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早上出门时气温10℃,穿着单衣走在太阳下,额头很快就冒出一层汗珠; 但在秋天,同样是10℃的清晨,披着外套,风一吹立马开始瑟瑟发抖。
人体如何感知气温变化?
第一,就是血管收缩,尤其是皮肤等外周血管的收缩。血管收缩可以减少皮肤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热交换,从而帮身体减少热量流失; 第二,我们还会通过颤抖肌肉增加热能,人们会在冬天忍不住“打寒颤”。
春天时,我们经历了漫长寒冬,因此当气温略微回升,立刻显得燥热起来。
白色脂肪细胞和棕色脂肪细胞
白色脂肪细胞主要作用是储存能量。只有当其他“能量物质”消耗殆尽时,身体才会动用白色脂肪细胞。 棕色脂肪的细胞要比白色脂肪细胞小,而且在细胞内部还存在很多“能量制造机”线粒体。
科学家们发现,当人体长期处在低温环境中,体内更容易产生棕色脂肪细胞;当人体长期暴露在炎热环境中,则更不容易产生棕色脂肪细胞。
▍资料来源:央视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