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风采”专栏第十期】邱石生:酿出甜蜜幸福路

体娱   2024-08-23 19:20   江西  


     

在信丰县古陂镇圳玄村,有这样一位令人敬佩的“励志哥”——邱石生。他虽身患残疾,却以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勤劳的双手,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更成为了当地脱贫致富的典范。邱石生先后荣获“橙乡最美劳动者”“信丰县自强模范”称号。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邱石生的故事,感受他那份坚韧不拔的力量和温暖人心的正能量。




逆境启航,不屈少年初长成

邱石生,1965年12月出生于圳玄村的一个普通农户家庭。两岁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小儿麻痹症改变了他的命运。在那个医疗条件有限的年代,没有得到及时治疗的他,双脚变形,终生无法直立行走。尽管命运对他如此不公,但他从未选择屈服,而是以一种超乎常人的坚韧,开始了与命运抗争的漫长旅程。


自学成才,多技傍身解困境

长大后的邱石生,生存与就业成了他面临的最大难题。然而,他并没有因此消沉,而是选择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未来。1983年,邱石生无师自通地学会了补鞋的手艺,这一补就是十几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补鞋的生意逐渐冷淡,但他并未停下脚步,凭借敏锐的商业头脑,继续自学谋生技术,先后掌握修理自行车、摩托车、家用电器以及农机电焊等多项技能。

“我不能一直靠补鞋过日子,我要学更多的东西,让自己和家人过上好日子。”邱石生的话语中透露出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正是这份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他不断突破自我,用技能改变命运。


创新求变,碾米服务赢好评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邱石生发现村里的碾米机大多陈旧过时,村民们需要拉着稻谷到村外好几里路远的地方去加工。于是,他萌生了购买新型碾米机、开办碾米厂的想法。说干就干,他很快就购置了设备并学会了驾驶三轮车。只要村民需要碾米,他便骑着车子随叫随到,包接包送,这一贴心的服务赢得了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邱石生真的很辛苦,晚上很晚才睡,因为他白天要忙着碾米和其他工作,晚上还要照顾家里。”村民邱兰英感慨地说。邱石生的辛勤付出不仅解决了村民们的实际困难,也让他自己的生活逐渐好转起来。


精准扶贫,养蜂产业谱新篇

2014年,随着精准扶贫政策的深入实施,邱石生家被列为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他获得了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在县残联和帮扶干部的鼓励下,邱石生开始尝试蜜蜂养殖。他利用圳玄村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积极发展养蜂产业。经过不懈的努力和摸索,他逐渐掌握了蜜蜂养殖的精髓,成为了一名养蜂专业户。“我们这里山多林密,非常适合养殖中华蜂。”邱石生一边查看蜜蜂酿蜜情况,一边介绍道。他利用自己积累的养蜂经验和技术创新优势,不断提高蜂蜜的品质和产量。2017年底,邱石生成功脱贫,并成为了残疾人脱贫致富的典型人物。



心怀感恩,带动乡邻共致富

在自己脱贫致富的同时,邱石生始终不忘回馈社会。他深知养蜂产业的前景广阔,便积极向村民们传授养蜂技术和经验。无论是谁遇到养蜂难题向他求助,他都会耐心解答甚至上门指导。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了养蜂的行列中来。邱石生还计划进一步拓展养蜂产业链,开发蜂产品深加工项目,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养蜂成为边远山区老百姓致富的好门路。


邱石生以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和勤劳朴实、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和尊敬。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保持坚定的信念和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够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在未来的日子里,相信他会继续在养蜂产业上谱写新的篇章,让“甜蜜事业”走得更远更稳。


END

编辑:县残联办公室

一校(审)  |  肖易蕙

二校(审)  |  邱振荣

三校(审)  |  施洁诚

联系我们CONTACT US

电话:0797-3335197(办公室)

          0797-3335160(办证窗口)

邮箱 :gzxfcl@163.com

地址:信丰行政服务大楼7楼

   


信丰县残疾人联合会
关注残疾人,为残疾人提供最新信息,构建与残疾人之间的沟通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