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诗歌●精品荐读】2024年第46期(总第231期)

文化   文化   2024-11-16 06:01   安徽  


鹭鸶窝朝日

◎周启垠


雾没有散,夜即将隐身

把双手插在朝日里的弯腰,我想说

鹭鸶窝,这么好听的名字

鹭鸶窝,这么升上来的眼睛

让世界一下子就亮了

世界是从这里开始亮的

有着神明的光芒

看见和看不见都有交谈的嘴唇

在天地间永恒地翕动

这是六安大地,安徽大地,中国大地

一个人看见,更多的人看见

这朝日不再是照着苍茫人世

而是让天下朗朗,胸怀辽阔

清澈的眼睛

在鹭鸶窝随着朝日一起透亮

丘陵,湖水,杉树

树的影子被拉得很长,仿佛我的影子

仿佛我在这里看见

这是故乡曾经被忽略的地方

那古典的老石桥一直还在

以唐宋的天韵,魏晋的风度

在追溯中延伸,只有那流水哗哗

一直不想把朝日带走……


【诗歌鉴赏】此诗独特的视角,独特的风格,仿佛一处写生的风景别致而空灵,巧妙的诗歌艺术塑造,为诗意物象构建出内涵深厚的意境,细腻而流畅的笔触描绘,显露着触景生情的情怀,在诗意中前行,情随景生,景随情变,一幅诗情画意的图画,推送出安徽省六安市淠河湿地的一道大美风景,让人从中领略到生态环境的改善,大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象。诗作描绘的自然景观和流露出来的人文情感,具有深刻的哲理和情感共鸣。(文/陈怀)



鸟鸣如弦

◎阳光牧场


比河水更绿的是岸边麦田

我走过的时候一片葱茏


岁月悄悄来去,那时你抓不住

饱满稻穗像阳光的儿子

在微风中轻轻跳跃,活力四射


恍如飘舞的丝绸,以及

风中的笑脸,涂抹在

不为人知的墙角


我知道村庄有无限遐想

清新的乡路绿树成荫

树上挂满了花香,鸟鸣如弦


一只黄翅鸟站在枝头

另一只黄翅鸟从鸟巢探出头来

看到越来越近的山影


【诗歌鉴赏】鸟鸣如弦,岁月如歌,无限美好涂抹出幸福日子里的浓郁色彩,新农村的美丽画卷在诗意中铺展开来,乡野清新之气迎面而来。诗作情感饱满、热情,抒怀着对乡村美好事物的赞美,置身意境之中,情随境生,诗情画意的笔触勾勒着一幅唯美空灵的意象图。诗意清新、流畅,优美的旋律中诗意的韵味十足。(文/陈怀)



残秋

◎向元对


萧风遮住了天空,也遮住了那扇窗

余下鸟鸣散落枯丛间

一塘剩藕,入睡多时


孤影阡陌,隐约黄昏

鸿雁捎寄几多牵挂

乡思湿透了枕巾,也湿透了昨夜的梦


夕阳如血,覆盖荒野

偶尔。一片黄叶飘零

几声犬吠又拉长了乳名声


红枫染透天边,银杏金黄大地

沉重声和着沙沙响

一个寒颤,消失在茫茫的霜降


【诗歌鉴赏】残秋异样的风景,诗作赋予形象生动的比拟,和如梦如幻的意境氛围塑造,并通过细笔勾勒下的物象呈现,让残秋一样具有诗情画意,具有生命力特征和亲和力!从而达到引人入胜效果,让人去感悟残秋时节的特征留给人的诸多思考。如同开首:“萧风遮住了天空,也遮住了那扇窗”,意象构建与现实环境深度吻合,而意有所指的“那扇窗”,无疑成为诗意的切入点,打开了寻觅的窗口。(文/陈怀)



晒秋

◎乔茜


黄昏从山凹飘来

落叶失血

而你怀揣秋水的明镜认定

“成熟,才是秋天的真理”

于是一路隐忍,一路肃杀

一路饱尝风言冷语……

终于迎来证明自己的一天:

我的母亲第一个为你慷慨陈词——

她把早已藏好的

证据:那些大豆啊,玉米啊

花生啊,红辣椒啊……

一一搬出来,给蓝天看

给太阳看,给山川河海看

——秋天那颗温暖人间的心


【诗歌鉴赏】‌晒秋,晒出秋色,晒出秋天的收获,也晒出秋天农人喜悦的心情!诗作巧妙融入乡愁之意,用“成熟”添色,形成与“肃杀”鲜明的对比,从而也让温暖的笔调为所晒的秋意具有向好性,避免了秋天的愈来愈冷的寒意。拟人手法运用,使诗中意象事物有血有肉,具备人之情感,让人感动于所晒秋天的物象,美好、温暖,让人仿佛置身秋阳下,感受秋意盎然的活力和丰饶,感受色彩浓郁的乡土气息!(文/陈怀)



〔双调•水仙子〕含山运漕古镇速写

◎郑永钤


漕川渡口系行舟,米市盐仓近码头,明清黛瓦沧桑厚。倚夕阳绿水流,染霞晖客栈茶楼。美人靠,古蓼洲,画里都收!


【诗歌鉴赏】这首〔双调•水仙子〕由郑永钤先生所作,以精炼而富有诗意的语言,勾勒出了含山运漕古镇的独特风貌,展现了一幅充满历史韵味与自然美景的画卷。
首句“漕川渡口系行舟”,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古镇的水运繁忙景象。漕川渡口作为古镇的重要交通枢纽,船只在此停泊、出发,象征着古镇与外界的紧密联系和商贸的繁荣。
接着,“米市盐仓近码头”一句,进一步揭示了古镇的经济特色。米市和盐仓紧邻码头,表明这里曾是商贸活动的重要集散地,也反映了古镇在历史上对于物资流通的重要地位。
“明清黛瓦沧桑厚”一句,则将视角转向了古镇的建筑风貌。明清时期的黛瓦建筑,历经岁月洗礼,显得沧桑而厚重,这既是对古镇历史底蕴的颂扬,也是对古镇建筑风格的赞美。
“倚夕阳绿水流,染霞晖客栈茶楼”两句,通过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的交融,展现了古镇的宁静与美好。夕阳下的绿水,映照着客栈和茶楼的霞光,构成了一幅温馨而和谐的画面,让人感受到古镇的宁静与温馨。
最后三句“美人靠,古蓼洲,画里都收!”,则是对古镇美景的进一步升华。美人靠作为古镇建筑中的一种独特元素,古蓼洲则可能指古镇附近的一片水域或地名,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元素,都被巧妙地融入到了这幅画中。而“画里都收”一句,则是对整首曲子的总结,将古镇的所有美景都浓缩在了这幅画中,表达了作者对古镇美景的赞美和留恋。
这首〔双调•水仙子〕以精炼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含山运漕古镇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历史底蕴,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充满诗意和画意的古镇画卷之中。

《安徽诗歌》编委会

编委会(以姓氏笔画为序):
凡非子、王维勤、许  洁 、许三业、肖丁丁
陈   怀、高建国、晓  渡、 靳   生、蔡   永
校对组(以姓氏笔画为序):
他   乡、西木子、朱述云
阿   目、徐造文
朗诵组(以姓氏笔画为序):
于   洱、小   荷、开心果子、石   头
沐   一、雨叶子、李白的李、张   青
邵   梅、周惠芳、青   禾、明   璜
秋   心、荀琼芳、梧   叶、笑   溪
惊鸿无妍、雪如玉、葛云松、葛   锋
瑞雪丰年

投稿邮箱:anhuishige@163.com 




民间性  独立性  时代性

安徽诗歌
安徽诗歌,立足安徽,面向华人;安徽诗歌,以诗歌为主,兼顾散文诗等体裁;安徽诗歌,以诗为媒,让诗意生活触手可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