿,互相指责甩锅,不再去关注事情怎么解决,只是肆意发泄情绪。



原来,这样也没关系?


@二狗 27岁


在我六七岁的时候,有一天妈妈扫地时,不小心打碎了爸爸的一大坛药酒。我想爸爸回家一定会生气、难过、责备妈妈。爸爸晚上回家,他没有心疼酒,也没有发脾气,一切如常,气氛很好。


原来不是犯错就会被责备,有爱就可以包容和体贴。这让我开始相信爱的力量,敢更大胆地做事,与另一半相处时也更包容和有爱。


现在小朋友刚满月,希望他以后也能感受到爱的力量。


@娜娜26岁


我们家年夜饭,我奶奶刚炖好的排骨,让我从院子里端到餐桌,结果一进门就被门帘绊了一下,手上的一盘排骨,除了盘子,全躺地上了,汤汁拌着白色的地板砖,场面十分惨烈。


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在笑,没有责备,没有惊叫,就像我只是干了件逗他们开心的事。奶奶把排骨收拾起来放锅里又煮了一下,不干不净,吃了没病,反正也是我们一家人吃。


任何事都没什么大不了的,有问题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就好,一家人在一起就是最开心的事儿。






前段时间,一段家庭监控视频冲上热搜:


安徽合肥的一个小女孩在练琴时,不小心把小提琴摔坏了,她非常担心会挨骂。


妈妈抱着安慰她,爸爸尝试着把小提琴修复。


小女孩很自责,低声问妈妈:“如果修不好怎么办?”


妈妈回答:“修不好,那就再买一个。”


旁边的弟弟连忙表示赞助20元,爷爷大手一挥赞助2000元。


孩子也变得开心起来。


爸爸最后把琴修好了,于是全家人买奶茶庆祝。


这家人遇到事情的反应,戳中了很多网友的心,纷纷表示羡慕:好轻松的家庭氛围啊。


允许孩子犯错,不紧张、不指责、不批评,能让孩子更幸福。


不紧绷的家庭才能养出充满安全感的孩子!





家庭关系中的松弛感,从何而来?


家庭关系中的松弛感,简单来说就是家人之间彼此尊重理解关怀,遇到问题一起承担和解决,而不是陷入互相对抗之中。


1,提高容错率,不消耗情绪


其实仔细回想,你也会发现,有时候让我们情绪失控的并不是什么大事,往往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出去玩走错路了,换个景点或者下个路口掉头回来就是;

孩子不小心把碗打破了,收拾好再买一个便是,你也不是真的差个碗钱;

错过了定好的车程,改签下一趟也行...


这些事情,并非不可挽回,而且补救起来成本极低,又有什么值得去耗费情绪的呢?


我们提高自己的容错率,伴侣朋友就就会很松弛;父母提高对孩子的容错率,孩子的压力就会大大降低,幸福感就会biubiu蹿升!


2,就事论事,不自我攻击和指责他人



在遇到事情时,我们可以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把精力放在解决问题上,而不要浪费在自我攻击和指责他人上。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


当一件事情发生时,处理事情本身,往往并不会消耗太多能量。


真正消耗我们能量的,是附加在事情之外的那些自责、懊悔、羞耻、自我攻击、互相指责。


假如一个孩子打碎了碗,父母检查一下孩子是否受伤,然后就事论事地说:“碗碎了啊,那我们打扫一下吧。”


那么孩子就会觉得:打碎了碗也不是什么可怕的灾难,打扫一下就好了,这个后果是很容易承担的。


于是,孩子的注意力只需要放在“解决问题”上即可,不会消耗太多能量。


但如果父母怒骂“你怎么这么笨”“整天毛毛躁躁的”“连个碗都拿不住”,或者虽然没说话,但眉头紧锁,眼神满含嫌恶、鄙视与厌烦。


那么孩子的能量,就不得不用来承受父母的情绪、应对父母的责骂带给他的恐惧和羞耻。


在孩子心里,他打碎的不仅是一个碗,还有自己的尊严,那么这个后果就是“灾难性”的。


对成长中的孩子来说,犯错失误再正常不过,家长多一点耐心、包容心,给他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对孩子成长帮助更大。



3,提高认知,刻意练习情绪管理


作为成年人,尤其是为人父母后,情绪管理是一堂必修课。提高自己的认知和自控能力,不仅给自己、也会给家庭带来幸福。


我们都曾是孩子,我们终将为父母。
真的,成为父母不需要考试,但必须要学习。


别把孩子当作情绪垃圾桶,我们给孩子最好的爱,是控制好情绪。


面对情绪我们需要反思,想一想我们的愤怒是为了解决情绪还是解决问题?



建议大家可以写写情绪日记梳理下自己的情绪,揪出真正让你愤怒的原因,反思孩子是不是成了你的出气筒;当你理性地梳理完一次,在下一次情况发生时你会更加的理性和克制,你会知道什么是就事论事!

可以参考下面的方法:


写情绪日记和自己对话:


  1. 记录愤怒的声音是什么:

  • 我付出那么多,没人看见!我得到了什么?

  • 他什么也不做,为什么大家不责怪他?

  • 我做了那么多事,只有这一点做不好,大家为什么都指责我?

  • 难道我这一辈子都要为别人活着?


  2,理性地思考:


  • 我看到了什么情况?

  • 我当时的身体反应是什么?

  • 我的情绪反应是什么?

  • 我又联想到了什么别的问题?

  • 因为你的行为产生了什么后果

  • 以后遇到类似情况我打算怎么做。


通过这样的梳理过程,你可以学会就事论事,不再迁怒。只有学会和自己对话 ,才可以把自己从昨天的泥潭中拔出来。


4,“接纳”自己的不松弛,慢慢来!


这种松弛和愉悦,不是对父母的绑架。

不是要求父母强行松弛、强行和颜悦色。


身为两个孩子的妈妈,我太知道有时教育孩子有多闹心。


只是我们可以慢慢学习做一个松弛的父母。


松弛是一种状态,愉悦是一种氛围,它们都不是有固定模板、统一方法论的。


只要慢慢学会接受自己身为父母的样子,接受孩子的样子;


学会对自己说没关系,对孩子说没关系;


每个父母可以有适合自己的松弛的状态,适合孩子的愉悦的教育方式。





面对琐事不争执计较,淡然处之;  

遇到大事不互相责怪,共同承担。


这便是家庭关系中最稀缺的“松弛感”,能给予孩子“松弛感”的父母,虽普通平凡,但却能给予孩子治愈一生的财富。

育儿女神蜜丝懂
蜜丝懂与百万宝妈分享育儿、亲子和购物经。 60秒育儿小视频,给你最科学、专业、有趣、易懂的育儿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