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守护乡亲们的健康当作一生的事业。”这句话,是杨成念内心信念的直白袒露,更是他矢志不渝的行动指南。多年来,他始终言行如一,用实实在在的付出践行着这份庄重的承诺 。
三代传承 一生坚守
出生于1969年的杨成念,与医学的缘分源自家中三代行医的深厚传承。他的爷爷和父亲皆从医五十余载,为乡亲们解除了无数病痛。受家庭熏陶,杨成念立志成为一名村医,服务乡里。
从中医学校毕业后,他毅然放弃城市的工作机会,回到家乡,接过父辈的接力棒,成为了一名乡村医生。这是他的梦想,更是他对家乡和爷爷、父亲的承诺,这个承诺,他一直坚守到现在,已经30个年头。
医者担当 情系桑梓
“您的血糖偏高,平常要注意饮食,天气冷了,尽量在家运动。”杨成念来到邱仕芬家中,帮她测量血压和血糖,并叮嘱她日常的注意事项。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这是不少乡亲对杨成念的评价。
每年大部分时间里,村里的青壮年都外出务工,留在村里的大都是老人和孩子。对于这些老人的身体状况,杨成念了如指掌,对患病老人,他格外关注。
他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建立了随访制度,对脱贫户实行重点走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送医送药上门。
在乡亲们眼里,他是一个合格的医生,乡亲们就是他生活、工作的全部,医生的仁爱和职业操守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群众有需要,我就马上到。”杨成念说,“只要身体干得动,就一定让乡亲们在最需要的时候找到我。”
医心为民 情暖乡亲
近年来,随着“家庭医生”签约模式的全面推广,杨成念成为了平远村家庭医生工作队的一员。
他与100余名村民签约,还主动公开了自己的电话和微信,以便随时为乡亲们提供健康咨询和医疗服务。
同时,他利用各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保障制度的优越性,让每一个村民都能享受到国家的医疗卫生服务。
这30年来,他的足迹遍及村里的每一个角落。无论刮风下雨,只要有村民“呼唤”,他都以最快速度出诊。
漫漫从医路,他出诊数万次,骑坏了5辆摩托车。
病人为了感谢他,给他送去家禽和鸡蛋,他总是婉言谢绝。
30年的坚守和付出,杨成念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乡村医生的责任和担当。他是乡亲们的健康“守门人”,更是他们心中的一盏明灯。
制编:文瑞迪
审核:宋亮亮、王煊予
监制:李英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