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
6位市人大代表亮相“代表通道”
围绕宁波制造、营商环境
科技兴农、企业服务
新时代甬商精神
职业技能培训等话题
现场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一起来看↓
高端医疗器械,曾是一个长期被欧美国家垄断的市场,赛诺微要做的就是掌握核心技术,打破垄断,让更多宁波制造走向世界。
通过聚焦微创外科手术器械,赛诺微研发的防眩晕、防雾的3D/4K荧光电子腔镜系统和国产首款7毫米超声刀,分别解决了如何让医生看得更清楚,操作更加精准、高效、安全的难题。
其中,电子腔镜系统好比给医生配上了火眼金睛。超声刀则是医生用来切割、凝闭和止血的武器。此前,国内超声刀技术长期停留在凝闭5毫米血管的水平,无法安全闭合大于5毫米直径的血管。
为了突破技术瓶颈,赛诺微组成10人研发攻坚小组,从软件算法、硬件设计、材料和加工工艺反复验证,花了整整2年时间,终于打破了国外企业的长期垄断。
在不可逆电穿孔领域,赛诺微与法国医生合作开发了自主产品陡脉冲治疗仪,成功为一名66岁的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实施手术,这也是世界首例内镜下脉冲电场肿瘤消融手术。这标志着我国在陡脉冲治疗仪领域取得重大突破。2023年至今,甬产陡脉冲治疗仪已成功实施了超千例临床手术。
从跟跑到并跑,最终到领跑,科技创新是我们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这些年,宁波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锚定全球医生和患者首选手术器械品牌的目标,我们将加速前行,让更多宁波制造走向世界。
营商环境是稳定市场信心、激发经济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作为一名来自宁波本土制造业的企业代表,宁波优越的营商环境以及务实担当的政府作风,让我们感受颇深。
第一个是关于“内循环”。前几年,我们企业决心开发本地供应链。在开发过程中我们发现,宁波产业链完善,但上下游对接途径不足。明明在“家门口”就可以有合作方,却互相不认识,没有对上号。如何创造供应链上下游的本地机会,是周边很多企业面临的共性问题。
2021年起,我多次提出让区域“供应链”成为区域“共赢链”的建议,引起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并采纳落地。据初步统计,两年来我市已推出“工链圈”“十链百场千企” 等300多场对接活动,成功串起逾4万家企业的合作,建立了行之有效的强链畅链公共服务平台。
第二个是关于“走出去”。针对多个“走出去”企业遇到的共性问题,我提出的关于《护航企业“走出去”,高水平实施“地瓜经济”》的相关建议,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关注。全市不仅开展了一系列助企“出海”的专项行动,还着力搭建甬企“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支持宁波企业能顺利出得去。
宁波营商环境优越的“软实力”已成为我们民营经济发展的“硬支撑”。在这样的支撑下,我相信我们一定能继续扬帆起航,澎湃向前!
“良种一粒重千钧。”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更是保障国家“米袋子”和“菜篮子”安全的根基。2012年,我成立微萌种业,致力研发属于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好种子,把种业安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种业研发是条“漫漫长征路”。一粒良种的培育,成千上万个品种组合只是打底,优中选优后育出的品种,要反复试验多年,才有机会成为“种子选手”。
以“美都”西瓜为例。这款西瓜皮薄且口感较甜,深受市民喜爱,研发却不容易。每次试验需一次性种植一万株,再靠人工一株株观察果重、糖度、肉色、果色,哪一株瓜结得果大、结得果甜就留下收种。
一个生长季,我们的工作人员至少要记录10万个性状,最后被选中的种子数量不足总数的5%。
幸运的是,我们的付出带来了大收获。5年来,我们帮助带动7万余户浙江瓜农致富,累计增收效益超60亿元。
如今,微萌种业已跻身全国蔬菜种业前二强,入选国家种业阵型企业、首批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引领基地。我将一以贯之深耕种子的研发,让更多良种在田间地头生根发芽,并努力为打造“农业芯”发声。
我是一名来自基层的企服工作者,每当有人问我做什么工作时,我总会说,我是服务企业的保姆。
我曾在一家民营企业做了十年的财务总监,正是因为这段经历,我特别理解企业在成长中碰到的各种烦恼和问题。
因此,在2013年,当有机会成立一家专门为企业服务的公益性平台时,我就下定决心,要“让更多企业满意更多”。
还有一段经历改变了我对平台的理解。几年前,我和团队为帮助一家初创型企业,半个月内上门对接十余家银行,最终帮助企业成功贷到了款项。
我意识到,传统的线下服务模式已难以满足需求,于是主动对接金融部门,共同开发金融通系统,将宁海县所有银行产品上线,通过大数据匹配企业融资需求,大大提升服务效率。
于是,“企服通”平台进入数字化轨道,服务领域更加拓展,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产业链板块更是嵌入到原材料供应体系,帮助企业降本增效。
我们还发布了全省首个企服领域的省级地方标准,承担国家标准化试点任务,获得浙江省营商环境最佳实践案例等荣誉。
“企服通”平台的发展蝶变,是宁波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见证和缩影。我们将秉持初心,努力让更多企业满意更多。
去年7月底,习近平总书记给祖籍宁波的香港企业家回信,对他们薪火相传的爱国心、桑梓情给予肯定,勉励他们继续积极主动融入国家改革开放大局,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既是对广大甬商的鼓励,也是一种指引,给当下正处于爬坡阶段的甬商带来了浓浓的暖意。
如何在新时代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是未来续写甬商风采的关键。
我认为甬商需要传承与创新。韦尔股份的虞仁荣捐赠300亿助力家乡教育事业。与虞仁荣同乡的还有两位著名甬商,一位是100多年前的叶澄衷,他致富后在家乡办了叶氏义庄、叶氏义塾。40年前,曾在叶氏义塾就读的甬商包玉刚,回到家乡捐资2000万美元兴建宁波大学。三位甬商薪火相传,把爱国爱乡、造福桑梓的甬商优良传统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二个小故事在去年7月,我收到一张来自宁海如意股份有限公司名誉董事长储吉旺的照片。照片中的他,为了寻找一块理想的设厂地址,正在柬埔寨到处奔波。我在回复中说,储总您已经80多岁了,要多顾惜自己的身体啊。储吉旺说,我年事虽高,但是我搏击商海的雄心仍在,我要让中国的企业和产品走遍全球。
甬商的故事还有很多。相信在不屈不挠、不断奋发进取的精神引领下,甬商一定会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书写更为浓厚的一笔。
从事职业技能培训工作12年,我深刻感受到社会对各行各业职业技能要求在不断提升,职业技能培训被更多人重视和需要。
近三年,我所在的众信职业培训学校累计培训学员1.5万人次。
2021年,“宝妈”王女士,通过技能大师工作室的个性化精准辅导,不仅熟悉掌握专业知识与实操技能,还在技能等级认证中取得优异成绩,顺利找到了工作。
毕业生小钱在求职中屡屡碰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个人技能未能匹配市场需求。我们推荐他学习全媒体运营方面知识。很快,他被杭州一家头部企业录用,还获得了进修机会。
类似的故事在我身边还有很多。这两年,我在多次走访调研时发现,企业方总是感叹“招工难”,就业方总是发愁“求职难”。
职业技能培训,正是链接“招工难”和“求职难”的重要桥梁。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是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举措。
时代舞台无比广阔,技能人才大有可为。我希望,无论是刚毕业的学生还是在职人员,都要持续加强学习,提升竞争力。我也坚信,技能的力量将引领更多人走向“共富路”。
来源:宁波市人大研究室
编辑:胡琦
审校:张依依、任晓云、赵鹏、卢科霞
▲点击查看更多▲
点个“在看”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