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严禁制售“特供酒”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明确认定“特供酒”为假冒伪劣商品的范围和从6个方面严查“特供酒”的违法行为。
黄江市场监管分局结合专项行动、日常监督检查等方式,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全面开展“特供酒”排查整治。监管执法人员以农贸商超、烟酒店铺、酒楼农庄、特色餐厅等食品经营场所为重点,检查经营者是否落实进货查验、索票索证等制度,是否在酒类产品标签、包装上违规标注“特供”“专供”“内供”等内容。排查店铺、平台是否存在发布“特供酒”虚假违法广告、虚假宣传,严查设计、制作、代理、发布“特供酒”的广告和信息,严厉打击假借“特供酒”名义制售假冒伪劣酒类商品的违法违规行为。自行动开展以来,共检查食品经营者582家次,暂未发现“特供酒”生产经营行为。
为进一步规范酒类市场经营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严厉打击制售“特供酒”违法违规行为,在此提示:请警惕“特供酒”陷阱。
如何鉴别特供酒
一是查看包装标识。“特供酒”范围为虚假标注或宣传与党政机关和军队有密切关联的特定名称、符号、标志性建筑物、官方活动等信息的酒品,“特供酒”为假冒伪劣酒品。正规的酒类产品包装上会有详细的生产厂家、生产日期、酒精度等信息。而“特供酒”的包装往往比较简陋,标识不清晰,甚至可能没有生产厂家地址和联系方式。
二是核实渠道来源。正规的酒类产品通常通过正规的经销商、超市、专卖店等渠道销售。如果是通过一些非正规渠道,如私人交易、小摊贩等获得的“特供酒”,其真实性就值得怀疑。
三是价格判断。如果一款酒的价格明显低于市场同类产品,或者价格过高但又没有合理的解释,那么很可能是假冒的“特供酒”。
四是官方查询。可以通过拨打生产厂家的客服电话、查询官方网站等方式,核实该款酒是否为正规产品。
消费警示
一是“特供酒”多为骗局。目前,国家《公告》明令禁止生产、销售“特供”“专供”等标识的商品。市场上所谓的“特供酒”大多是不法商家为了牟取暴利而制造的假冒伪劣产品。消费者不要被“特供”的噱头所迷惑,以免上当受骗。
二是质量无法保证。假冒的“特供酒”通常没有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测,其质量无法保证。饮用这些酒可能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如头痛、恶心、呕吐等。
三是禁止生产、销售范围。《公告》从生产、销售、餐饮、广告、宣传、印刷等6个方面严禁各类生产经营主体从事“特供酒”制售违法行为。严查含有“特供”“专供”“内供”等标识内容的酒类产品。
四是违法包装标识。酒瓶外观标注有“××部门特供”“××机关专供”“××部门机关服务中心特供”“××会议特供、“××活动专供”“××礼堂专供”等内容的都属于《公告》明确的严查范围。
典型案例
辽宁、吉林、黑龙江公安机关联合侦破樊某某等人非法制售“特供酒”系列案:他们使用食用酒精、甜蜜素等原料冒充固态法酱香白酒,并且非法印制带有“八一”标识的包材,以军队“内供”名义销售牟利。
上海公安机关侦破“3·26”非法制售“特供酒”系列案:通过网络直播或电话推销方式销售牟利。不法分子仿照某知名品牌白酒外观,烧制假冒酒瓶,灌装劣质基酒冒充高端“特供酒”,还组建了百余人的网上直播销售团队进行话术营销。
浙江杭州公安机关侦破“4·24”非法制售“特供酒”案:非法生产“某部队基地纪念酒”等“特供酒”,通过网络直播方式销售牟利。
四川宜宾公安机关侦破“3·27”非法制售“特供酒”案:长期在某商贸城销售“特供酒”以及假军、警标志和服饰。
消费维权渠道
广大消费者在购买酒类产品时,一定要保持理性,选择正规渠道购买,仔细查看包装标识,不要轻信“特供酒”的虚假宣传,自觉抵制违法违规行为文明理性消费。鼓励社会各界积极监督,通过12315热线或者全国12315平台举报违法行为,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酒类消费环境。
编辑|朱丽婷
审校|段博士 戴双城
来源|黄江市场监管分局 牡丹江市场监管局
统筹|黄江镇宣教文体旅游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