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坐朝阳同一啜
大家存有热心肠
——清 王季珠《腊八粥》
过了腊八就是年
宁波人的年味
就从这一碗
暖胃又暖心的腊八粥说起
……
今天,腊月初八。如今说起腊八,首先想到的就是那一碗微烫、香甜、软糯的腊八粥。
可腊八本无粥。
《荆楚岁时记》称十二月八日为“腊日”,是一个祭祀的节日。北齐魏收在《腊节》中提到“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可见腊节(即腊日)本是祭祀百神的节日,而用于祭祀的是酒肉,并无粥。
一直到唐朝,腊八仍与粥“八竿子打不着”,诗人杜甫在这一天想到的仍是“纵酒欲谋良夜醉”。
直到宋代,腊八粥才进入人们的视野。
《东京梦华录》中说,“(十二月)初八日……诸大寺作(做)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民间逐渐效仿,“是日各家,亦以果子杂料煮粥而食也”。
这碗腊八粥一喝就喝到了今天,那么,腊八粥里到底有什么?
《明宫史》中记载了腊八粥的做法:“初八日,吃腊八粥。先期数日,将红枣捶破泡汤,至初八早,加粳米、白果、核桃仁、栗子、菱米煮粥……”
《燕京岁时记》中则说:“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江(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以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切不可用莲子、扁豆、薏米、桂元(圆),用则伤味。每至腊七日,则剥果涤器,终夜经营,至天明时则粥熟矣。”
▲宁波发布特约摄影师 方亚琪/摄
至于如今,人们不再那么讲究腊八粥里要添加哪些食材,原本“切不可用”的莲子、薏米、桂圆肉也纷纷入粥。之前看新闻,还有人一口气往腊八粥里加了十五种食材。
相比口感,人们更看重的是腊八粥里熬煮的“仪式感”。
那么,什么是腊八粥的“仪式感”?
《鸡肋篇》中提到“宁州腊月八日,人家竞作白粥……更相送遗”;
元大都在腊八也有“士庶有力之家,丰杀不同,馈送相尚”的传统;
明清时期,相互馈赠、分享腊八粥的习俗比比皆是:“户牖、园树、井灶之上,各分布之。举家皆吃,或亦互相馈送,夸精美也”(《明宫史》)。
“除祀先、供佛外,分馈亲友,不得过午”(《燕京岁时记》)。
腊八粥的配方或有不同,但与人为善,乐善好施的心却始终如一。
“呲溜呲溜”喝完热气腾腾的腊八粥,人们就要开始为过年而忙碌了,就像各地流传的“忙年歌”里唱的:“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尤其是等到腊月廿三祭拜完灶王爷,“迎年”也将正式进入倒计时。
喝完腊八粥,号称“一年中最冷”的三九(1月8日)也就来了。
按旧俗,人们从冬至开始“数九”,每九天为“一九”,一路从“一九”数到“九九”,就像《数九歌》里唱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各地流传的《数九歌》内容各有不同,但都不约而同认为,冷在“三九”——“三九二十七,见火亲如蜜”“三九二十七,檐前倒挂笔(冰柱)”“三九、四九冻破脸”……
“三九”的冷,并非信口开河。冬至到来时,地面散发的热量多于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的热量,因此近地面的空气温度处于一个逐渐走低的状态。当地面散发的热量几乎等于吸收的热量时,温度才算“跌至谷底”。
这个时间节点,恰好在“三九”前后。
不过,“三九四九冰上走”并非铁律,而是受地理位置和年际气候的影响。事实上,除了“三九”,像“二九”“四九”,甚至“五九”都有可能遭遇寒冷暴击。尤其是和“三九”前后脚的“四九”,到底谁更冷一筹,并无明显的规律可循。
来源:宁波晚报、甬派
文字:石承承
本文封面图及题图来自版权图库
编辑:裘新蕾
审校:卢泓瑜、任晓云、赵鹏、卢科霞
▲点击查看更多▲
你爱在腊八粥里放什么?
点个“在看”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