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时代发展的脉搏
最近,睢宁县姚集镇王窝村火出了圈,
那里有一处荒凉与美丽共存的山体,
被网友们称为睢宁的“大西北”。
睢宁地名故事之“王窝村”为您讲述
王窝村位于姚集镇西北,睢铜二县交界处。新中国成立前后隶属张圩区小楼乡,1958年成立王窝大队,2001年张魏庄与王窝二村合并成如今的王窝村。
关于王窝村的地名由来要追溯至元末明初,黄河泛滥成灾,一批王氏族人从黄河边迁移至此落户兴业,因附近山形环抱如窝,子孙聚族而居故称为王家窝子,后简称王窝。
王窝村是睢宁红色革命的发源地。1939年4月,中共苏皖边区特委代理书记、八路军龙海游击支队先遣第一梯队队长李浩然,率梯队解放了古邳、魏集、皂河、龙集、姚集等地,形成了以古邳为中心的一大片解放区。4月底,经特委批准,将驻在此地的中共睢宁县委改名为中共邳睢县委。
邳睢县委旧址(资料图片)
1939年12月,中共邳睢铜地委成立。1940年1月28日,由邳睢铜地委主办的《团结报》在王窝子小学正式创刊。1941年12月,新四军政治部主任兼淮北区党委书记邓子恢为报纸题写报头。1943年11月,新四军军长陈毅途经下邳时也为《团结报》题写了报头。
邓子恢、陈毅分别题写的《团结报》报头
5年多时间里,《团结报》共出版报纸440余期,编发《团结》丛书、政治学习材料10多种。在宣传党的抗日救国政治主张,交流党的工作经验,教育广大民众,揭露敌人的阴谋,发动群众,巩固抗日根据地,夺取抗战胜利发挥了重要的宣传作用。
《团结报》创办地旧址——王窝子小学
睢宁“大西北”就位于王窝村后的寨山上。所谓的“大西北”是一处荒废的矿山,山体沟壑纵横,悬崖峭壁,道路崎岖,漫山遍野长满了荒草,形成一种独特的风光,荒凉中又不乏美韵。
上世纪80年代,因城镇现代化建设需要,开山采石在王窝村如火如荼,巅峰时期,有三四百人在寨山上劳作,水泥厂、石灰厂、饭店、工人宿舍等建筑遍布山间。直到2011年,睢宁大规模停止开矿,几乎在一夜之间,寨山恢复昔日的平静,但山体已被开采一半,往后几年间,寨山上的建筑也被拆除,只留下几座房屋、十几个石灰窑。因没有树木,荒草生长得格外茂盛,加之没有人管理,便形成了如今的景观。
睢宁“大西北”火出圈后,睢宁、邳州、徐州、宿迁等地的网友纷纷前来打卡。王窝村专门在废弃的建筑上进行了墙绘、在山石上刻字,并设置了路牌指引。不过在此要提醒大家,参观游览怡情,不要在山间驱车越野,更不要使用明火,安全无小事,防范要牢记。
王窝村不大,但历史厚重。打卡睢宁“大西北”的同时,也可以聆听源远流长的革命故事。季节刚好,您现在来,正是领略睢宁“大西北”之美的时候。
记者丨张思考
一审 | 苹果
二审丨李璇
三审丨仝勋
记者丨张思考
一审 | 苹果
二审丨李璇
三审丨仝勋
监制丨刘砾
总监制丨鲁晓波
监制丨刘砾
总监制丨鲁晓波
📞“无线睢宁”商务合作:13815355808(微信同号)
📞“无线睢宁”商务合作:13815355808(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