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硬仗,团队成长的最佳路径

科技   2024-10-25 20:30   上海  
来源:舵舟(ID:duozhou001)
撰文:王娟


进入第四季度,又到了一年中冲刺业绩阶段。

很多公司管理者也是回归到业务一线,一切以业务发展为中心。容易忽略的是,这时候也是练兵、选拔人才的好场景。

管理者常会选择在业务不忙的时候搞培训、学理论、工具方法,如果学的东西没有放在具体业务场景中,没有应用到业务中,就没什么价值。

相反,只有在业务“打仗”中,建立起高效的工作方法、应用管理工具,才能真正学以致用,提高效率。

我们常说:打胜仗,是最好的团建。在我们看来,能打硬仗,才是团队成长的最好方法。


1  

打硬仗让团队长出能力


我们也陪跑企业打过很多硬仗、胜仗,发现团队很多时候并不惧怕“打仗”,也能拼能打,难点反而是根本不知道战场在哪里,要打什么样的仗。

说白了,根本还没有要“打仗”的意识。每天按部就班做着自己能做的事,以及领导安排的事,也不太清楚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不重要的。反正每天工作也挺忙,有时还加加班。

不仅团队没有意识,高层管理者也说不清楚下个季度公司的“必赢之战”是什么。他们还会疑惑:难道不是销售额和利润吗?这不就是最重要的事吗?

收入和利润是最后的、最重要的结果指标,不是“事”。即便知道这两个数字,又能怎样呢?依然不知道要去做什么,去哪里的战场战斗。

没有“打仗”的意识,说不清楚“必赢之战”,就不知道什么事情是重要的,也就不会分配精力和资源。“胡子眉毛一把抓”,最后能不能完成目标全看运气了。

能够识别并制定出下个季度、年度哪些是“硬仗”,是作为管理者首要学习和训练的。用专业术语来说,这就是抓重点的能力。

如果把这个能力具象到攻坚某个项目、搞定重点市场上,是不是就了所谓的战场和战役?所谓团队成长是不是也有了场景?

打硬仗,能够帮公司和团队正确认清自己。

上个季度,我们就陪跑一家公司打了一场针对大学生市场的硬仗。结束之后,团队深刻复盘,大学生市场潜力巨大,但是团队对于这个人群的认知还远远不够,对于客户画像还要进一步细化,接下来还要招募对于学校合作有经验的人才。

如果没有明确打这场硬仗,团队不太可能有机会有这样的认知,也就不会去往这些方向改进。

打硬仗,还能让团队长出能力。

比如,上面说的那个团队,就新长出了数据分析能力,因为真切体会到了没有数据的痛苦,就不断学习、实践,逐渐成长为一项能力。


2  

何为“硬”仗?


要打硬仗,就需要投入足够的兵力和资源,所以,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作为硬仗去打。

能够成为硬仗的,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从影响力的维度,是公司级而非部门级的

举一些著名的例子,如美团的“千团大战”,华为“不惜一切代价开发自有操作系统”,京东“自建物流”……这些都是公司级的硬仗。

可能具体的承担落地部门是销售部或研发部,但是它的影响力是关乎整个公司发展的,这就是企业要打的“硬仗”。

2、是有挑战性的

如果是一项常规工作或常规项目,就不能称之为硬仗。所谓硬仗,一定够硬、够难啃。越是有挑战的事情,越能够激发优秀人才的渴望。而挑战和收益往往成正比。

如果被列为硬仗,公司就会投入更多的资源,也意味着拿到好的结果就会得到更多的激励。真正有抱负的人才更加喜欢打这种硬仗,因为收获也是翻倍的。

3、从可行性维度,硬仗也要有一定的胜算把握

尽管挑战,也不是遥不可及。

林彪打仗要有7成把握才打,粟裕将军5成就敢打。由此而言,企业商战中,5-7成把握就能打。如果都要有十足的把握,要么会错失机会,要么就是日常业务,其影响力还不够硬仗标准。

4、是有时效性的

就是说这种硬仗一般会有“窗口期”,错过了也许就难有这样的机会了。比如“双十一”这样的大促节点,对于电商公司而言,就是一场硬仗,尽管就几天时间,但是值得花费几个月时间筹备、策划。赢了这场仗,等于公司一年的业绩。如果过了这个时点,可能就要等一年的时间。


如何清晰描述一场硬仗


如果清楚了硬仗的特点,面对第四季度以及要到来的2015年,你能清楚地描述出公司要打的几场硬仗是什么吗?

只有用大白话说出来,团队才能听得懂,才知道该往哪里用力。

在你思考之际,先补充说明一下硬仗来源于哪里。一句话答案:战略目标。我们3-5年的战略方向是什么,决定了未来1年的方向,未来1年的规划,决定了接下来第四季度要打什么仗。

向前看战略,向后复盘走到了哪里,还需要在哪里提升拿结果。这些决定了我们的硬仗在哪里。

在战争中,要“师出有名”,才能获得更广泛的支持、增强军队的士气。同样的道理,企业要打硬仗,也需要有个名头。

要清晰描述公司的硬仗,首先要有一个能够概括硬仗性质的名字,也有一些小技巧。

比如可以采用“动+宾”短语。例,“实现海外市场零突破”、“抢占华南**市场,打响南下第一枪”……

还比如可以是“主+谓”短语。例,“TOG业务实现盈利”、“客户口碑根本改善”……

总之,从这个硬仗的名字就可以看出我们要在哪里大干一场。

有了名字的描述还不够,还要具体阐述,我们为什么要打这场战役;赢得这场战役将会如何;打赢这场仗的几个关键指标是什么;目前打这场仗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是什么;我们要做什么。

有了这些内容,硬仗才是清晰、完整地描述出来,才能清晰地传达给团队。

舵舟一直在做的,就是用这样一套简单、可实操的方法,帮助团队梳理年度、季度硬仗,让抽象的业绩目标具化为“必赢之战”,再进一步具象为执行计划,通过落地执行打硬仗,锻炼团队。

这个梳理过程,是管理团队共同参与共创的,不是老板一个人思考,团队去执行。团队只有参与了,才能理解背后的逻辑,才能把硬仗当成自己的事情去做,而不是被动接受。


要么打胜仗,要么有成长


接下来就该真正的打仗了,这才是企业真正关心的,如何提高战役的胜算?

管理者一般的做法是施压。人人签署责任状,考勤打卡、加班都用上。结果呢,并不尽如人意。相反,团队反弹比较严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都照你说的做了,还是完不成目标,不是我的问题,是公司把目标定得太高了。

实践证明这不是一个好的办法了,要提高战役的胜率,我们在陪跑团队过程中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供参考。

1、找到硬仗的制胜策略

经常听管理者说一句话:别说那么多,先干起来再说。“先干再说”未必就好。

要想打赢战役,先制定战术和策略。比如,我们打一场“华北市场保卫战”,不是马上派人去华北做业务,而是要先分析华北市场到底怎么了,我们打这场战役要分成那几个步骤去做,关键的策略是什么,这样才能心中有底。

策略的制定也不太容易,需要对关键战役本身有所理解,需要对“战场”和自身优劣势进行分析。制定硬仗策略和制定硬仗本身都需要团队的共同参与,最好能有更专业的教练引导、共创。

2、上下一致,拉通信息

《孙子兵法》中对于打胜仗有这样的描述:“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意思是,预见胜利有五个方面:能准确判断仗能打或不能打的,胜;知道根据敌我双方兵力的多少采取对策者,胜;全国上下,全军上下,意愿一致、同心协力的,胜;以有充分准备来对付毫无准备的,胜;主将精通军事、精于权变,君主又不加干预的,胜。

第三个方面就是关于“上下一致”的。团队知道领导定的目标、策略,也能够理解背后的逻辑,在过程中不断沟通信息,保持步调一致。

在公司真正执行过程中,常见的却是,上面打上面的,下面打下面的,彼此信息不通,更谈不上上下一心。

保持信息同步是打胜仗的前提。

3、激励到位,原则明确

尽管挑战性目标本身就有激励作用,但还是不能忽略人对于物质的追求。在确定硬仗之后,就把激励政策明确下来,对于团队士气来说也很重要。

这里说的激励,是达成目标之后的额外奖励,不算在基本工资里面。打了胜仗,大家就分奖金,败了就没有。

有人提出疑问,如果打了败仗,要明确规定处罚措施吗?我个人还是相信德鲁克那句话:管理的本质是激发人的善意和潜能。不以处罚为导向。

或许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想,打了败仗还需要处罚吗?出征前在三军面前宣讲过、展示过,败了即便公司不处罚也很难在所有人面前有面子吧?人都爱面子,这种难堪本身就是一种惩罚了。

我们也见证过不少管理者,因某个重要项目做不好最后主动调动岗位或离职的。

奖也好,罚也罢,也有个前提,就是原则要提前明确,并得到团队认可。如果事前不定,项目结束后临时奖惩,即便钱分出去了,团队不一定买账。

4、及时复盘,总结沉淀

既然是“战役”,必定有输赢。硬仗本身就具有挑战性,而复盘,就是无论输赢,都能让团队在打硬仗中有所成长的好方法。

复盘,也不一定项目结束时才进行,打仗过程中可以时常复盘,周复盘、月复盘。

例如,上周接待的一个客户投诉了,就可以停下来复盘一下,发生了什么,投诉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接下来如何调整。

就这样不断复盘,不断调整,不断总结沉淀。即便最后没有取得很好的结果,但这个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形成的改进措施,对于公司来说也是很大的收获。

就像曼德拉说的那句名言:我从未失败过,要么赢得胜利,要么学到东西。

学会复盘,就没有失败的硬仗。



说明:发布并不意味着我们赞同其观点,只为多一个视角看待问题,部分信息和图片无法核准,如涉权益,烦请联系,我们将迅速处理,谢谢!有融资需求请加微信(FA_rzj),为方便备注,申请好友时请发送(姓名·城市·公司·职务)



- The End - 


我们已经与阿里巴巴创新投资、达晨创投、高瓴资本、高榕资本、高特佳投资、戈壁创投、国新风投、国中创投、红杉资本、华映资本、火山石投资、IDG、经纬中国、今日资本、纪源资本、君联资本、联想之星、蓝驰创投、梅花天使基金、平安创投、启赋资本、软银中国、赛伯乐投资、赛富基金、深创投、天图资本、腾讯投资、五源资本、毅达资本、英诺天使基金、优势资本、真格基金、浙商创投、中国风投、中国文化产业投资等近千家知名投资机构2000余名专业投资人建立广泛联系和合作。



 

帮助那个在创业的人,请分享、点赞、在看,3连击

创投家
发展中国特色的资本,服务中国主义的经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