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赋能浙江城乡水务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暨浙江省城市水业协会2024年年会于2024年9月4-6日在浙江宁波举办。会议精心邀请60余位行业专家与会交流,来自浙江省水务企业、高等院校、设计院、研究院、政府部门及国内友好交流单位等近千位水务同仁、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上海《净水技术》杂志社作为此次年会的媒体支持单位,整理了大会部分报告内容,欢迎各位水业同仁赏阅。
水务新质生产力数字化要素与价值实现
张金松
深圳市环境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原总工程师
一、新质生产力数字化特征
新质生产力可以用“三高”来进行归纳,即“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它的背后支撑其实还是“数字化”。因此,首先需要对新质生产力的数字化特征进行探讨。
新世界与旧世界
当我们在分析新质生产力数字化特征的时候,我们正身处一个复杂的世界。尤其是当下,在这里我想引用一个“新旧世界”的说法。当然,新世界和旧世界主要取决于每个人看待问题的不同视角。比如:从经济发展视角,旧的世界,即我们过去的农业经济时代;新的世界,就是我们走向未来的数字经济时代。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的发展轨迹实际上是由“实”到“虚”的过程,农业经济时代会生产大量粮食,大家有粮食,社会才能发展。再比如浙江的良渚文化,当时是由“农、渔、猎”构成的社会,我们看到的是实实在在的物质,但是到了工业经济时代,像石油我们能看到,而像电却是看不到的,这就开始由“实”变为了“虚”。如果再往前发展下去,也就是现在说的“数字”,数字可以瞬间传递,也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去分享。那么到了“数字”这一步,是否就已经进入到最后一个阶段了呢?当然不是!
新质生产力最重要的要素是“数字化”
从“数”说起,再回到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第一“高”就是揭示新质生产力的内核,即“创新”,由以下五个维度组成:技术革新、组织管理、模式创新、制度创新以及文化创新,通过这五个维度(也可称之为五个要素)来塑造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最重要的要素依然是“数字化”。首先,它有一个非常好的技术基础,现在的IT技术使我们所有的生产力、生产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前面所说的五个创新,其实背后都能看到IT技术、数字化技术的使用。其次,就是新业态——数字化、智能化,简称“数智化”,它将所有的东西融合在一起。离开了数字化,现在几乎找不到一样东西;单看数字化的发展趋势,也一定会看到它的未来是智能化的。
水务数字化新质生产力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新质数字化要素,二是数据创造价值。从应用角度来看,从感知到大数据分析,使我们的新质水务、包括我们其他的生产力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这些新质生产力必然会创造价值。
数据创造价值,从我们国家的战略发展也可以清晰看出它的行进脉络。如果以一个时间来划分的话,2018年前后可以作为一个时间节点,在2018年之前是数据资源化阶段,在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获取数据,也是我们加强互联网建设、实行全面感知的阶段;从2019年开始到现在(2024年),尤其是去年标识性事件——“2023年10月25日国家数据局”成立,国家数据局的成立标志着我们的数据开始进入到“要素化配置”阶段,比如:资产入表,这都是要素化的一种体现。
二、新时期水务数字化转型
新时期水务数字化转型将是什么样的形式或有什么样的要求?
在这里,我们对数字化转型提出了一个新的定义,即价值导向的数字化转型。深化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激发数据要素创新驱动潜能,建设提升信息时代生存和发展能力,加速业务优化与重构、创造、传递并获取新价值,实现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过程。
在水务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有哪些得失呢?如果说得到的话,即物联感知设备的建设,它既是一个亮点,同时又是一个缺点。我们必须要认同的一点是,这些物联感知设备是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在生产、管网运营等各个系统都初见成效。但是目前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是孤立分散,存在信息孤岛;其次是能力不足,各个水司都多多少少存在能力不足的问题;最后是应用单一,在业务场景里面,并没有把整个业务串联到一起。这些问题的实质是对智慧水务的本质认识不清,归根究底,智慧水务的本质是以价值实现为最终目标,进而来实现我们的智能化和智慧化。
因此,这些存在的现象都一一对应着我们背后所面临的问题。从宏观来看,国内做的还不错;但就事实来讲,国内的转型目标之一对应的是水厂运行日常调控达到无人化,注重过程,而全球(国际)对应的是提升运营效率,关注的是结果和价值。这就是我们与国外的区别,也是前面所说的种种问题的原因所在。
关于各主要区域数字化转型态势,从“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和城市群的百强城市占据”图中可以清晰看出,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这三个区域位于我们全国的前列,在未来有非常好的发展潜力。当然,这样的一个态势只代表一种潜力,并不代表我们一定会把它转化为现实,在价值实现的过程中,需要合理的顶层设计和路径。
三、数字化转型价值实现
新型能力建设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路径
在数字化转型价值的实现过程中,新型能力建设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路径,它通过识别转型的约束条件和资源需求,按照价值体系优化、创新和重构的需求,将其贯穿数字化转型全过程,全方位牵引转型活动,建立从顶层设计到项目实施全流程建设策略,保障转型规划完整、基础牢固、架构先进、切合业务、支撑保障。简单来说,就是“做规划—理数据—搭平台—抓场景—共建设”。
新型能力建设与新质生产力的培育相对应,也代表着转化为价值的能力。用学术化语言来表达的话,即与载体相关的能力,像机器人、ioT水表、软件等都是载体,另外还有主体,比如虚拟的数字人,但其实我们更希望的是活生生的人可以具备数字化能力。
在上述五个阶段中,第一阶段是做规划,做规划非常重要。
第二阶段是理数据,比如说制定政策,制定标准来确定相应机构等。我认为,我们现在比较薄弱的是两个板块:一是制定政策,我们在治理数据的时候,其实对于政策这方面的关注度是不高的,应该从管理角度来制定相应的规则,包括相应数据治理的顶层设计,这决定着我们能否脚踏实地的执行下去;二是相应的机构,标准很厚、很多,但是没有下面的执行者,这是有问题的。
第三阶段是搭平台,即单一业务系统—综合性平台—企业指挥中枢(云脑),跳过前两个步骤直接进入第三步是不大可能的,第三步是非常重要的,是体现价值最核心的步骤。
第四阶段是抓场景,按道理来讲应该放在最前面,在开始进行建设的时候就要充分考虑应用性,抓建设应用场景,通过应用场景去创造价值,去实现产品,包括软硬件、提高用户感受度等。
第五阶段是共建设,前面讲的很多问题,比如孤岛等,很大程度上就是IT技术部门和业务部门结合不紧密,甚至完全脱节造成的,这种问题比比皆是。如何进行结合?通俗来讲,IT技术部门要让业务部门在做这件事的过程中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
四、水务数字化场景创新
水务数字化场景创新是现阶段值得重视和创造价值的关键所在
结合深水云脑做了相关分析,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一把手工程”是必然的,但是在这件事里面如若离开一把手的亲自抓、直接抓,这件事是肯定做不成的。
展示几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深水云脑赋能——自来水直饮。在这里,驾驶舱是为了管理层能够了解现在业务发展的情况,其中涉及了三大能力,与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密切相关,比如:模型预测线、智能控制、数字完整体等。
第二个场景是深水云脑赋能——漏损管理,主要是通过四个阶段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比如物联网等方面的建设。物联网方面,比如使用了94个在线流量计、578个在线压力表、137万块ioT水表,这些构成了能够有效控制漏损的一个物质基础;再通过互联网平台获取大数据,对数据进行清洗和汇总,就可以建立相应的模型,进行管网漏损的DMA分区,最后就使产销差大大降低,从大约9%降到大约7%,这对于深圳水务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
第三个场景是深水云脑赋能——2-MIB预测分析,即大模型。一方面,大模型“炒”的很热,一些大厂非常热衷于向各个水司推介他们的各类产品;另一方面,业务人员不知道该做什么。那么这个例子正好能展现IT技术人员和业务人员的完美结合。在2023年4月1号之前,深水用了大约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完成了2-MIB预测分析模型的这项工作,完成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现在仍然有很多的水司,对于二甲基异莰醇土臭素的检测做不到一天一次,最多一周一次。但是如果有嗅味的时候,能每周用一个量来投加吗?显然是不可能的!当然,也可以让员工去闻味儿,按照闻味儿的角度去调节投加量,该方法理论上可行,但是不具备量化和精准化。用2-MIB方法(模型)把所有的气味检测数据、藻类数据、叶绿素数据、水库数据、气象数据、包括光照等这些数据都放进模型,对所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这里涉及到样本构造数据工程以及模型的优化),最后排除掉一些影响关联度小的因素之后,这个模型的精准度便会大大提高,预测准确率可以达到80%以上。现在可以做到长期预报,预测15天的变化趋势,然后再预测一周,最后预测到明天,这样对粉末活性炭投加也是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大大优化成本、降低粉末活性炭的投加量。
第四个场景是深水云脑赋能——水务多模态大模型探索,可以对流域、AI工艺控制、客服等进行赋能。总之,场景还有非常多。
五、展望
希望在未来,我们能够更加透彻的洞察和理解新质生产力的数字化特征,掌握、掌控这些新质生产力的数字化要素,让这些要素最后能够为我们创造价值,给我们水务事业发展创造新的未来!
\ | /
END
推荐阅读(点击标题跳转)
精彩回顾 | 周建清:苏州城区二次供水介绍与技术创新案例分享
精彩回顾 | 尧桂龙:基于《城镇二次加压与调蓄供水设施改造技术规程》要点来谈二供改造及技术展望
精彩回顾 | 赵刚:污泥厌氧消化+土地利用工程运行和碳足迹案例分析
《净水技术》2025年活动计划
《净水技术》刊务理事会欢迎广大水务企业加盟合作
详情可咨询市场部 :孙编辑 15900878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