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帕累托最优”解答“节水命题”
文摘
2024-11-20 19:03
宁夏
“以前村上浇地的时候是大水漫灌,用水改革以后,我们认识到浪费水就多花钱。现在还有了‘水物业’,帮我们解决用水问题。”在2024年又一个丰收季,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利通区黄沙窝村村民王福说。
近年来,地处宁夏引黄灌区核心地带的利通区,作为宁夏推动“四水四定”改革试点的“试验田”,牢牢抓住提高农业用水效率这个“抓手”,积极实践“投、融、建、管、服”一体化,创新灌区“合同节水﹢水权交易”机制,为黄河流域探索了可借鉴的现代化灌区建设经验。
在量水而行的宁夏全域“试验田”中,滴水折射出实践“帕累托最优”的不懈努力和尽责担当。
在利通区水务局,记者了解到这样一组数据:玉米亩产量由2000斤增加至2200斤,效益由2740元每亩增长至3000元每亩;2022年、2023年农业灌溉用水量持平,维持在4亿多立方米,较2020年减少近1亿立方米;农业用水利用系数由0.48提升至0.54,亩均水费支出由61元下降至54元。
数值反映的是丰和俭的变化,是作物的增收和用水的节约,但若将其放置于宁夏引黄灌溉这个“大模型”中来考量,则更显现出说服力。
自古黄河富宁夏。宁夏得天之厚,“厚”的是黄河之水。如今,宁夏面对的考卷却是一道道“节水命题”。
利通区位于宁夏引黄灌区腹地,黄河穿境而过,也成就了古灌区青铜峡灌区。但当地年蒸发量2000毫米,年降水量260毫米,资源性和工程性缺水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纵观宁夏,干旱少雨、生态脆弱的自然地理状况依然存在,而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水资源开发利用负荷重,用水需求刚性增长,用水缺口将会扩大。
面对新老水问题交织影响,改革和创新,成为必然的破解之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治水事业,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原则,为破解水资源瓶颈提供了“金钥匙”。
水利部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推动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强化区域重大战略节水行动,大力发展节水产业,推广合同节水管理,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上限,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作为全国开展“四水四定”先行先试地区,宁夏于2023年5月率先出台“四水四定”实施方案,并选取吴忠市盐池县、利通区作为县级“四水四定”试点。2024年,又选择银川市、石嘴山市惠农区、固原市隆德县、中卫市海原县、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作为“四水四定”试点地区。
自治区水利厅水资源管理处副处长李海霞介绍,全自治区建立了贯穿北中南,覆盖区市县、全行业的“四水四定”试点格局。
精打细算管好每滴水,利通水利人从明晰水权、水价调整、精准计量入手,将用水权确权到户,颁证到村,确保用水户灌溉面积精准;建立覆盖各区域、各行业的水资源价格体系,调整自流灌区农业供水价格,实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安装灌区渠道测控一体化计量设施,建设灌区信息化中心和地下水监测计量设施,实现灌区用水的精准计量。
如今,“管行业必须管用水、管用水必须管节水、管生产经营必须管排水”已成为当地政府部门的共识,利通区还出台水资源“三管三必须”细则等16项配套政策,强化水资源对经济发展、产业布局、项目建设的刚性约束。同时,利通区引入社会资本成立宁夏水发利通现代农业供水公司,建立市场化的基层水管组织——合作社,形成“水务局﹢项目公司﹢合作社”管理新机制,打通合同节水“最后一公里”。
“政府的管水效率提高了,政企银合作模式把节约的水资源变成水资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实现了多方共赢。”利通区水务局副局长杨自健介绍,利通区畅通水费计收、精准结算、融资投资等渠道,建立用水权市场化收储交易机制,通过特许经营质押获得银行提供授信资金4.7亿元,完成用水权证抵押融资金额263万元,累计开展用水权交易3529.76万立方米,交易金额3.885亿元。
实现“帕累托最优”,目的在于提高资源配置的经济效率,使资源在各个生产部门的配置达到最优状态,取得多方共赢的效果。在此过程中,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个人,都必须作出利他的选择,这也是实现“帕累托最优”的必由之路。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四水四定”的宁夏模式,不仅贯彻了节水优先、量水而行的理念,也体现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在利通区高闸镇民鑫农业灌溉服务专业合作社,服务公约、水利工程管理制度、灌溉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制度及灌水员等信息张贴公布,信息化系统里统计着水费计收情况,可以细览到每一户。
当地农户把合作社称为“水物业”。利通区拓展基层群众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渠道,以乡镇为单位成立合作社,再由合作社聘请村民当灌水员。这些合作社就像物业公司一样,企业化运作,负责计收水费和实施灌溉。
“合作社成立后,每亩灌溉支出从85元降至70元,我们村民也能参与管理,水怎么用,水费是多少,清清楚楚,每月还能领1000元工资,好得很。”村民马学兵是合作社聘请的灌水员。像马学兵这样的灌水员,利通区各合作社聘请了300多人。他们按照责任片区分工,从事着渠道灌溉管理、水费计收、安全巡查等工作。
不仅如此,利通区通过农业节水大幅度降低群众用水成本,做到亩均水费不上涨,并推行节水奖励和精准补贴政策,每节约1立方米水奖励0.03元,按1∶1∶1的比例奖励给用水户、灌水员、合作社,并落实精准补贴奖励5元每亩。2012年以来累计发放节水奖励及精准补贴资金611.95万元。
“过去叫管水员,现在叫灌水员。一字之差,折射的是为民服务理念的转变。节水工作依靠群众才能顺利开展、取得实效,建立的节水机制才能长效运行,才能取得持久稳定的节水效益。”据杨自健回忆,刚推行合作社时,老百姓认为自己掏钱买灌水服务,凭什么要人管,抵触情绪很大。后来,合作社聘请村民当灌水员,既让村民参与管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又通过村民口口相传,把合作社的实惠宣传出去,有效促进了节水工作的开展。
如今,“谁节约、谁受益”“节水就是省钱”的用水观念已在当地老百姓的心里扎下了根,水费收取率由80%提升至98%,对基层水管组织的投诉从每年15起降至1~2起,水事纠纷大幅度减少,确保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而且,小型水利工程交给“水物业”后,渠道维修问题在灌溉前1个月都能解决,保证老百姓灌溉无后顾之忧。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企业化运营﹢合同节水﹢水权交易﹢收益分享,各方内生动力被有效激发,“帕累托最优”有效回答“节水题”。可以预见,随着宁夏模式从试点走向推广,将带动黄河流域其他地区落实“四水四定”原则,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助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厅长朱云说:“实现宁夏水利高质量发展,要求我们以‘四水四定’为统领,推动水资源节约集约能力与现代化生产生活方式相适应、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格局相适应,更好协调同经济、社会、生态之间的关系,促进水往‘高’处流,使有限的、宝贵的水资源更好支撑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