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策:​向着打赢高地出击

文摘   2024-12-22 12:30   青海  





标兵小传




  高策,男,汉族,甘肃民勤人,1992年9月出生,2012年9月入伍,2015年3月入党,第76集团军某旅连长。他矢志精武强能、铆在基层建功,多次参加比武竞赛取得优异成绩;他紧贴实战攻研、勇于破解难题,自主研制器材、编写教材,有效提高部队遂行任务能力。被战区陆军表彰为精武强能标兵,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所带连队荣立集体三等功1次。

夜幕之下,一片寂静

集团军某旅连长高策

带领侦察小分队悄然深入“敌”阵

……

侦察兵

被称为“战场之眼”

如何擦亮这双眼睛

高策带领连队官兵

成立战法训法研讨组

建立官兵训练数据库

白天铆在装备上练操作、测通联

晚上泡在学习室研原理、学编程

开展教练员集训、侦察兵集训

培养能教会训、素质过硬的专业人才

向着打赢高地出击

不断前进、超越





像‘磨刀’一样

把自己磨‘锋利’




“如果连真假目标都分辨不清

号称‘战场之眼’的侦察兵

就失去了应有意义”

任连长后

高策第一次带队参加综合演练

出现失误

经验不足的他一味追求速度

回传错误数据

行动直接被导调组判为“无效”


面对难看的成绩单

高策深知

如果在战场上

这一失误将会造成极大被动

令我方付出惨痛代价

必须用紧贴实战的思维理念

感知战场态势、分析战场局势

演练结束后

不服输的他决心攻克这道难题



那段时间

他时常拿着望远镜

爬上营区后山的训练场

在星光点点中

苦练暗夜条件下目标辨别能力

“成为尖兵没有任何捷径

要像‘磨刀’一样把自己磨‘锋利’!”


那年

高策带领侦察小队

参加集团军侦察专业比武

他们第一个到达终点

以绝对领先的优势完成所有课目考核

夺得集团军第一名

他荣立二等功




不能拿着‘好牌’

却不知道怎么‘出牌’




几年前

刚任连长的高策

带领连队官兵一同接装

崭新的装备

崭新的天地

高策瞬间意识到

这个“铁壳子”不简单!

“不能拿着‘好牌’

却不知道怎么‘出牌’

要让装备迅速形成战斗力

这是作为连长的当务之急


为了学透装备

高策采用最“笨”的办法

逐台装备调试

有时候在装备里一窝就是一天

为了能多向厂家求教

高策总是最早起来

第一个钻进装备里

长期劳累

高策的身材愈发消瘦

工作笔记却越记越厚



“成了!”

经过持续攻坚

高策熟练掌握装备

各个设备操作方法及通联手段

梳理总结经验

进一步提升了装备使用效率


一人强是“刀尖”

集体过硬才是“尖刀”

有了这次成功的经验

高策马不停蹄地带着连队技术骨干

成立“攻坚小组”

先后解决多个难点堵点

他还带着骨干将相关成果编写成册

形成一整套装备操作教材

相关成果得到推广使用




五根指头不是一般齐

每个人都有不同




“和高策搭档,我很幸运!

政治指导员刘俊辉和高策是同批排长

刘俊辉感到“幸运”

是因为高策带兵不仅有激情和温情

还有一套“妙招”


“五根指头不是一般齐

每个人都有不同”

高策认为

带兵要带能打仗的兵

这需要每个人把短板补齐

把专长练精


军士罗昌肖手枪射击考核次次优秀

但为了达到更高水平

训练也更为严苛——

手挂水壶练据枪

穿戴防毒面具练瞄准

百米冲刺后练稳定……

尽管训练强度大

但罗昌肖却从未抱怨

在高策手把手带训下

罗昌肖进步飞速

在旅组织的“三手”评定中

一举夺得“神枪手”称号



爱兵,才能带出好兵

“每个个体都在进步

集体就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前行动力”

高策经常和大家讲这个道理

连队也在向着全员拔尖冲刺

这几年

连队战备训练水平显著提升

数十名骨干在比武场上摘金夺银

先后有19人荣立三等功

2人荣立二等功

所带连队荣立集体三等功1次


“来无影去无踪

如闪电似轻风

……”

哼着《侦察兵之歌》

高策踌躇满志

眼神之中

满是对打胜仗的渴望


▶▷撰文安阳、武天垒、马振、李鸿睿、曹达功摄影刘晓荣




重 磅 推 荐







那片高原,我魂牵梦萦的诗和远方……

总  监  制:王 智
监     制:李晨晖
总  编  辑:罗新华

本期编辑:黄元元    

校     对:刘志朋

刊     期:第986

来     源:人民陆军




点个赞


再走吧

雪山战鹰
传播军营资讯、展现新时代军人风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