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托克前旗聚焦“三大任务”建设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

文摘   2024-11-04 23:13   内蒙古  

近年来,鄂托克前旗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把生态建设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立足区域生态发展实际,科学谋划布局,分区治理、对症施策,紧紧抓住重点项目“牛鼻子”,统筹各方面力量参与和支持生态建设,集中资源,集中力量,推进草原过牧试点旗建设、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地下水超采区治理三大标志性工程,科学推进地下水和林业草原资源保护,努力把鄂托克前旗打造成为祖国北疆一道亮丽风景线。


一、在草原过牧试点方面。鄂托克前旗围绕“草”和“畜”两个矛盾变量,在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精细化养殖、智能化管理、品牌化增收方面促改增效。


(一)抓住“改革”关键,找准解决草原过牧问题“突破点”。严格执行“以草定畜、草畜平衡”政策,结合全旗实际制定了试点方案,明确了5个方面、17项具体措施,建成养殖棚圈1658栋,舍饲圈养牲畜7.5万只,牲畜出栏量120万头只,超载率下降到10%以下。积极推广少养、精养、良种繁育、短期育肥出栏技术和“一分六统(分户饲喂、统一品牌运营、统一品种改良、统一经营模式、统一养殖标准、统一疫病防治、统一屠宰销售)、肉羊三元杂交、羔羊不出圈”等饲养模式,在降低饲养成本的同时提升产出效益。探索建设生态“大牧场”,推行“统养共富”发展模式,打造智慧牧场100家。


(二)聚焦“草源”关键,夯实解决草原过牧问题“支撑点”。强化农牧民饲料自储能力,大力发展“饲草银行”模式,建设高标准草业园区,打造国基牧草大型饲草料集散交易中心,种植人工饲草66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21万亩、饲草料储备库20个。深入推进“三北”工程等重点生态任务落实,完成草原保护建设60万亩,种植柠条200万亩,全旗柠条面积达到300万亩,每年平茬柠条1万吨,年产草量3万吨,在增加饲草料储备和转化供应能力同时,使草原生态得到有效恢复。


(三)突出“产业”关键,抓好解决草原过牧问题“着力点”。倾力实施农牧业“十百千万亿”工程,推行“户繁企育”养殖模式,组建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6个,培育屠宰加工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5家、专业合作社555家,大力发展肉、奶、绒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产品就地转化率和产品附加值。主动融入“内蒙古味道、暖城多味”品牌计划,认证“二品一标”产品16个、名特优新农产品9个,“鄂托克前旗羊肉”品牌荣获“中国畜牧地理标志区域公用品牌保护奖”。


(四)强化“监管”关键,压实解决草原过牧问题“发力点”。严格落实“林长制”责任,整合执法力量,严厉打击偷牧、超载放牧等违规违法行为,进一步压实旗、镇、村三级联动监管责任。推进扁平化和网格化基层治理,将禁休牧纳入草原智慧化监管系统,配备草原监管员479名,建立“空中+地面、人防+技防”的巡护体系。


二、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方面。鄂托克前旗围绕“四水四定”要求,严格执行河湖长制,落实“严打、严查、严管、严审批”日常监管措施,健全完善农业水价和用水管理服务机制。


(一)牵住科学规划“牛鼻子”,突出抓好重点设施建设。全面精准掌握水浇地和种植户、机电井基础信息,制定印发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农业灌溉用水水费征收管理办法等7项制度文件,配套项目资金1840.6万元,建成信息化总控中心1处、分控中心4处。按照“先管大户”的原则,2024年先期推进300亩以上种植大户、100亩以上喷灌种植户和用水企业的水价综合改革,安装“井电双控”计量设备2400套,为试点改革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打好用水管理“组合拳”,深化农业水权、用水量有机统一。将水权依附于地权,逐户核发实名制水权证,采取阶梯水价制度进行管控,在超采区完成724眼灌溉机电井的水量分配工作并发放水权证。同时,对蓄意破坏井电双控设备的企业与个人拘留6天罚款5000元。对积极采取节水灌溉技术、调整优化种植结构的用水主体给予节水奖励,充分调动各类主体节水积极性。


(三)用好精准管控“金钥匙”,推广先进灌溉节水技术。完成无膜浅埋滴灌栽培75万亩,亩均用水量从改革前的300立方米减少到220立方米,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原来的0.62提高到0.64。同时,在超采区内完成休耕1.21万亩,压减地下水开采量266万立方米,并广泛宣传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政策和意义,增强农牧民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运用现代科技“新引擎”,搭建智慧水利服务平台。将信息化技术与水资源管理相融合,构建五大模块、29个功能的水利智慧化运行管理系统,探索建立第三方专业化托管的终端用水管理模式,采取“一图六化”的管理措施,为全旗用水调配和水利工程管理精准化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三、在地下水超采区治理方面。结合全旗产业发展优势,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水生态治理和农业水价改革三项举措,8月份敖镇和三段地两个超采区地下水位同比回升2.13米和4.8米。


(一)以“换”为突破点,推动取水方式从地下水向地表水转变。充分发挥地下水超采治理工程综合效益,投资近3亿元将无定河的水引入镇区,铺设输水管线129公里,推进农业、工业、生态用水等节水措施,年供水量能达到400万立方米。通过地表水及中水置换取水210万立方米,封闭生态绿化井67眼,减少开采水量320万立方米,为全旗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以“调”为着力点,推动农牧业从传统模式向精细化转变。科学制定了治理方案,明确了9个方面、14项压采措施,完成土地休耕1.21万亩,建设塑料拱棚617座置换轮耕土地5676亩,建成肉羊养殖棚圈22套、智慧高效节水高标准农田5000亩、膜下滴灌1000亩,兑现补贴资金1300万元,发放种养殖业、拱棚建设等贴息贷款2645万元,大力发展香菇、中草药种植、旱作雨养等特色农业3200亩,将超采区打造成集中连片的设施农业发展区,把粗放和落后的生产经营方式淘汰出去,达到减地、减水、不减收的目的,有效压减地下水开采量380万立方米。


(三)以“管”为切入点,推动用水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持续加强地下水监测预判,在超采区内设置了4眼水位监测井,进行动态分析监测,做到水位下降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理。加大联合执法和宣传力度,加强企业和农牧户非法取用地下水打击力度,依法封闭水源井441眼,拆除大型喷灌764套,加大农牧业节水和政策法规宣传,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农牧民群众节水和控水意识不断提高。


下一步,鄂托克前旗将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自治区、市整体安排部署,大力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在一产重塑方面持续发力,不断完善政策支持,强化工作举措,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科技创新和品牌带动增收,不折不扣的抓好草原过牧试点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巩固地下水超采区治理成果,紧紧抓住“三北”工程建设有利契机,加快毛乌素沙地防沙治沙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的实施,推动“二产带动一产、工业反哺农业”走深走实,为筑牢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贡献鄂前旗力量。





编辑:王菁

校对:周锦渊

审核:杨耀宁


鄂托克前旗人民政府办公室
“鄂托克前旗人民政府办公室”,一个“阳光、务实、高效”的政务信息发布平台,致力于展现旗政府办公室的卓效风采,凝聚全旗政府办公系统智慧,当好党政参谋助手,助力鄂前旗“四区”建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