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水四定”先行先试 :让黄河永惠“塞上江南”

文摘   2024-12-09 18:47   宁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亲自部署、亲自推进治水事业。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回族自治区(以下简称“宁夏”)时强调:“要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


2021年10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要坚决落实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永定人、以水定产,走好水安全有效保障、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生态明显改善的集约节约发展之路。要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


202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强调:“保护好黄河和贺兰山、六盘山、罗山的生态环境,是宁夏谋划改革发展的基准线,要深化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和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着眼于全国生态建设大局,着眼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局,总书记的殷切期望为建设美丽新宁夏注入了强大动力。宁夏党委和政府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将水资源作为宁夏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资源,率先在省级层面出台“四水四定”实施方案,在全国率先开展“四水四定”先行先试,全面提升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保障能力,加快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全区上下同心协力,让“一滴水”的价值焕然一新。“十四五”以来,全区GDP、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了19%、29%,同时,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下降了22.2%、14.5%,灌溉面积增长8%,粮食产量连年增长,以有限水资源有力保障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水是宁夏生存和发展第一资源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宁夏是沿黄9省(区)中,唯一一个黄河流域覆盖全省(区)的省份。从甘肃奔腾而来的黄河,自沙坡头区南长滩入宁夏界,流经中卫、吴忠、银川、石嘴山4市,由石嘴山市惠农区麻黄沟进入内蒙古,在宁夏的流程为397千米。


宁夏总面积约为6.64万平方千米,其中直接受益于黄河水的有近5万平方千米,近90%的水资源来自黄河,60%的耕地用的是黄河水,78%的人口喝的是黄河水。沿黄地区是核心地带,集中了全区66%的人口、80%的城镇,创造了90%的经济总量、94%的财政收入,生产了74%的粮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黄河宁夏段河道治理取得巨大成就。“有水赛江南,无水泪也干。引黄造绿洲,万民俱欢颜。”固海、盐环定、红寺堡、固海扩灌四大扬水工程,将黄河之水引上宁南干旱地区亘古荒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夏水沙治理取得显著成效,生态环境持续明显向好,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地处西北、干旱少雨的宁夏,是水资源较为匮乏的省份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570立方米,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3。破解水资源制约瓶颈、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关键在水、要害在水、难点在水。


2023年,宁夏政府工作报告以专章形式提出“坚决打好全域‘四水四定’主动战”,明确了“四水四定”重点任务。5月27日,宁夏党委和政府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四水四定”实施方案》,提出“四水四定”总体要求、具体任务等,全面启动“四水四定”试点建设。


宁夏党委和政府把落实“四水四定”作为宁夏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生存法则”,谋划发展战略的第一工作原点,作出了“2024年扩大试点,2025年全面推开,2026年持续深化,2027年全面提升,各项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并力争走在全国前列,形成可推广经验”的总体安排,努力推动全国“四水四定”示范区,系统部署推进工作。研究制定了纵贯五级、横盖市地的“1+1+9”目标政策体系,制定“四水四定”40项主要指标、80项重点任务和49项重大项目,从产业布局、发展路径、政策保障等方面,不断健全指标、责任、管理、考核体系,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


市场交易水量330笔共2.18亿立方米,宁东基地等工业园区缺水问题得到缓解。利通区成为全国10个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试点县之一。宁夏与四川完成跨省(区)域水权交易全国第一单。启动银川市、利通区、盐池县等7个试点地区建设,形成贯穿北中南、覆盖区市县的试点布局。全区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38.67万公顷,规上企业建成节水型企业达到90%,5个地级市全部达到国家节水型城市标准,全国省级水网先导区、国家数字孪生水利算力枢纽节点等落地宁夏。


宁夏水利厅统筹协调、科学治水,全力打好“四水四定”主动战,奋力建设“四水四定”示范区。系统考虑产业结构、用水需求、社会治理等,着眼争先奋进的高标准、自加压力的新要求、补强弱项的严约束、扩大优势的强落实,研究制定了6大板块40项具体指标,7个方面80项重点任务、209项具体措施,以及49个重大项目清单,推动实现城水协调、地水相宜、人水和谐、产水适配。积极指导各市、县(区),统筹组织、制度、工程、管理、技术、资金等要素,围绕指标体系落地落细,绘好工作推进“路线图”,细化目标落实“任务书”,突出政策制度的精准性、技术标准的科学性、宣传教育的广泛性,形成横向紧密协作、纵向同频共振的工作格局。精心调度、精细指导“一市两区三县一基地”7个试点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点面结合带动全域铺开。


各级水利部门深入落实国家节约用水条例,全面开展节水评价,强化用水定额管理,完善节水奖惩机制,推进节水载体达标建设,加大非常规水利用。推动节水技术成果转化,加快节水产业发展,让水和政策体系、信息技术深度耦合,促进来水供给侧与发展用水需求侧双向发力、协同作用。深化用水权改革,运用市场化机制引导水资源向先进生产力、高效益领域流动。完善水资源刚性约束体系,健全水资源超载治理机制,加强总量管控、统一调度,实行分区分类管理和用途管制,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量水而行。严格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管理,加强考核监督,加大无证取水、超许可取水等违规行为查处力度,坚决遏制不合理用水需求,把每一滴水都用在关键处。以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为载体,构建“系统完备、安全可靠,节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畅通、调控有序”的“金凤衔玉带”现代水网体系。实施黄河宁夏段河道治理、贺兰山东麓防洪治理,构筑“山河”生命线。推进“互联网+城乡供水”示范区、现代化灌区、数字孪生水网、美丽河湖、水土保持增效富民建设,打造高质量供水网。


让每一滴水迸发先行力



伴随着宁夏中部干旱带海原西安供水水源工程通水和西河灌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成投用,黄河水跨越万千沟壑,顺利流入西安、海城、关桥3个乡镇的8000公顷农田中,灌区作物如愿以偿“喝”上了黄河水,12564户65140人受益。水利部公布了第二批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试点名单,海原县西河灌区成为全国第二批16个试点灌区之一。



海原县依托水联网核心技术,采用投建管服一体化模式,投入1.41亿元全面推进“互联网+城乡供水”项目建设,着力打造工程网、信息网、服务网“三张网”,实现从“水源到龙头”全程自动化、信息化管理,切实解决饮水安全“最后一百米”问题。不断完善农业水价、工程管护、用水管理、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四项机制,合理确定加价幅度,对超定额用水实行累进加价,超定额用水20%以内部分加1.4倍收费,超定额用水20%以上部分加3倍收费,陆续实施节水奖补机制,增强用水户的水商品意识,促进农业节水,有效解决用水“最后一公里”问题。



自全区启动“四水四定”试点示范建设工作以来,银川市,吴忠市利通区、盐池县,石嘴山市惠农区,固原市隆德县,中卫市海原县,宁东能源化工基地7个试点地区结合区域资源禀赋、突出优势、基础条件,因地制宜,分类推进重点任务,通过完善体制机制、推进重点项目、打造特色亮点,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和科学管理探索新路径。


在石嘴山市惠农区兴惠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智能化信息监测中心,工作人员轻点鼠标,控制电子阀门对农田实施精准灌溉。灌溉片区泵站调蓄池内的水经高效利用,可满足该片区3个村一年近100万立方米的灌溉用水需求。


惠农区通过“四水四定”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灌溉用水净量从过去的亩均310立方米降至现在的180立方米左右,有效提升了水资源利用率。同时,推广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提升农业亩均产值,达到“降水控盐”的目标。自从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后,水能精确滴灌到农作物根部。原来一亩地水费100元左右,现在只需60元,节约下来的劳动力还可以外出务工,总体可实现亩均增收400元左右。



石嘴山市严格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对未经审批新增的灌溉面积限制供水,累计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3586.67公顷,高效节溉率30.13%。2023年,全市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559,较2020年提高6.27%;推动“宁夏节水型企业”创建工作,9家企业获评,2023年规上企业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97%;推动河湖保护修复,切实增强了生态水量保障能力和河湖生态稳定性、可持续性。


宁夏作为全国水资源较为匮乏的省份之一,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先行先试,探索开展一系列水权水价改革,将深化用水权改革作为赋能先行区建设的“关键一招”,在水利改革创新上实现多点突破。2023年11月,宁夏与同处黄河流域的四川阿坝签订跨省(区)水权交易。紧接着,银川市、石嘴山市探索开展再生水利用交易试点。2023年,全区共收储闲置水权指标1432万立方米,有效盘活闲置用水权指标。近日,随着彭阳县500万元和隆德县700万元的用水权质押贷款相继落地,固原市2024年度用水权质押贷款达到16笔11140万元,突破亿元大关,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资产,绿色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取得实效,让更多的金融活水润泽固原。目前,全区20个县区及宁东基地、33家银行开展用水权质押、授信、贷款实际案例41笔,共发放贷款6.46亿元,水真正成为一种资源,在专属的交易平台展现出巨大价值。



“十四五”以来,全区GDP、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了19%、29%,同时,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下降了22.2%、14.5%,灌溉面积增长8%,粮食产量连年增长,以有限水资源有力保障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涵养绿色发展澎湃动力



银川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34亿立方米,年均降雨量不足200毫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仅844立方米,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2。节约利用现有水资源,是确保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落实‘四水四定’,是破解先行区示范市建设关键难题的金钥匙;唯有‘四水四定’,才能打破我市水资源短缺的发展瓶颈。”银川市水务局局长董建华说。



“四水四定”开展以来,银川市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统筹黄河水、地下水、非常规水源,建立总量控制、指标到县、分区管理、空间均衡的配水体系,以农业、工业、城镇为重点,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以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为重点,持续推动全社会各行各业节水。同2021年相比,2023年全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0.537提高至0.561,高效节水灌溉覆盖率由29%提高至36%,农业亩均用水量由673立方米下降至643立方米,农业用水占比由80.1%下降至75.1%,种植结构持续优化,粮食产量稳定增长,用水效率不断提升。


宁夏东部热电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实施技术改造,不断提高水资源重复利用水平。对锅炉补给水系统进行改造,高盐废水实现循环回收再利用,年节水5万立方米;对EDI系统进行改造,提高除盐水制取利用率,年节水1万立方米……通过一系列节水举措,如今,该厂96.7%的用水为再生水,每年可节约“新鲜水”8.6万立方米。同2021年相比,2023年银川市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29.3立方米降至25.5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稳定达到92%以上,创建节水型企业33家,银川经开区和苏银产业园率先建成自治区级节水型园区。作为再生水利用确权交易试点项目,银川市第二、第四污水处理厂片区的再生水河湖生态利用工程,每年可置换黄河水指标1900余万立方米。截至2023年底,银川市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58.9%。



盐池县打造中部干旱带水资源节约高效利用标杆,在农业用水上深度挖潜,全域推行高效节水灌溉。全县3.12万公顷灌溉农田全部采用滴灌、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方式,亩均节水300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676,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全区平均水平9.7个百分点。规模化推进再生水利用,实现城镇污水全收集、全处理、“零排放”,开辟了生态建设的“第二水源”,再生水利用率达到90%以上,城北2466.67公顷生态防护林和城区13平方千米绿化全面使用再生水,在沙漠边缘筑牢绿色生态屏障。强化水资源最大刚性约束。农业用水权确权到村、到组、到户,工业用水权全面覆盖,实行居民用水阶梯水价和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建立工业企业用水权有偿使用制度,工业、生活、服务业用水全面在线计量,2023年全县万元GDP用水量降至50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至3.2立方米。2024年3月,盐池县“节水开源筑牢生态屏障”优秀经验做法入选2023中国节水十大经典案例。



宁东基地坚持改革创新,用水权改革成果落地见效。实施从“水源头”到“水龙头”全流程水资源监管,实现宁东水务管理“一体化”、园区供水“一张网”、资源配置“一盘棋”的高效水资源配置管理模式。2023年,宁东基地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10.6%,再生水回用率达到100%,矿井水综合利用较“十三五”末提升了45.2%,建成全区首批节水型工业园区,成功申报西北地区首个国家工业废水循环试点,作为全区唯一“四水四定”工业园区试点。


一个个节水增效的典型案例,是“四水四定”先行先试的生动实践。目前,宁夏高效节水灌溉率达到57%,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0.579,首次超过全国平均值;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较2020年下降22.2%、14.5%;64%县(区)建成全国节水型社会达标县(区),93%公共机构、60%高校建成节水型单位……宁夏贯彻落实“四水四定”创新实践案例作为全国水利系统和宁夏唯一典型案例,入选第六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



10月11日,宁夏党委和政府成立水资源管理委员会,由宁夏党委书记李邑飞、主席张雨浦担任“双组长”,高位统筹、协同推进“四水四定”。水资源管理委员会作为高规格的水资源管理议事协调机构,将发挥牵头抓总、组织领导、统筹协调作用,全面领导宁夏水发展水安全工作,定期听取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情况,研究解决水资源高效利用、深度节水控水、深化涉水领域改革、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综合治理、水灾害科学防治过程中的重大问题、重要事项等,推进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系统治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均衡,努力走出一条“城水协调、地水相宜、人水和谐、产水适配”的提升之路,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


从“缺水而困”到“治水而兴”,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决心和力度,以水为证,可见一斑。宁夏将继续全方位贯彻落实“四水四定”原则,加快形成“城水协调、人水和谐、地水相宜、产水匹配”的发展格局,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在新征程上,宁夏正逐水前行,点燃高质量发展的“水引擎”。







来源|中国水利报

宁夏水利厅
感谢您关注宁夏水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