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依黄河而生、因黄河而兴,水资源始终是宁夏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资源、关键要素。
十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系统认真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紧紧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使命任务,坚决打好全域“四水四定”主动仗,为现代化美丽新宁夏建设提供有力水安全保障。
精打细算用好黄河水
在盐池县冯记沟乡马儿庄村扬黄灌区,一排排黑色的滴灌带若隐若现。实施高效节水滴灌后,每亩地的灌溉用水由原来的500立方米降至220立方米,盐池县农业用水实现了由粗放低效向节约集约转变。
宁夏地处西北内陆,3/4的地域为干旱半干旱区,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3,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依靠过境黄河水。在持续推进高效节水工程的同时,宁夏以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引领农业节水“蝶变”。四大扬水工程更新改造紧锣密鼓,青铜峡、固海扬水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等工程建设提速推进,宁夏引黄灌区超过一半的干渠直开口实现测控一体化,实现精准灌溉和高效用水管理。
为管好用好每一滴水,宁夏在全国率先开展“四水四定”先行先试。目前,宁夏90%的工业园区完成规划水资源论证,12个园区开展区域评估,26个中型灌区取水许可管理得到有效规范;实施深度节水控水行动,全自治区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率达到64%,万元GDP(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分别下降22%和14%。
截至目前,宁夏高效节灌面积达到总灌溉面积的54%,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达0.579,以水为定、量水而行的新发展格局正快速构建。
搭建现代水网格局
2023年11月10日,国家150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的宁夏清水河流域城乡供水工程全线通水,与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工程实现联调联供“双水源”保障,构建了固原“北引扬黄水、南调泾河水、用好当地水”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格局,有效解决了当地城乡饮水安全和地下水超采问题,维护区域生态安全。
2023年,宁夏被确定为全国省级水网先导区,全年实施水利项目534个,完成投资73.8亿元,有效保障了728万城乡居民饮水无虞,为粮食生产“二十连丰”和生态、产业用水安全提供了坚实支撑。日益完善的防洪减灾体系,助力宁夏成功应对129场次暴雨洪水,实现了堤防不决口、水库不垮坝、人员无伤亡。
如今,一个南北互联、城乡一体、山川统筹、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畅通的现代水网体系正加速形成,宁夏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7%,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达91%。
筑牢西北生态安全屏障
绿色是宁夏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宁夏以钉钉子精神全面强化河湖长制,创新建立总河长问题交办机制,深化推进“河长﹢检察长﹢警长”工作机制,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清水河、沙湖等重点河湖生态流量保证率达100%,地表水国控断面优良比例稳定在80%,黄河宁夏段水质连续5年保持Ⅱ类进出。
宁夏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960平方公里,全自治区水土保持率达77.3%;创新“水土保持﹢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率先在西吉、彭阳等地开展试点工作,引入社会资本发展农产品种植加工和乡村旅游等,带动项目区群众增收。过去随处可见的“秃头山”变成了硕果累累的“花果山”,一幅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生态富民的美丽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激发节水增效内生动力
吴忠市利通区境内沟渠交织纵横、灌排体系完备,灌区面积约66万亩,堪称宁夏引黄灌区的“鱼米之乡”。
利通区自开展自治区现代化灌区试点建设工作以来,推行特许经营模式,由宁夏水发集团全面接管灌区运维管理,形成社会资本和政府共同投资、建设、管理、服务的新机制。利通区以乡镇为单元整合组建了14家农业灌溉服务专业合作社,全灌域按照“水务局﹢项目公司﹢合作社”的模式开展运维。在“节水省钱、超定额用水加价”制度及各种节水设施的支持下,群众总用水量下降,需要缴纳的水费也不增反降。
宁夏持续深入推进用水权改革,利通区被列入全国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试点县,并且有两个灌区(灌域)入选全国数字孪生灌区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