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墙头镇下沙村丨西沪港边央视《远方的家》《地理·中国》曾拍摄过的村庄
文摘
2024-09-27 00:06
印度尼西亚
象山县墙头镇下沙村,一个地靠西沪港的村落,千百年来村民都靠下海打渔为生,百姓生活怡然自得。2016年4月,央视中文国际频道(CCTV—4)《远方的家》系列节目《海上新丝路》来到下沙村采风取景,2020年10月《远方的家》栏目组为宣传《大运河》系列节目的播出,再次来到象山下沙村拍摄。2023年央视科教频道(CCTV—10)在《特殊的生境一象山海域》一集中拍摄了下沙村特殊的劳作方式——夜海捕捞。这一再受到央视青睐的下沙村会是怎样的呢? 象山县墙头镇下沙村北倚花落山,南临西沪港,是一个以何姓为主的千人大村,原以农业为主兼渔业,现多种经营。有耕地面积829亩,旱地200亩,山林6300余亩,浅海自然滩涂3000余亩,各类养殖围垦海塘140亩,现在也是一个浅海养殖大村。
走进村子里就感受到一种浓浓的乡土气息,一幅幅墙画生动地呈现了村民们赶海、采苔、捕鱼、种植、收割等劳动的画面。 村子中央建有何氏宗祠,现在也是村里的文化礼堂,何氏占全村的85%,”何氏宗祠”的匾额上题写着”咸丰七年”(1857),正门的柱联是:云海迷蒙翥鸥鹭,竹山苍翠沭烟霞。写出了下沙村背山面海的恃点。 祠堂内有戏台,祠堂正中悬挂着”派脉新昌”和”贡元”的匾额。如今的何氏宗祠也被改造成了下沙村的文化礼堂,成了群众性的文化阵地和精神家园。 下沙村还有自己的村歌《下沙村赞》,“下沙囡,抲沙蟹,一脚踏去一茶盏……”这首歌由象山本土优秀文艺创作者夏乃平作词,奚斌辉作曲。其取材西沪港畔村民的日常活动场景,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渔歌,展现了东海渔村人民的幸福生活。在我行走过的村庄中拥有村歌的村子并不多。 下沙村曾经是典型的小海人家,祖辈以海为副业,在西沪港的浅滩涂上抓青蟹、抲望潮、放弹涂、采苔条……半渔半农的渔耕生活也使这儿的乡村文化有着深厚的生活积淀。这儿的村歌、墙绘、小曲、小调等都散发着浓浓的生活气息。村里自古就有“草根”文艺“乱弹班”,村文艺队曾被评为县十佳团队,“下沙村赞”节目还获得过全县金奖。下沙村的文化建设卓有成效。 村南建有文化公园,一条宽阔的水泥路通往大海,两边是绿草如茵,草坪上有一个巨大的木船,在象山的许多渔村都能见到,象山许多靠海的村庄都对渔船怀有深厚的感情。 一位年轻的妈妈带着孩子在公园的一侧荡着秋千,悠闲自在。海边的堤坝上有显眼的”拥抱艺术,美好生活”八个大字,旁边有一座造型美观的二层凉茶。 登上凉亭,这是远眺下沙村的一个绝佳的观景点,可以360度环顾四周,南面是广阔的滩涂和养殖塘,还有美丽的西沪港,北面有起伏的花落山,在这儿你可以凭海临风,看潮涨潮落,看日出,看晚霞,令人神清气爽。 走进下沙村的小巷中,有低矮的瓦房,石砌的围墙,也有红黄的鸡冠花。 下沙村,西沪港边一个美丽的村庄。本来想去西沪村,却在半路遇见了它,有空的时候我会再来这儿沿着西沪港边的大海慢慢地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