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与洋芋
研讨会结束后
大家照例走出书院
来到崖背上烧锅锅灶
在村里写诗
和从灶膛刨热洋芋
没有什么两样
诗人蹲在地埂边
吃烤洋芋
都土哩吧唧的
诗人与洋芋
越来越像一个娘胎里
出来的憨蛋蛋儿
看诗人冯兴桂壅洋芋
南华山下,洋芋生长
诗人墩实
刚写罢《风吹塬地》
诗人又壅起洋芋
面朝大地躬身
放下锄
把手伸进软土里
诗人触摸洋芋根茎
西海固天空下
遍地洋芋
与洋芋联在一起
诗人成为最大一颗洋芋
洋芋是杨河心上的命蛋蛋
如果你心上有解不开的疙瘩
没什么,能有杨河村
刚挖出的那颗洋芋大么
一颗洋芋就是你眉间的朱砂痣
就是那年的背篼里
唯一的彩礼与嫁妆
一颗洋芋就是褡裢里
唯一的盘缠,上了个口外
钱没挣哈你人回来唦
如果诉说,就让根对泥土
“花儿”对天空
洋芋对命蛋蛋,我对你
物产
都说老家古堡多,洋芋多,诗人多
在我们村
这些一样也不缺
三个土匪棒客
三个憨蛋蛋
三个家园守望者
我多次登上,并且写下古堡
盛满着花儿与古今
百年草木,一秋,复一秋
与其他地方不一样的是
这里的洋芋,诗歌
都比较土老冒
就像你看到的诗人
常常把诗歌种在大地上
而把洋芋写在诗行里
归去来兮
脚踏泥土,仰望
北国云天寥廓,唱“花儿”正好
丰收谣
十万山坡长洋芋
十万农民收洋芋
十万洋芋窖北方
十万洋芋下江南
十万尕妹漫“花儿”
十万憨哥写“少年”
十万诗赋在川野
十万情歌在心窝
唯有一颗洋芋
半绿着,半麻着
像一名诗人
在大地上守望秋风
燕子歌
积善之家,不但有余庆
还有屋檐下
总被鸿鹄小看的燕子
比起那些总依高枝的鸟儿
王谢堂前
农家小院
或者万里脚程
由燕子
停歇,筑巢,轻巧飞翔
不是北方逆子
也不是南国夜郎
身子微小,胸怀很大
燕子啊,我亲爱的燕子
把寥廓祖国
每寸天空与春泥
都当成宿命的家园
我们每个人都像杨河的燕子
一个杨河在杨河
乡村的杨河
谓之老家
一个杨河在银川
在兰州,西安,北上广
都市的杨河
两个杨河,千山万水
你是我的乡愁
我是你的天涯风筝
而杨河的燕子们
一生的命途,只是奔波在
一个杨河到另一个杨河的路上
埙声起
埙声起,杨河村顿时安静下来
夏寨湿地的水波涟漪起来
蒹葭苍苍起来
哥哥你吹埙
弟弟我今天手里没篪
只当一个倾听者
谁家俩儿无赖
尿在先秦的泥上
做成个哇呜,在我童年里轻吹
杏花盛开
爱情总在天涯
而杏花开遍杨河
沟沟屲屲
一个叫杏花的姑娘
从甘肃牛庆国的杏儿岔
跑到杨河来
问问杏花
杏儿岔一带
现在还苦不苦
牛庆国诗里说
早年的水苦得不能饮驴
再大声吼也得种地
杏花啊,你就嫁杨河村吧
好好盛开,从这里美醒
广袤的西北春天
杨河的麻雀好亲热
杨河村道
杨树上栖落着
一大群麻雀
像我早年外出务工
现已返乡的兄弟姐妹
这些麻雀的先辈们
也曾爬在拉水车上抢水
也曾无处觅食
悲情地逃离西海固
扒着火车上新疆
质朴的麻雀啊
其中的一只像认出了我
叽叽喳喳好亲热
荡漾
葫芦河谷的风
吹过夏寨湿地芦苇丛
芦苇荡漾
栖鸟荡漾
水波荡漾
目光荡漾
心荡漾
那么寥远的荡漾,在水一方
村名手记
杨河村无河
无河的地方叫杨河
老家的地名
就像早年穷苦人家
给碎娃娃起个美名叫富裕
村里土名
在村里,一些男人的名字
喊起来很顺溜
譬如:单三十,苏四十三,李五八
还有六十子,七十子,等等
八十岁的马八十
还能吃一老碗饭着哩
说话高喉咙大嗓子:
养下我时爷爷刚好八十岁
--孩子小名都由老人起
是村里老习俗
也有奶奶给孙女起名的
譬如:招弟子,引儿子,改花子
大概是那些奶奶们
感觉做个女人很辛苦吧
但不论爷爷还是奶奶
给孩子起官名都非常慎重
正如你经常叫的
--王耀祖,刘福强,田晋升……
有时候也很有仪式感
几辈人没念过书的武老汉
咬着牙花了个把
摆酒宴请秀才
大孙子起名叫尚书,小孙子叫尚文
村庄与少年
女知青一甩辫子
于是有了一条
悠长悠长的羊肠小道
知青返城,你也出走半生
却始终没有走出
那条山路长长
题李金山《牛气冲天》照
那么蓝的天
那么白的云
那么青的草
那么明媚的阳光
那么—
除了诗和远方
还有春天里
“牛气冲天”的主题摄影
眼里把牛照得比人大的人
心里会把人看得小么
--牛年正月初一
得有一张牛照
照照人心
--人群里凡崇拜人
都是:真牛
凡褒奖人
都是:一头好牛
凡祭祀人
牺牲的还是牛
牛马年,好耕田
不能亏了牛啊
学学照片中那个绵善男人
手里没有鞭子
以山为名
老叔李金山
老哥李西山
老侄李成山
三个资深羊把式
三个漫“花儿”的“少年”
三个好哥们
掐指一算
原来在我们村
很多男人都以山为名
比如官名:如山,守山,玉山
比如小名:山娃子,山蛋子,山鹰子
还有干脆官名小名叫成一样子:山山
出里人本就是大山一部分
那些寻找山脉的人
则是高出部分
地埂上的秋菊
如果梁峁是一页稿纸
那么在这道地埂
适合抒写情歌
野菊花蓬勃盛开
那是黄土地
长出来的一抹忧伤
天空寥廓,白云悠远
尕妹吆
我在秋天里孤单
诗人与葵花
诗人种下的葵花
终于丰收了
他是一把稼穑好手
收完以后
诗人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
诗人有所耳闻的是
秋风吹过山野
而几只喜鹊偷食葵花的
慌慌张张
是为诗人亲见
诗人却说:天下无贼
诗人把按劳分配
与按需分配结合地
恰到好处
--大葵花诗人吃
小的让小松鼠过冬
更小的留在田里
让虫虫牛牛们
来一次盛宴
再挑拣一些籽粒饱满的
储藏在书院里
大约在冬季
诗人准备约三五友
嗑瓜子,捣闲话
写一册:杨河村史记
或者诗记
回村
穆家营向南,就钻山了
一条小路曲曲又弯弯
过两道沟:
麻地沟,燕麦沟
在沟里担水,饮驴
扫毛裔的那些旧事儿
以及北里南里更多古今
被李成山李成东他们写进诗歌
而沟岸上挖洋芋,铲草根
弹口弦的父老乡亲们
在单小花文字里
面朝黄土,背朝天
对面子高同家掌掌子上的李金山
把牛呀羊呀,山呀水呀
咔嚓、咔嚓
吆进镜头里
比如那张
白云生处的鸦儿湾
就美到心窝窝里
回到村里
大岔里的老姑舅
满口“盐罐罐”方言
听起来好亲切
洋芋宴
“早上煮洋芋
中午洋芋煮
晚上改善,把洋芋切烂”
一边念叨着这几句古老的洋芋谣
一边剥着刚刚出锅的洋芋皮
丰满,烫手,那么馓
洋芋蛋曾是西海固人的救命蛋
有一碎背篼洋芋
就能娶上媳妇
就能在滥泥河重复
--种洋芋,吃洋芋,攒洋芋
娶媳妇,养娃娃,种洋芋--
这种宿命般的光阴
传宗接代
再薄的地也能长洋芋
再穷的人也能翻过身
土豆变成金豆了
滥泥河变成青山绿水了
餐桌上也七碟八碗的
但好吃不过洋芋
西海固味,原来就是纯正的洋芋味
过木兰书院偶书
从西吉县到西吉滩
从西吉滩到西吉县
乡间道上。蓝天,白云,绿树
还有一线文脉
木兰书院正在黄金分割点
在这里,我想写一写
有关稼穑,乡贤,新儒
却不敢落笔
穆家营之郊,静净且神性
那是清风吹书案的地方
那是史静波写过的杨家庄
编委会(以姓氏笔画为序):
凡非子、王维勤、许 洁 、许三业、肖丁丁
陈 怀、高建国、晓 渡、 靳 生、蔡 永
校对组(以姓氏笔画为序):
他 乡、西木子、朱述云
阿 目、徐造文
朗诵组(以姓氏笔画为序):
民间性 独立性 时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