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察尖兵”陈修波:冲锋是永远的姿态

文摘   2025-01-22 18:30   青海  
张琦、欧阳泽宇周韵

  人物简介:陈修波,陕西商洛人,三级军士长军衔,2005年入伍,2008年入党,现任集团军某旅侦察营班长,荣立三等功2次,获评“四有”优秀士兵1次、优秀士官3次、优秀义务兵1次,获全军优秀士官人才奖1次。

  “11分22秒!”陈修波冲过3000米终点线,以446分的总评考取体能“特三级”。
  谁能想到,面前的这名老兵今年38岁,站上训练场,与一群20岁出头的年轻小伙子比拼身体素质,却丝毫不逊色。
  “要是考不上多丢脸呀!”听说陈修波要备考体能特级时,不太了解他的战友都认为他是自讨苦吃。
  “每个人心中都要有个擂台,怕输你就永远别想赢。”从此,陈修波主动自我加压——坚持每周“打卡”30公里武装越野,每晚睡前进行半小时力量训练,针对性练强耐力、爆发力和柔韧性。

  没有天生的强者,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下,陈修波成为该旅唯一一名考取体能特级的高级军士。
  不论兵龄有多长,站排头、争第一的劲头始终不能松。作为一名服役19年的老侦察兵,陈修波从未停下精武强能的脚步。2011年,他参加上级组织的特战化集训。
  在一个应用射击课目中,集训队员需通过倒滑姿势隐蔽接近目标窗户,利用手枪对房间内劫持人质靶进行射击,射击时间仅有短短五秒,稍有偏差就会误伤“人质”。
  为练就身体倒立状态下一枪毙敌的过硬本领,陈修波常常喊上战友来到攀登楼加练。倒立据枪一久,头部易充血,眼睛便会布满血丝、酸胀难忍,训练风险也随即增大。尽管如此,陈修波硬是从一开始的不到1分钟逐步坚持到20多分钟,身边战友纷纷称他为“拼命三郎”。

  把手中装备练到极致,把普通招数练成绝招,在关键时刻才能做到一招制敌。凭着这股钻劲和狠劲,陈修波最终取得应用射击课目第一的好成绩,拿到了金灿灿的三等功奖章。
  “归零不可怕,怕的是没勇气冲锋。”2020年,陈修波转岗成为一名无人机操纵手。刚到新的岗位,挑战接踵而至,那时旅队刚刚列装某新型无人机,如何快速掌握武器装备、迅速形成战斗力摆在了陈修波面前。

  不断超越自我,才能不断成长进步。训练教材短缺,技术人才匮乏,陈修波就对照着说明书逐字逐句研究,不了解数据就找专业书籍一遍遍看,不熟悉操作就反复去训练场摸索实践。经过三个多月的艰苦攻关,他不仅带领战友熟练掌握该型无人机的基本操作,还编写出相关专业课目教案。
  “三号机出现故障,导航定位失效!”一次对抗演习中,导调组临机设置特情,面对突发状况,陈修波从容不迫控制飞机返航,仅依靠无人机传输画面引导和判断路径,并在指定位置实现精准降落。排除故障后,他迅速调整飞行姿态,规避“敌”雷达搜索和电磁干扰,顺利到达预定空域,侦获“敌”防御阵地信息,迅速分析判别目标位置、性质等情况,融合生成侦察结果,引导地面火力实施精准打击。

  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这把侦察利刃愈磨愈锋利。入伍19年,陈修波已精通攀登、捕俘、无人机操纵等10多种侦察技能,但他始终不满足,并一次次向新的高地发起冲锋——为解决无人机配件损耗难题,陈修波自学3D建模技术,如今已能制作无人机桨叶等常用耗材。

  光荣在于平淡,艰巨在于漫长,这名老兵不断前进的秘诀是什么?陈修波笔记本扉页上那句“军人就要每天战胜昨天的自己”,或许就是答案。



重 磅 推 荐







高光时刻!集团军某旅隆重举行2024年度功勋荣誉表彰大会

总  监  制:王 智
监     制:李晨晖
总  编  辑:张 凤

本期编辑刘志朋    

校     对:黄元元

刊     期:第1020期

来     源:本号原创




点个赞


再走吧

雪山战鹰
传播军营资讯、展现新时代军人风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