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公安从这里走来 | 全县第一张电脑打印的身份证,在这里诞生!

政务   2024-11-05 10:51   云南  






在昆明市富民县公安局档案室中,一张签发于1989年的临时身份证静静躺在玻璃柜中,仿佛凝固了曾经的岁月。微微褪色的笔迹,是时光的缩影,也是时代变迁的见证。岁月的风卷起,带走了手写登记的厚重与繁琐,换来了信息化浪潮下的高效与便捷。富民县公安户籍管理工作在无声长河中经历了一次次蜕变。









从“纸上办”到“指尖办”


1991年的秋天,富民县局罗免派出所户籍民警孙洪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那头传来消息:“去昆明参加电脑人口信息录入培训。” 对于那时不到30岁的孙洪来说,这个消息让他有些“手足无措”。

自1985年加入公安队伍,孙洪一直从事户籍管理工作。过去,户籍登记非常依赖纸张和笔,每份户口的登记,都需要依托各村委会统计出需要落户或销户的人口信息。孙洪的桌上总是堆满了厚厚的登记本,里面承载着成千上万个家庭的信息,每一个名字,每一个地址,都需要他一笔一划、小心翼翼地誊写在户口簿、身份证上,毫无出错的余地。“与其说是人口信息录入,不如说是登记更贴切。要是一笔写错了,那整个证件都得重写。”孙洪说道。

而这一切,因为科技的发展而改变。



孙洪至今记得,当他第一次坐在昆明的培训教室里,面对电脑时忐忑交织的心情——作为全县第一个学习通过电脑进行人口信息录入的民警,这份责任和压力,深深压在他的肩头。


历经两次共7个月的培训,1992年孙洪被正式调任到富民县局,负责全县的人口信息管理工作。当他第一次坐在那台全新的电脑前,双手颤抖着按下开机按钮,屏幕闪烁出的英文提示让他有些手足无措。“尽管技术学到了,但电脑上的很多问题处理起来还是不那么熟悉。”


面对挑战,孙洪没有退缩。他把一本厚重的英汉字典放在身旁,遇到不懂的单词就一个个查,遇到操作方面不懂的问题,就通过电话一一请教昆明市公安局的专家,日复一日的学习和摸索,让他渐渐掌握了这一新兴的科技工具。



在一段时间的磨合后,工作步入正规。为了让全县13万人口信息顺利录入系统,孙洪开始了他的“信息采集之旅”。他走遍全县每一个派出所,将一本本厚重的手写登记册小心翼翼地收集起来,最终带着这些宝贵的数据,前往昆明市公安局,在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完成了富民县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信息录入。


时光飞逝,短短两年后,身份证也迎来电子化时代,孙洪亲手打印了富民县第一张身份证。那一刻,他心潮澎湃,仿佛见证了时代的巨变。从手写到电脑,从墨水的味道到键盘的敲击声,户籍管理从此迈入数字化新时代。回首那些年,他不禁感慨:“科技的发展真是飞速,当初从未想到有一天户政工作会与电脑产生这么深的联系。”



此后的几年里,孙洪依然承担着富民县的户籍管理工作,直到1998年有了“接班人”,他依然是那个被所有人请教的“电脑高手”,无论是信息录入问题,还是身份证打印不顺畅,大家总会第一时间找他咨询。


如今,富民县的人口管理工作早已实现全面信息化,那个被称为“人口登记”的时代,已然成为了历史。每当回想起1991年的那个电话,孙洪总是带着一丝感慨,科技让他与时代同行,而那台老旧的电脑,依旧在他的记忆里熠熠生辉。




从“被动办”到“主动办”


在信息化科技飞速发展的浪潮中,户籍业务经历了从“纸间”到“指尖”的显著转变。1998年,富民县各个派出所逐步完成将人口数据从纸质档案转移到硬盘中,迈出了数字化管理的第一步。


毕业于2000年的刘世兰,刚踏出校园加入警队,便开始了户籍管理民警的职业生涯。从普通的派出所户籍管理民警,到如今的治安大队户政管理中队中队长,这24年间的变革,她深有体会。“以前系统里有一些从纸质档案录入的基础数据,我们的工作主要是对这些数据进行更新、核实和完善。”刘世兰说,自己赶上了信息化发展的“好时候”。



2007年昆明公安警综平台上线运行,户籍管理进入一个全新阶段。刘世兰介绍,警综平台的核心在于数据的实时传输和自动更新,实现了将原本单机版系统中的人口数据转移到网络平台,各派出所间可以通过平台实现数据的即时共享和更新,避免了重复录入和人工传输数据带来的延迟和错误。“人口迁移、出生登记等业务,只要在一个地方录入信息,全国范围内都能即时看到。”这一技术不仅让户籍管理的响应速度提升,更减少了群众的等待时间,实现了真正的“让数据跑腿”。


尽管管理更加便捷,操作更加便利,但在当时,群众配合户籍办理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公安机关人口管理工作的推进,仍存在一定难度。


转机发生在10年后。



2017年云南省人口信息管理平台上线,进一步将户籍系统与全国联网,与金融、医保等关键领域挂钩,群众逐渐意识到户籍办理不仅关乎个人身份,还关乎生活的方方面面。派出所户籍窗口前排起长龙,后台数据却在无声无息中快速流转,这一幕,映射出户籍管理从传统向智能化管理的巨变。



“以前都是我们主动上门动员户口办理,现在群众大多会主动前来办理。”刘世兰表示,从过去的“强制办理”,到如今的“主动办理”,公安机关的技术在进步,群众的态度也在转变,户籍管理的每一步变革,都是社会进步的缩影。



从“单一办”到“一站办”


时间来到2023年,这一年,全县人口16万余人的富民县被云南省公安厅确立为全省首批政务服务“一窗通办”县级试点单位,在县政务服务中心打造公安综合服务站,治安、户政、出入境、交警等警种169项服务事项全部进驻,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形成“一窗通办、专窗专办、一站服务、一网通办”新格局。



刘世兰介绍,之所以选择富民县,正是看中了这里人口少、地方大、少数民族多的特点。富民县对标的是全省辖区情况相似的县区,若这一举措能在富民县试点成功,则意味着可以逐步在全省各地铺开。


新的政务服务模式应运而生,刘世兰也随之从单一的户籍业务办理民警提升为全科业务的“全能型”人才,不仅要继续干好“老本行”,还要学习办理其他多种业务。“以前户籍业务和其他业务是分开办理的,一个窗口只能办理单一事项。现在一个窗口可以办理多个业务,群众不再需要像以前那样跑多个窗口、等专门人员。”



随着“一窗通办”持续推进,综合服务站窗口的民警辅警们实现了从单一专责向全局协作的模式转变,正是在“全科化”的培养机制下,每一个窗口都能受理不同类型的业务,确保服务的连续性和效率的提升。


刘世兰自豪地说道:“现在,即使某个窗口人员临时不在,其他民警辅警也能顶上去,业务不会因此中断。”尽管试点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压力,但在她看来,对每一位户籍民警辅警来说,这都是一次成长和进步的机遇。



考虑到一些距离城区较远的群众办事不方便,辖区各派出所户籍民警也加入到“全科化”转型的队伍中。通过综合服务站的培训,户籍民警们熟悉并掌握了多项业务技能,进一步缩短了群众的办事时间,提升了服务质效。


回首这段改革历程,刘世兰感慨万千。作为这一变革的亲历者和推动者,刘世兰见证了公安工作从传统的模式中走出来,迈向现代化、智能化的服务新纪元。




END

文  字:王子仪

摄  影李   恒

  布:昆明市公安局新闻宣传办公室

编  辑:宋榕龙

审  核:马永华

昆明警方发布
权威发布昆明公安资讯,热忱服务春城百姓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