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国际音像艺术作品博览会圆满落幕

文化   2024-10-07 22:25   北京  



 10月6日,国家大剧院与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2024国际音像艺术作品博览会(简称音博会)在北京艺术中心圆满落幕。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这场运河之畔的音像艺术盛会,成为了首都市民及游客难忘的文化艺术之旅。



为期5天的音博会,吸引了近4万名观众前来游览。60多家中外知名音乐厂牌、4场专业论坛、21场艺术活动、17场艺术电影展映、8场签售活动、16场空间演出,以及丰富多元的展览、轻松惬意的市集,让北京艺术中心的每一个角落里都热闹非凡,前来的游客收获了好听、好看、好玩、好逛的体验。




科技生活,视听盛宴

中外知名唱片公司联合展区展出了近5000种唱片,涵盖CD、DVD、蓝光DVD和黑胶唱片,吸引60多家中外知名音乐厂牌,环球、索尼和国家大剧院旗下唱片公司等来自世界各国的唱片公司与机构现场参展。



众多音乐爱好者前来参观,有的观众一口气收藏十几张唱片,一些发烧友、艺术家不约而同地回忆起到中图公司在米市大街、中图大楼音像店采购的情景,他们称这次展会“既是老发烧友的一次相聚,又为新一代发烧友‘入圈’提供了宝贵的机会”。


两位年轻观众表示:“在父亲的影响下,我们也喜欢上了古典音乐,对我们来说,音乐不单单是爱好,更是亲情的纽带,是传承,是不朽的历史。”国家大剧院旗下音乐厂牌NCPA Classics特展区,展示了近年来策划制作的实体唱片系列产品,并设置了NFC专辑分享专区,让观众轻松试听线上唱片,享受科技便捷。与杜比中国合作打造的全景声体验区饱受好评,沉浸式的体验让观众“大饱耳福”。



“艺术+科技”互动体验展,国家大剧院和中图公司联合中央音乐学院、中国戏曲学院、北京市文物局、腾讯、京东方、联想、i艺数、黑弓文化、数字栩生、聚力维度、深元科技等合作伙伴为广大观众带来Ulive超现场、3D精彩舞台、央音AI作曲、“智音”指挥机器人、虚拟拍摄体验、数字中轴、戏乐、XMusic、“幻境”3D数字人、VR舞台体验、“寻迹洛神赋”、360环拍、一笔画山河AI作画等互动体验类作品,涵盖人工智能、虚拟拍摄、数字人、立体影像、裸眼3D、AI生成、机器人、超高清视听等多种前沿科技手段与舞台表演艺术的融合作品。

展览期间日均观众人数约2500人,五日内观众人数达12000余人,展览现场观众人头攒动,大家沉浸在艺术与科技的海洋中,充满了欢声笑语,成为博览会最高人气打卡点。展览通过艺术与科技的双向奔赴,拓展舞台呈现边界,丰富传统艺术全新表达,打造舞台艺术新质生产力,创建“艺术+科技”新场景、新体验。



发烧音响体验区也十分火热,除发烧友外,还接待了来自各行各业的特约嘉宾近300人,有刘震云、张凯丽、白岩松、叶小纲、赵聪、黄勇等知名人士,李大康、娄炜、王丹戎、陈小斌等活跃在一线的录音师。有的观众把刚刚签售的唱片带来展区试听;有的选听了国家大剧院制作出品的黑胶唱片,就直奔唱片公司展区购买自己的心仪之作;有的使用数播系统,通过互联网现场点播了自己钟爱的作品;制琴大师郑荃也专程到场,对比欣赏了同一把小提琴演奏作品在不同音响设备中呈现的效果。

大家表示,这些顶级的发烧音响设备,让音乐家和录音师的创作得到更细节、更完美、更生动的再现,它们不仅仅是声音的传递者,更是科技与美学融合的典范。
文艺为人民——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主题展,通过图文、视频、珍贵实物展品等梳理了新中国文艺事业的发展历程和丰硕成果。该展厅观展人数约一万人,收集百份观众调查问卷,满意率达99%,观众涵盖各个年龄层、教育程度和职业类型。根据调查数据显示,97%的观众对党“文艺为人民”政策下涌现的丰富文艺成果有深入了解,观众对展板图文内容、珍贵的实物展品、上世纪80年代文艺工作者创作场景还原、多段视频内容均有兴趣。


观众纷纷驻足打卡拍照,留言道:“展览很不错,很受教育,唤起了儿时的许多回忆。”“文艺的出发点,落脚点,立足点,生长点,是人民。一次好的主题展!”“展览使我更加深刻地学习了戏剧电影如《白毛女》,书籍如《红星照耀中国》等蕴含的红色文化与坚韧精神和文艺工作者们的才华努力。”“这个展览很有意义,两次文艺座谈会的讲话不仅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指明了方向,也产生了一大批人民大众喜闻乐见、耳熟能详的好作品!”

除展览外,两处市集也颇受观众喜爱。图书文创市集,汇聚国内外知名出版商的精品出版物,7000多种音像精品、艺术图书(含大量乐谱)、文创产品;休闲市集设置多样的小吃摊位,让大家在逛展的同时,享受大运河畔惬意的艺术生活。







立足当下,探讨未来
音博会不但丰富了市民的假期文化生活,同时,也聚焦音像艺术行业的发展及前景,邀请业内音像界、科技界、艺术界专家学者,在10月2日召开了以“未来已至”为主题的专业论坛。
论坛邀请了张宜春、陈志光、李伟、慕峰、张璐、李小兵、彭宇新、朱杰、张谦、梅剑平、吴坚、张歌东、孙翔云、秦瑜明、赵争、张岩、李大康、曹勐、常静等音像界、科技界、艺术界专家学者,先后围绕“艺术+科技时代”、“人工智能时代”、“超高清时代”、 “沉浸声时代”等四个议题进行了专业研讨,对促进艺术界、科技界以及相关行业人士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探索音视频领域在艺术与科技融合趋势下的发展路径和创新方向,推动业界以新质生产力引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名家云集,精彩纷呈

21场高水准的艺术活动,为观众提供了与艺术家面对面的宝贵机会,堪称诚意十足的艺术大礼。

活动分为“走近大师”“新专分享”“玩转音乐”“影像创新”四大主题,叶小纲、谭盾、王健、赵聪、陈萨、郑荃、冯满天、黄勇、彭康亮、常静、小冈、樊薇、王悦、张岩、王翔浅、满江、陈曦、赵薇、齐悦、牛牛、基因三重奏等近百位艺术家、艺术团体,在此分享音像艺术作品独特的文化内涵。既有专辑分享、音乐聆赏、现场演奏、签售活动,也有对“互联网时代,我们如何听音乐?”等与普通人息息相关的艺术话题的深入探讨。由北京艺术中心团队打造的“来自光影星域的声音”唯美而浪漫,带领观众近距离感受沉浸声与舞台光影交织融合的魅力。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几十年来,人们聆赏音乐的方式不断演变,不变的是艺术之美带来的心灵滋养。大提琴演奏家王健在对谈活动中回忆起自己与卡带的故事:“我13岁的时候去美国巡演,用所有省下来的钱买了一个播放卡带的机器‘砖头’,这真是好东西。后来,一个朋友送给我一盘卡带,是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虽然是非常糟糕的录音,演奏家是谁也不知道,但每每我把它放进‘砖头’里,可以随时随地想听就听,真是幸福感爆棚。”音乐是一种无国界的语言,琵琶演奏家赵聪在黑胶唱片分享活动中谈到:“做好传承,力求创新,用音乐向世界传达具有中国元素与民族特色的人类共同语言。”



谭盾希望通过作品《五虎上将》来让年轻人喜欢国学、国乐乃至交响乐。每个时代都应有自己的使命和担当,叶小纲在黑胶唱片《鲁迅》的分享会中提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鲁迅,我们需要从他的思想中汲取力量,期望听众能喜欢这部作品,并把鲁迅的思想发扬光大。”谈及此次参加音博会,中阮演奏家冯满天表示:“这样的博览会我是第一次参加,感触颇多。看到大家在聆听时的状态特别好,城市的文化发展需要这样的内容。







艺术电影,美学盛宴
音博会特邀5部“现象级”艺术电影参加展映,近3000名观众走进杜比全景声专业剧场——北京艺术中心戏剧场,感受全新20米超大银幕、杜比全景声、4K超高清电影系统带来的双重视听震撼。放映结束后,现场观众持续热烈鼓掌,久久不愿离开。

中国首部XR数字戏剧《麦克白》导演慕峰认为:“国家大剧院这次活动策划得非常好,对国内舞台艺术电影的发展是一件好事”。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总导演郑大圣表示:“戏剧场放映效果很好,声音和画面都很震撼”。市民王先生感慨:“效果堪比imax影厅,身临其境!”市民张女士说:“我们今天专门带小朋友来看的《只此青绿》,感谢国家大剧院这个活动,让小朋友能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对舞台表演有了更深的认识。”





青春献力,温暖同行

本次音博会的成功举办,离不开青年志愿者们的倾情助力。1000余人次志愿者分别来自北京五所高校: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首都师范大学。

一位中国传媒大学志愿者表示:“参与首届国际音像艺术作品博览会的志愿服务是一次非常宝贵的经历,不仅让我更深入了解了音像艺术的魅力,也让我在服务中体会到成长的快乐。”

一位中央民族大学的志愿者讲述:“在志愿服务过程中,我的主要任务是协助观众参观展区,并解答他们对展品的疑问。这不仅锻炼了我的沟通能力,也让我体会到了细致服务的价值。面对众多不同文化背景和兴趣的观众,我学会了如何灵活调整沟通方式,既要传达准确的信息,又要让观众感受到热情和专业。此外,现场丰富的互动活动和艺术家讲座也让我感受到,作为一名志愿者,不仅是传递信息的桥梁,更是文化传播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一位首都师范大学志愿者认为:“大剧院通过展区设计、内容选取和互动体验,充分体现了其对文化艺术推广的前瞻性与包容性。大剧院不仅仅关注传统的高雅艺术,还将现代科技与文化创意有机结合,将音乐、影像、科技这三者完美融入到了展览体验中。尤其是互动体验区,让观众能够亲身参与到音像创作的过程,这种策展方式不仅拉近了观众与艺术的距离,也展现了国家大剧院通过创新手段让文化更贴近大众的努力。”

志愿者中还有一位来自俄罗斯的姑娘,学习汉语十年的她特意为自己取了一个又美又靓的名字——徐靓靓,五天博览会她天天到场,用中文、俄文、藏语三种语言向观众介绍博览会,她激动地表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深深的吸引着我,当今中国神奇的发展速度和强大的文化自信让我无比惊叹,我为能学习中文自豪,为能来中国留学自豪,我爱中国,我爱北京。”

文  案:赵雨暄
摄  影:肖   一、袁   野
编  辑:陆   晓

国家大剧院
国家大剧院官方微信,与您一起艺术改变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