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Lantern Festival
正月十五
元宵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中的重要一员,不仅承载着团圆和美的深厚寓意,更以其独特的习俗和文化魅力,成为连接古今、传递情感的桥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充满诗意的节日,感受那份独特的浪漫与温情。
元宵节的起源与传承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其历史可追溯至2000多年前的汉朝。相传,汉武帝为祭祀太一神(天帝),在正月十五的夜晚于甘泉宫点灯祭祀,这一习俗逐渐流传开来,形成了元宵节的雏形。
唐宋时期,元宵节更是盛况空前,成为全民欢庆的盛事。宋代词人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中描绘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便是当时元宵节盛况的真实写照。
时至今日,元宵节虽历经千年变迁,但其核心内涵——团圆与希望,始终如一。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共度佳节,传承着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灯火阑珊处
舞龙唤春归
如果说春节是团圆的开始,那么元宵节便是这份团圆情感的升华。
夜幕降临,新区的街道被五彩斑斓的灯光装点得如梦似幻。在这样一个璀璨夺目的夜晚,最令人期待的莫过于那震撼人心的舞龙表演。
伴随着激昂的鼓点和欢快的唢呐声,一条条色彩斑斓的巨龙在夜空中翻腾起舞,它们时而盘旋上升,时而俯身低掠,仿佛真的拥有了生命,在夜空中划出一道道绚丽的弧线。
这些巨龙由青壮年男子手持,他们身着统一的服装,步伐矫健,动作协调,将龙的威严与灵动展现得淋漓尽致。观众们围在一旁,或惊叹于龙的威严,或陶醉于音乐的节奏,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节日的喜悦和对新一年的美好期盼。
舞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对春天到来的热烈欢迎,它唤醒了沉睡的大地,也唤醒了人们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团圆时刻
共品元宵香
如果说舞龙是元宵节的视觉盛宴,那么品尝元宵则是这个节日不可或缺的味觉享受。
元宵古称“浮元子”,是一种雅俗共尝,甜而不腻,脍炙人口的民间小吃,全国流行。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
近千年来,元宵的制作日见精致。光就面皮而言,就有江米面、粘高梁面、黄米面和苞榖面。馅料的内容更是甜咸荤素、应有尽有。甜的有所谓桂花白糖、山楂白糖、什锦、豆沙、芝麻、花生等。咸的有猪油肉馅,可以作油炸炒元宵。素的有芥、蒜、韭、姜组成的五辛元宵,有表示勤劳、长久、向上的意思。
在新区,吃上一碗甜美元宵,来庆祝这个团圆的日子。
元宵的甜蜜不仅滋润了味蕾,更温暖了人心,让这个节日充满了浓浓的亲情和家的味道。
智慧碰撞
猜灯谜乐无穷
除了舞龙和吃元宵,猜灯谜也是元宵节不可或缺的传统活动之一。
在新区的黔北老街挂满了各式各样的灯笼,每个灯笼下都挂着一张写有谜语的纸条。
这些谜语既有关于日常生活的趣味问答,也有涉及历史文化的深刻思考,既考验了人们的智慧,也增添了节日的趣味性。
大人小孩齐上阵,或低头沉思,或相互讨论,每个人都沉浸在猜谜的乐趣中。
每当有人猜出谜底,周围的人都会报以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那份成就感和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猜灯谜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智慧的碰撞,它让这个节日充满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河灯寄情思
未来更可期
当元宵节的夜晚渐渐接近尾声,新区湿地公园的河边又迎来了一场温馨而浪漫的仪式——放河灯。
一盏盏精美的河灯被点亮,它们在水面上缓缓漂浮,仿佛是天空中掉落的星星,为宁静的夜晚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浪漫。
人们将自己的心愿写在河灯上,然后轻轻地将它们放入河中,让它们随着水流飘向远方。
这些河灯承载着人们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和对亲人的深深思念,它们在水中摇曳生姿,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放河灯不仅是对逝去亲人的缅怀,更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它让这个节日充满了温情和希望。
邂逅元宵 遇见浪漫
今日,又一次迎来了这个充满浪漫与温情的元宵节,而新蒲新区依旧将用它独有的方式诠释着节日的内涵与魅力。
舞龙的震撼、元宵的甜蜜、猜灯谜的乐趣以及放河灯的温情共同构成了一幅幅动人的画卷,让人们在欢声笑语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家的温暖。
愿今日每一个在新蒲新区度过元宵佳节的人都能感受到这份浪漫与温情,愿我们的未来更加美好可期!
下方为活动链接,可点阅了解详情哦!
图片整理于微新蒲
制编:文瑞迪
审核:宋亮亮、王煊予
监制:李英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