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同龄人|从医30余年,她的年龄比建院年龄还大

政务   2024-10-03 14:59   四川  

成华区融媒体中心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从1949年到2024年,从一穷二白到繁荣昌盛,有一群人,他们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同龄,同祖国一起成长,一道走过栉风沐雨却光辉灿烂的75年。他们见证了“中国号”巍巍巨轮破浪前行、行稳致远,亲历了75年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10月1日起,成华发布推出“共和国同龄人”系列报道,听6位生于1949年的老人讲述过去的峥嵘岁月,看今朝的辉煌巨变,展望未来的幸福生活。


往期链接↓
①生日快乐!给祖国,也给我自己。
②一生执墨,他教书,更以书法育人

本期,一起走进魏俊的故事。






青春赴成华

医梦启新程




1949年出生的魏俊,是一名“共和国同龄人”,也是成华区妇幼保健院的一名退休医生。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医疗健康领域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71年,刚参加工作的魏俊22岁,在成都东城区的一家医院检验科工作。“我刚工作的时候,成都还只分为东城区和西城区,在那个年代,医疗条件相对简陋,只有简单的听诊器、压舌板等,很多时候我们只能依靠经验和手中的工具,尽全力去帮助每一位患者。”魏俊说道。




33年,

见证成华卫健蜕变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医疗条件在不断改善,魏俊见证了医疗技术的发展。


“21世纪以来,随着超声波、CT、磁共振等先进设备的出现,医学上有了新的发展,也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魏俊告诉华仔。



说起医院环境的变化,魏俊也历历在目。“以前的医院都是平房,我们医院门口就是马路,我还记得每到下雨的时候,脚上就会沾上尘土,医院到处都会踩着脚印。现在建起了高楼大厦,每家医院都能坐电梯上下楼,医院环境也很干净,变化太大啦!”


▲现在的社区卫生中心

谈及医疗模式的变化,魏俊也有切身体会:“以前大医院比较少,大家看病不能预约挂号,诊室里病人们经常围挤在一起。现在每个街道都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家在家门口就能就医,真的很方便!”



在30余年的职业生涯里,魏俊曾先后来到建设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仙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2004年,55岁的魏俊正式退休,结束了自己33年的医疗生涯。



虽已退休,

仍对医疗事业保持热爱





▲现在的成华区妇幼保健院

如今,经过行政区域划分、医院合并调整等,魏俊最初所在的医院被合并到了成华区妇幼保健院。“我最初所在的医院已经拆了,合并到了成华区妇幼保健院,我的年龄可比1976年建成的保健院年龄还大呢!”魏俊笑着告诉华仔。


▲年底将竣工的四川省第一中医医院

从最初的简陋诊所到如今的现代化医院,医疗条件的改善让更多的家庭受益。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很幸运赶上成华卫健事业快速发展的时代,看到医院条件越来越好,能为患者提供更贴心的医疗服务,我感到非常自豪。”


魏俊说,虽然岁月流逝,但她会永远对医疗事业保持热爱。



谈及家庭,魏俊总会露出笑容,她和老伴儿1975年结婚,至今已有49年,老两口很恩爱。


“我的身体很不好,近年来经常要去医院,好在有他陪着我,无论我去哪儿他都会陪在我的身边。明年就50年金婚啦!这一辈子遇到他真的很幸福!”




很幸运能够和国家一起成长,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我爱我的祖国,祝愿祖国永远繁荣昌盛。


作为一名“共和国的同龄人”,魏俊表达了对祖国最美好的祝福。

成华发布
发布最权威的成华声音、最新的新闻资讯、最实用的民生信息!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200008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