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疾病致残,共享健康生活|全国残疾预防日

体娱   2024-08-23 19:20   江西  


慢性病及伤害,不容忽视的致残风险


2024

第八个

全国残疾

预防


共享

疾病致残

预防日

健康生活

















HEALTH

今年8月25日是第八个全国残疾预防日,主题是“预防疾病致残 共享健康生活”。





残疾是人身体结构和功能的损害,导致身体活动的受限,以及参与社会活动的局限,这种状态通常是由疾病或伤害造成的。在众多的致残因素中,慢性疾病及伤害占据了重要的位置。2021年的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从伤残调整寿命年(包括因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和因疾病所致伤残引起的健康寿命损失年两部分)的角度来看,在风险最高的25种疾病中,就包括了15种慢性疾病,其中缺血性心脏病卒中分别位居第位和第位。

在这个重要的日子,让我们来了解慢性病及伤害的致残风险。





01









慢性病及伤害有哪些致残风险?


















糖尿病

糖尿病会侵害人体各个系统。糖尿病可损伤视网膜,导致视力模糊,严重时甚至失明,造成视力残疾;会损害下肢神经,引发足部溃疡或感染,严重者需要截肢,造成肢体残疾;还可能增加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导致偏瘫等严重后果



脑血管疾病

脑血管疾病的致残率极高,可导致偏瘫、失明、失语等多种功能障碍。约60%~70%的脑血管疾病患者会出现功能障碍或残疾,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会大大增加骨折的发生风险,甚至在轻微的跌倒、跳跃之后发生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最常发生在椎体、髋部和腕骨。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不仅是痛苦的,而且常常是致使残疾发生、失去独立生活能力的原因。



伤害

机动车或非机动车交通事故、跌倒等伤害,可能导致肌肉、骨骼、神经等的损伤,进而发生功能障碍。例如,神经损伤可能导致肢体麻木、无力或丧失功能;骨骼损伤可能导致行走困难或畸形等。这些功能障碍将直接影响个体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




02









怎么做才能尽量降低残疾风险?

















为了避免因为慢性病及伤害导致的残疾发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预防慢性病


均衡膳食,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和高纤维食物,减少饱和脂肪和盐的摄入,减少或避免含糖饮料、加工食品的摄入;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膳食有助于降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风险;


建立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计划,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至高强度有氧运动,如快步行走、跑步、游泳等。同时进行两次以上的抗阻训练活动,以增强身体各部位的力量;


肥胖是许多慢性病的重要诱因,因此应通过吃动平衡控制体重在健康范围内;


通过定期体检,能及早发现潜在的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管理;


香烟当中的尼古丁,酒当中的乙醇都可能会对骨骼造成一定的破坏。另外,饮酒往往还会增加意外事故的发生风险,如交通事故、溺水和火灾;


减轻压力和焦虑,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维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预防慢性病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要特别注意足部护理避免发生足部溃疡和感染,定期进行眼底检查以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高血压患者应严格控制血压水平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骨质疏松症的并发症主要包括骨折、胸椎变形及脊柱变形等,可以通过钙及维生素D补充、规律运动、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平衡饮食、定期体检与进行骨密度检测预防


预防伤害事件发生

 在老年人群中,跌倒是导致残疾的常见原因。因此,应改善家居环境,排除跌倒危险因素,如安装扶手、防滑垫等,并增强防跌倒能力;老年人应量力进行适度的身体活动,以提高肌肉力量和身体平衡性;

 针对儿童要加强照护,防止其溺水、跌倒、坠落等伤害。家庭和学校要加强儿童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家长要积极安装儿童安全座椅和阳台防护栏等,确保儿童乘车和居家的安全。



避免慢性病及伤害导致的残疾需要个人、家庭、医疗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通过早期识别与治疗、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环境适应性改造以及社会支持与康复服务等多方面的措施,可以显著降低慢性病致残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来源: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信丰县残疾人联合会
关注残疾人,为残疾人提供最新信息,构建与残疾人之间的沟通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