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名黎勇(亦笔名冠辰),六零后生人。写诗、耍文字,玩手工雕,钓鱼、种地。
[编者按:
黎二愣“老”字系列诗选
老 井
老井,小之又小
小成一个村子的缩影
发达与衰颓,壮硕与式微
八百年的村庄
老井静为止水看着
不兴风,不作浪
每一滴主张都注入村子
如血液,巡逻身体的善恶
老井,小之又小
借天空飘入的云朵
揩抺井水的清亮
村子,便有了虔诚与敬畏
人们每一次汲水
都深深的弯腰,或真诚的下跪
老 锄
倒挂老屋土墙上的一排锄头
像一个阿拉伯数字的“7”
长长短短。头低垂,身子却笔挺
那是祖辈和父亲与大地的和解
铁锄,把土地挖得坑坑洼洼
又一次次填平
锄刃如牙,铲一片片草叶
煨热麦子与谷穗、玉米
嚼出粮食的洁白
挂在墙上的锄一生无语
却似大大的问号
扣着土墙的天空
老 屋
老屋,老之又老
老屋的土坯,给满脸沟壑的裂缝
喂养最后的晚霞
不是为了煮沸黄昏那盏灯,以映照
自己夜色里的凄清
而是修炼体内尘封的记忆
对风霜雨雪说声谢谢
对岁月枯荣更迭说声谢谢
塌陷的瓦脊,挂于一片月光
不是为了窥探星空
伟岸与渺小的心事,以陪衬
自己即将化为尘土的不舍
而是擦拭老屋前石狮子的表情
对膜拜与遗弃,都给予尊贵的放行
老屋,老之又老
将所有获得都装入满满的屋子
包括荣誉与光环的接踵而至
抑或,将所有得到放养给归程
包括蚂蚁和燕雀的最后离去
直到蜘蛛网的日记页
隐没老屋最后的名字
老屋,老之所老
最坚硬部分埋得很深,深得
与挺入还是掩埋没有分别
残垣裸露,没有枯藤与败叶
老屋之老,是顺从还是对峙
亦如一杯光阴的茶水
浓与淡,都是老屋的本色
老 树
老树,损之又损
最后一片叶子,从枝头悠然滑落
悠然得雅致与从容
没有繁枝茂叶
可简洁瞭望地之老天之荒
世事荣枯,枝头站着的乌鸦还是凤凰
与老树皱巴巴的表情无关
如此淡然
还在乎什么落叶之后经历的断枝
乃至树身,同尘土灰飞
没有翠绿与花团簇锦
亮相,便无惧水分
唯有气色苍茫,安然与沉寂
老 船
琼海潭门镇老渡口,一艘废弃的老船
搁浅在岸上。没有潮水簇拥,只有皱纹
透过锃亮的阳光,折叠渔火里古铜色的脸膛
没有离别,便无相思
海风和月光要来
忘不了为你擦拭
那颗关于远方的心
那些记忆的岛子,涉过有隔膜的水
与你似曾相识又一见如故
隐约、依稀、模糊
若腥味里的潮涨潮落
你破漏的船身,像四处洞开的门
我精心策划的穿过,也没
撩动你的稳重和缄默
老 路
老路,在高铁和高速路中间
瘦成油纸伞的骨架
撑起路途的烟雨蒙蒙
陡峭的坡路,像驼背的老人
把面孔咳嗽得面目全非
路的坑凹已经肃清
川流不息,只有风
呼唤着路的名字
山野静默无回音,唯有那几朵野花
像路的听觉,在轻轻摇曳
老路,不表达、无喧嚣,可以好好地听
永远抵达不了的地方
而所有的远
老不老没有关系
只要曾经让人渡去
又把人清晰渡回
路,不计较永生
老路,弯弯拐拐
像一条鞭子长眠旷野
鞭打春夏秋冬的余音
至今还在山谷回荡
将风雨将尘土将万马奔腾
录制在天空的云盘
人间,便有了沟壑纵横
有时,路是用来走的
有时,用来记忆
即便路没了
记忆也会一直盘桓
老 天
天,宽之又宽
宽至没有距离
天,是中国最宽泛的文化
所有的出奇或意外,人们都惊呼为天
天在无垠的天之下,又在广袤的天之上
天知道,黎明的背后
有多少黑暗在编织更黑的网
初晨的鲜花与晨露被一网打尽
天知道,黑暗的背后
有多少曙光,在筹备一根针
刺破看不见的东西
天知道,天外多少天
天有多么宽
天知道,一生经历多少流星入怀
而没有疼痛感
老 家
老家,远之又远
连同梦,也找不出方向
山冈,吐出一缕缕炊烟
把老家门前的池塘
把漫山翠绿与金黄
把鸡鸣狗吠的日子
一团团系缚
填补梦境的春冬
恍恍惚惚,它来了
像早春的风,在我脸上舔舐
一半温暖,一半微寒
暖,是外婆百纳袿的分泌液
寒,是祠堂里的规矩
梦境,慈祥又威严
摇摇摆摆,它来了
拖着故乡的尾巴
把老家的名字拖得很长很长
老家的尊卑贱贵
都儿化成猫狗、土豆和牛羊的发音
明明暗暗,它来了
如老家门前的小河
丰腴又瘦削,澎湃又隐约
它来了,老家的气息
种植我畅通的呼吸
爷爷的旱烟,父亲犁田耙地的哨声
母亲捣衣的捶打声
还有鸡鸣狗吠
顺着小河的浪涛
把梦喂得丰满圆润
老 光
老光,损之又损
事物太光滑,如面对一道幕墙
眼神爬上去,又跌落
再爬上去,再跌落
这几乎是人生的松弛
远远看。好与坏,对与错,盛与衰
足下弯弯拐拐还是笔直挺拔
都在清晰与模糊之间
因看不清而怡然自得
老光是镜中花,水中月
生命的夕照与朝晖
坐在波平如镜的老光里
游过来,游过去
老光之老,老成一条长河的风景
模糊看世界,眼睛没有疲惫感
纵然泪眼婆娑
与事物风云变幻无关
嗖嗖的风,可以吹下我的眼泪
一定会吹干,挂在我脸上的泪痕
老 茶
一直想,1200年的老茶树
应是高耸天际,遮云蔽日
而老树却低伏在丛林中
似一扇光阴的窗口
过滤人世间的明枪暗箭
唐时飞花,宋时烟云
明清的晓风残月
都成窗口的过客
老茶树四根枝杈
谦卑地蛰伏在那里
捡拾争名夺利间
遗漏的名分
昨夜的露
一直挂在老茶树的顶尖
等待泡开一颗人心
附:“老”字系列诗评论
人生如画 命运如歌
施远方(云南)
好的诗,往往诗画一体。《老树》是诗画一体的典范,诗语如画,画蕴机理。诗中动态、立体的画面,带有强烈情理质感,清美动人。其中的三个画面,给我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最后一片叶子,从枝头悠然滑落”。诗人紧扣一个“损”字,将岁月、现实对老树的摧折感,写得令人动容。老树因其“损之又损”,不再枝繁叶茂,故而更经不住岁月的摧残。但诗人以“悠然”一词写最后一片树叶的滑落,写出了老树“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淡然、平静。因为它经历过的,实在太多太多,从树种萌芽、破土到风华正茂再到衰老,一棵树历经的风雨阴晴何其多,它早已司空见惯、宠辱不惊。历得多、看得开,一切劫难皆是平常,故而它能悠然处之,如南山种豆的陶渊明,哪管它荒年豆苗稀!
世事荣枯,枝头站着的乌鸦还是凤凰/与树,皱巴巴的表情无关。假如说上一处画面,诗人只是借读者的联想指带,让读者把老树这一自然物往人身上牵引,那么这两行无疑是直接把人的外貌、神态移植给了老树。这两行,诗人借树皮本身的褶皱,来写老树的表情、神态,以明人之心,巧!树皮不是生来就皱巴巴的,生活常识告诉我们,成长让树的皱纹渐渐加深,亦如人的肌肤也因衰老而松弛、皱垮。但这只是表面的“丑”,在诗人看来,美丑是要从心灵的高度、哲学的高度来看待的。诗人以乌鸦、凤凰这一对在世人看来代表了绝对美丑的事物,来写老树对此的看法,其实是诗人内心对绝对美丑、绝对真理等绝对标准的一种否定。或者说,它更多地是对内心世界的关注。诗人将其置于“地之老天之荒”和“世事荣枯”之中,其实就是从大历史和全社会的角度,来考量一些事物的对立、衍变。在此过程中,老树并非置身事外。“简洁瞭望”,去掉“繁枝茂叶”,这是一种思辨的、哲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显示了“老”者的处世哲学、生命智慧。
还在乎什么落叶之后经历断枝/乃至树身,同尘土灰飞”。诗人这两行,写的是想象的画面。老树终究要面临机体的衰朽、生命的终结。从这一画面起,诗人的笔触从书写人生,转向了书写生命本身,从繁芜而趋本质。凡有生,必有息,生命是一条线段,都有生死两端。中间的那一段,世俗一点,我们称之为生活,深沉一些,我们称之为人生。合二为一,这是生命体的运行轨迹,也就是命运。老树逃避不了落叶之后断枝的宿命,也逃避不了最后朽化为土,随风灰飞而至湮灭无形的命运。这是自然法则。世事看透、看淡,一切最终的毁灭都在意料之中,也就无所谓悲观、苍凉和痛苦。
很多书写生活、人生、命运的作品,为求逸兴、淡泊,时常陷入出世、虚无、颓废和宿命论的桎梏。但黎二愣的《老树》,写得通透、明醒,不失庄重、深沉,而能洒脱静逸,把人生的画卷半展半舒而风光毕现,将命运之歌唱得释然、隽永,而又回味悠长。
心意相通所以情感共鸣
——读黎二愣《我想看看》
刘德元(四川)
黎二黎作品《我想看看》(原发《星星》诗刊,附本评文后),是他“老字号”系列诗的延续。《我想看看》4节14行,《老锄》(原发《星星》诗刊)4节19行。读这首诗,我最大的感受是有一种情感上的共鸣,这种共鸣的产生与这首诗的写作特色有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质朴。诗写得真实质朴,源于对现实生活的“信”。此诗标题是《我想看看》,看啥子?“想看父亲。我抬眼望天际/他还在摩天的山麓,举锄/将山顶啃缺。一排排的沟垄”。作者“我”出场,以强烈的代入感,把我们想看的东西呈现出来:父亲的一张老脸,沟壑纵横,几颗泛黄的牙齿,如起伏的山丘。这种白描手法,客观质朴,没有那种刻意的文学夸张和虚构色彩。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是在用心表达,是把真情实意凝聚笔端书写,父亲,“是留在天空的齿痕/这几乎是时光,沉默的呼唤”;父亲、作者构成一幅山涧夕阳,呼唤、惆怅和即将离别的依依不舍,让人触景生情。谁没有父亲?谁的父亲不老、本人不老?这些情意绵绵的诗性表达让读者感同身受。
简练。作为一个创作严谨且出版了散文诗集的诗人,黎二愣具备扎实的文字功底。这首诗是他“老字号”系列诗的续写,文字简练而其意径达,是他一以贯之的特点。回望二愣诗歌,一般以短诗见长,短诗看起来好写,实则难以尽情抒发、随意挥洒,很考验作者的文字功力。此刻二愣笔下的父亲:“父亲像他父亲一样,用身子去填充/遗留,人间最低矮的房子//父亲在天际组装空灵的音箱/每一锄,都成为我的心跳”。这落笔的一跳,不仅为外一首做好了铺垫,又像是在和读者促膝交谈,文字简练,写作态度诚恳,随意洒脱而不失规范,娓娓道来而切中主旨。
诗与远方。接下来的《老锄》,看来粗略实则高雅。这外一首,凡是农村人或者去过农村的人,都会有切身感受:“倒挂老屋土墙上的一排锄头/像一个阿拉伯数字的‘7’”。这里巧就巧在一个“7”字,此处作者是在告诉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你没去过农村,没见过锄头,但你还不认识这个“7”字?“长长短短。头低垂,身子却笔挺/那是祖辈和父亲向大地低头的姿势。”目之所及的身边人、身边事、身边景,同样的题材,从不同的角度看、从不同的角度写,意境是大不一样的,这取决于作者的格局、眼界和笔下功夫。从《老锄》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对平淡的世俗生活富于哲理的思考,感受到作者对锄头、对父亲、对山河草木充满诗意的联想。很多人都怀有对诗与远方的向往,这个父亲节,作者用一种别具特色的方式告诉人们,现实生活中亦有诗与远方。
通感。通感又叫“移觉”。此刻作者仰望锄头,“铁锄,把土地挖得坑坑洼洼/又一次次填平/锄刃如牙,铲一片片草叶/煨热麦子与谷穗,还有玉米/嚼出粮食的洁白”。这一节,我的看法是,作者实写锄头,虚则移觉,巧借农民的锄头挖出自己人生的高峰和低谷——既有快乐时光也有沮丧时刻,特别是对经历丰富的人来说,酸甜苦辣的人生本身就是一首诗。作者不管是写过去的《老屋》还是写今天的《锄头》,传递给读者的都是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人,必须劳动才有收获,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种心态,在作者对农民及丰收成果的诗化描写中,体现得尤其充分。他笔下:“挖掘凹凸与勾平,杀伐与保护,铁锄都对大地保持敬畏,但低头不能弓背,挖地人必须打直腰,才能挖直自己,像锄把一样挺直的墓碑”。这既是诗的题眼,也是农民本色,更是作者人生的追逐,人与人,重在情感的沟通,人与诗,同样重在情感上的沟通,因为这种沟通就是读者与作者心的相通。就像我们读古人的书,读到会心处,往往会有一种穿越千年之感。古今中外,相同或相似的际遇、阅历、感受都会形成人与人之间相通的情感和认知。困难的是,如何把这种情感和认知精准贴切地表达出来,这就是写作者的使命。最后,《锄头》能唤起共鸣,正在于作者对精准贴切表达的探索。“挂在墙上的锄一生无语/却似大大的问号/叩着土墙的天空,聆听什么”,此诗结尾深沉隽永,从深入挖掘、阐幽显微的角度,一边肩负起责任,一边站直了腰身,这样一个于劳动中显现出的父亲形象,相信会受到读者敬重,引起读者共鸣,从锄头挖出的文字里,人们读到作者对父亲的思念、对父亲的记怀。这后一种意蕴,是描写亲情一类文字比较稀缺的,具有打动人心、引发共鸣的力量。
诗出于自然,贵在真实,这是常理。作者在此诗的写作中,不满足于传统的第一人称表述方式,暗中尝试第三人称,实现叙述方式的多元化,给作品带来别样风景,从而构成了父亲、锄头与作者在精神层面的深度对话。作者在此诗的写作上,动了真心,用了真情,也下了苦功。他不仅在“写什么”上殚精竭虑地运筹,而且在“怎么写”上苦心孤诣地经营,这使他的诗别具韵致和气象。
附:我想看看
黎二愣
想看父亲。我抬眼望天际
他还在摩天的山麓,举锄
将山顶啃缺。一排排的沟垄
是留在天空的齿痕
这几乎是时光,沉默的呼唤
父亲在兑现自己的承诺
他的身子似桃树、油菜和玉米
开放的花朵,将那些沟垄填满
如缝补人生的裂隙
终有难以填平的坑洼
父亲像他父亲一样,用身子去填充
遗留,“人间最低矮的房子”
父亲在天际组装空灵的音箱
每一锄,都成为我的心跳
当代诗人新作展
(点名@阅读往期精彩)
汤养宗/ 雨田/ 刘清泉/ 大解/ 徐甲子/霜扣儿/ 龙郁/ 金铃子/ 张新泉/ 凸凹/ 尚仲敏/ 李少君/ 蒋雪峰/ 胡仁泽/ 安琪/ 亚楠/ 李永才/ 袁勇/ 哑石/ 杨然/ 柏铭久/ 黎正光/ 涂拥/ 海男/ 左边/ 周瑟瑟/ 李不嫁/ 张守刚/ 孙文波/ 曹纪祖/ 老房子/ 田凌云/ 赵野/ 秦巴子/ 曹东/ 陈建/ 宇风/程维/ 哑君/ 朱建业/ 吕历/ 陈小平/ 梁平/ 张天国/ 胡亮/ 杨通/谭昌永/ 连山/霁虹/俞心樵/ 林兰英/李铣/ 季风/ 陈荣来/ 郭辉/ 白鹤林/ 老虫子/ 钟磊/ 山鸿/ 游太平/ 庞清明/ 陈计会/ 雪韾/ 祥子/ 李斌/ 黄仲金/ 张选虹/ 金指尖/ 永见/ 彭志强/ 傳荣生/茶心/赵剑锋/ 羌人六/ 鲜圣/ 田文春/ 雪野/吴德彦/ 文佳君/赵永生/涂惠/ 汪贵沿/ 张卫东/金光/ 丁哲/ 易杉/ 其然/ 赵贵友/ 汪剑平/ 空灵部落/无定河/ 虬髯客/ 哀文章/ 何春笋/ 李龙炳/ 安娟英/ 李耀斌 / 刘合军/ 凌昆/ 李明利/ 沧浪之水/刘德路/ 陈维锦/ 胡有琪/ 黄东明/ 黄愷新/ 徐作仁/ 邓太忠/ 逸西/徐文中/ 牛放/ 刘年/ 印子君 /顾偕/姚辉/秦风/王志彦/薄小凉/宋光明/邵纯生/马累/敬丹樱/刘泽球/黑朗/吴小虫/蒲苇/江南一牛/姜良纲/尤佳/谭宁君/王德民/ 张引力/琉璃姬/江滔/何均/ 二缘/杜春翔/迟顿/贾西贝/杨平/许无咎/大窗/黄啸/王星亮/海歌/雪丰谷/灯灯/梁平/陈俢元/ 凸凹/哑石/尚仲敏/俞心樵/李南/汪贵沿/程维/杨通/袁勇/龚学敏/孙文波/蒋雪峰/许敏/老房子/蒲小林/华万里/李永才/李自囯/ 霜扣儿/周瑟瑟/聂沛/刘清泉/龙郁/邓翔/孙建军/杨然/碧碧/孙大梅/郭辉/崔哥/胡马/霁虹/吕历/张引力/杨平/徐文中/马累/柏铬久/陈德胜/蒲永见/赵贵友/季风/蒋立波/陈大华/李浔/邓太忠/李不嫁/雨田/李继宗/纯生/伊甸/岳定海/张凤霞/赵野/碧碧/夜樱/普光泉/老虫子/徐澄泉/谭昌永/刘德路/汪贵沿/阳光和/李茂呜/雪野/汤克慎/陈维錦/大枪/江滔/张选虹/阿吉/健鹰/李清荷/杨角/熊游坤/杨飏/黄世海/杜均/黄东明/三远/柳江子/钟磊/周小波/凸凹/黄默/王乐元/汤克慎/杨见/戴长伸/十品/杜春翔/孙山山/陈啊妮/月牙儿/陆健/梦茵/郭辉郭辉/老茧(方文竹/贾勇虎/月牙儿/易逐非,(名单添加中----((单添加中------)
金牌诗人(名家)榜
(点名@阅读往期精彩)
【甲鼎文化】微信平台系【鼎文化传媒】国內唯一指定微信宣传平台,欢迎投稿,欢迎转发!
(治印 : 二愣)
甲鼎文化制作团队
主 编:甲子
副主编:自由鸟 杨华
艺术总监: 涂拥
编审主任:刘帆
编 辑:无非 马沙
特邀编委:
周瑟瑟 牛放 尚仲敏 凸凹 秦巴子 蒋蓝 蒋雪峰 雨田 程维 席永君 李龙炳 涂拥 李永才 彭志強 其然 霁虹 黄仲金 易杉 (排名不分先后)
本公众号文字为原创首发,禁止一稿多投,来稿发布后涉及纠纷,文责自负。(投稿时请附作者简介和本人照片,并加平台微信号)
平台联系微信号:790665023
投稿邮箱:790665023@qq.com
图片部分来自网络,版权属原作者,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