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丨义仓和它的朋友们:一个社会组织发展的成都样本

2024-11-20 17:15   江苏  
9月,好公益平台邀请中国网、人民政协报和中新社四川分社等多家主流媒体记者实地走访平台优质公益项目爱有戏·义仓,希望通过实地走访,帮助记者深入了解以义仓为代表的公益项目在“睦邻友好,守望相助”的现代善治社区发展和建设方面的成功模式和经验,推动媒体发布优质报道。

爱有戏的刘飞介绍义仓的子项目“一勺米”活动。“一勺米”通过向爱心家庭募集米和其他生活物资,捐赠给爱心家庭。捐赠物资可以是一勺米、一斤水果、一斤面,又或者是捐赠一小时时 间参与志愿服务。陈维松 摄

当成都市爱有戏社区发展中心(以下简称爱有戏)的创始人刘飞在2011年看到义仓的项目阐述时,她说当时自己马上起了鸡皮疙瘩,“这就是我想做的事啊。”回到成都后,她和爱有戏的同事们把义仓做到了今天。
义仓的概念源于隋朝,见于《隋书》:“平见天下州县多罹水旱,百姓不给,奏令民间每秋家出粟麦一石已下,贫富差等,储之闾巷,以备凶年,名曰义仓。”
2010年,江西吉安新圩镇毛家村青原色创新实验室推出了“义仓一勺米”计划,标志着现代义仓的创立。2011年,爱有戏引进义仓,义仓开始了在成都发展。

9岁的夏筱曦在母亲胡国琼(画面左)陪同下,和12岁的梁婷喻(画面右)一起组队参加“一勺米”公益挑战活动。爱有戏在成都推出了“一勺米”公益挑战活动,通过邀请社区儿童及家长以公益挑战赛的形式,敲开陌生邻居的家门募集一勺米,同时邀请邻居参与分食百家粥的活动。以此改变邻里关系疏离的现状,推动邻里交流与互动,激发邻里互动的意愿。陈维松 摄

夏筱曦在一居民区楼道里敲门。“一勺米”公益挑战活动对参与的志愿者做了周到的培训,从敲门方式到问好礼仪,从怎么向邻居表达自己在做什么到他需要怎么做,从邻居欣然接受或婉言拒绝的志愿者反馈,都做了全面的话术设计。陈维松 摄

梁婷喻拿着米袋接受捐赠的一勺米。“一勺米”公益挑战活动设计了“工具包”,为参与者准备了开展活动所需的各类物料,包括用于奖励给挑战成功参与者的证书,用于指导初次参与活动的人们开展倡导行动的指导手册、用于开展入户募米行动时让邻居了解在做什么的PVC板和用于收集邻居所捐赠的大米的米袋。陈维松 摄

“一勺米”公益挑战活动限定在一小时内完成十户居民的一勺米捐赠,完成任务的孩子们回来后将募集的大米装入木桶里。这些大米将在当天下午由入户志愿者们捐赠给确定的捐赠对象。陈维松 摄

胡国琼展示了女儿夏筱曦的志愿服务记录表。这个暑假,夏筱曦的暑假基本都是在参加各类公益活动中度过的。在母亲看来,让孩子接触这些活动,能培养她的社会参与意识,提升社交意愿和能力。“一勺米”公益挑战活动设计多针对亲子家庭,初衷就在于能更好地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公共生活。陈维松 摄
成都的锦官驿街道,诞生过中国最早的纸币交子,诞生过曾是成渝古驿道起点的锦官驿。如今,这里的义仓善举也备受关注。
爱有戏首先开始在锦官驿街道(时为水井坊街道)的水井坊社区开展了一勺米活动,为困难家庭募集食用品、日化品、衣物等基础生活物资,由此建立了义仓小站 ,方便爱心物资存放和流通。随后在不断探索中,义仓项目从一勺米活动开始,又开发了义集、义仓学苑、义坊,致力于建立有温度的社区关系网络。
在刘飞看来,义仓是非常值得继承的中华慈善文化。“义仓强调的是居民共同参与,通过义仓、义集等活动把公共参与变成一种习惯,营造社区互助的文化,让互助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把维护公共利益变成每个人的习惯。”

“一勺米”公益挑战活动上的夏筱曦看着任务表。现在的孩子们虽然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但是精神世界越来越贫瘠。生活中充满的各类游戏、动漫,让孩子们的头抬起来的少了、笑容少了、交流少了。排除深处高楼住宅的因素,我们的社区是不是缺少点什么?“一勺米”也许给这个问题提供了一种答案。陈维松 摄

志愿者许平拉着“一个观众的剧场”工具包,前往新乐北巷新北社区的空巢老人陈秀芳家中。“一个观众的剧场”也是义仓的子项目,针对社区空巢老人缺少关怀的需求,通过动员社区志愿者以文艺服务(表演节目)+支持陪伴(唠嗑聊天)的形式,缓解老人的孤独寂寞,促进老人与社会的联结,推动邻里互助及养老发展。陈维松 摄

许平在给陈秀芳量血压。“一个观众的剧场”志愿服务队至少由5个小队组成,并配一个督导支持人员每个志愿者小队由3人组成,每月去2次,每次看望两户。陈维松 摄
8岁的王六一给陈秀芳老人表演。“一个观众的剧场”项目与社区文艺志愿者相结合,志愿者们走进孤寡、空巢等特殊老年群体家中,以艺术表演的形式,一对一、面对面为老人们带去邻里的关怀,带去心灵的慰藉。为老人们表演歌曲、舞蹈、京剧、快板,只要老人们喜欢什么他们就学什么、就演什么。陈维松 摄

9岁的张灵茜给陈秀芳老人表演。她和王六一都经常跟着家里的老人一同走进空巢老人家里,给老人现场表演,陪老人聊天唱歌。陈维松 摄

陈秀芳因患类风湿手指关节变形,许平带着两个孩子给她按摩。“一个观众的剧场”的项目强调对空巢老人的音乐治疗、舞蹈治疗和社区照顾,对志愿者有详尽的入户服务要求,强调以需求为主,表演形式的准备尽可能多元化,并可根据服务对象需求在服务范畴内提供陪伴、家政、健康等方面服务。陈维松 摄

表演完后的两个孩子和陈秀芳老人自拍合影。陈维松 摄

爱有戏的社工将当日上午的“一勺米”公益挑战活动募集的大米送给陈秀芳老人。陈维松 摄
多年关注义仓发展的四川省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郭虹表示,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义仓,它是一种参与式的居民互助,是很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手法,是居民能够很快接受同时喜闻乐见的一种社会参与的形式,也是开展社会动员、进行社会教育的一种很好的形式和方法。
郭虹表示,现代社会是一个陌生人的社会,城市小区的很多居民彼此之间是陌生的,缺乏公共生活参与的空间和渠道。“怎样把一个陌生人的社会变成一个熟人社会,需要更多的公共活动。义仓这种社会工作的形式,能让更多的居民走出家门来参与,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产生相互交流。”
郭虹认为,义仓能在成都生根发芽,得益于成都市对社会组织发展培育的制度设计。“在制度设计上,成都市做了10余年的社区营造,以社会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组织,这里有义仓的产生和发展最好的土壤。成都的社会组织是政府和居民之间的桥梁,让居民对公共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得到了保障。”

76岁的高焕云来参加爱有戏的“义集”,和刘飞及其爱有戏的社工们拥抱谈笑。“义集”同样是义仓的子项目,是基于对筹集的社区互助物资可持续利用的思考而形成的公益市集。陈维松 摄

高焕云在“义集”上销售自己做的小摆件挂件。“义集”招募爱心企业、爱心商家、爱心居民成为摊主,售卖物品后将全部或部分利润用于购买爱心生活物资,如米、油、盐等,再将其纳入爱心仓库,并捐赠给社区内有需要的贫困人群。陈维松 摄

高焕云当了30多年的老师,2001 年退休后在街道教老年人用 BB 机和拼音手机等,又在街道关工委和锦江区关工委工作 5 年,成为一名爱心志愿者。2013 年起,她开始参加锦江区的爱有戏的“义集”活动。陈维松 摄

高焕云带来了自己从2013年至今的100多张义仓捐赠收据,从水井坊街道到肖家河街道,只要有“义集”活动,她都会参加。陈维松 摄

高焕云的老家在辽宁,年轻时随丈夫一同到成都工作生活。在她看来,“义集”是一个传递爱心、倡导互助的集市,可以提升社区邻里互助、友爱互帮氛围,参与这样的活动很有社会意义。陈维松 摄

“义集”的举办场所在“爱乐园”,前身是晨辉社区“金角银边”的闲置空间。这里设置了创享生活馆、全龄生活馆、社会工作服务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社区发展支持治理中心、社区全龄美育中心、科学中心、非遗中心、社区美中心九大功能分区,完备设置满足了全龄段居民生活需求。陈维松 摄
通过不完全梳理,2009年以来成都市出台的各项有关社会组织的规章制度,能看出义仓在成都立足的政策土壤:
2009年底,成都市出台《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制度的意见》,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以建立城乡均等化公共服务保障体制、健全全市公共服务体系为目标。”
2010年初,成都市颁布《促进社会组织发展的意见》。成都锦江区开始试验“孵化器模式”,实行登记备案双轨制。对暂不符合审批登记条件的社会组织,只需在所在街道社区备案,即可享有开展“合法”活动的身份,通过活动“孵化”成长到符合条件后即可登记注册。
2011年,成都市出台《成都市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城乡社会建设五大实施纲要(2011-2015年)》,提出要“制定社会组织发展规划”“深化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制度改革”"制定社会组织发展扶持政策”“积极推进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建设社会组织孵化平台和信息平台”“加强社会组织队伍和社工队伍建设”。
2011年10月,成都市印发《关于加快培育发展社会组织的实施方案》,明确“成立社会组织发展基金会”,“建立社会组织孵化园”,“编制发布《社会组织设立导向目录》”,“建立社会组织信息网”以及“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等具体的政策措施,从而使得成都市社会组织培育更具持续性和规范性。
随着“义集”实践的深入和发展,“义集”演化成社区文化性景观或者社区生活性节日。在“义集”上,会开展多种多样的舞台活动,来宣传义卖行动。四川广播电视台主持人汪希在“义集”上主持社区居民的文艺表演活动,作为义仓资深志愿者,他已经参与义仓志愿服务约 5 年。陈维松 摄

“义集”活动结束后,汪希和爱有戏的社工们到83岁的独居老人孟淑清家中捐赠从义集获得的爱心物资。孟淑清是锦华路街道巡访的对象,高龄独居,腿脚不方便。爱有戏的社工和志愿者会定期上门,送去义仓募集的爱心物资。陈维松 摄

作为成都市社区志愿服务推广大使,成都市十佳志愿者,汪希在2018年接触到义仓项目后持续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向困难群众捐赠物资、走访慰问、演唱志愿服务相关歌曲、主持志愿服务活动,逐渐成为一名义仓资深志愿者。陈维松 摄

孟淑清老人的家中安装了包括烟雾警报器在内的各种监测和报警装置,子女和社工可远程监控独居老人的生活状况。陈维松 摄

爱有戏的社工把自己的联系方式留给了孟淑清老人。陈维松 摄
2012年,成都市出台《成都市社会组织评估管理办法》,通过对社会组织的评级来强化社会组织的建设,真正树立社会组织的品牌,增加社会组织在政府购买中的竞争力以及所提供的服务产品的高质量。
2013年11月,成都市政府发布《成都市关于做好2014年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规定“将社会工作引入社会救助服务领城,为低保家庭提供心理疏导、日间照料、病惠护理、社会融入、促进就业等方面的服务”。

位于锦官驿街道水井坊社区的“义仓小站”,也是成都最早的义仓爱心仓库,它倡导社区内的居民持续性地定期将小额生活物资捐赠到“义仓小站”,也鼓励居民捐赠时间提供志愿服务。陈维松 摄

位于锦官驿街道水井坊社区的“义仓小站”,也是成都最早的义仓爱心仓库,它倡导社区内的居民持续性地定期将小额生活物资捐赠到“义仓小站”,也鼓励居民捐赠时间提供志愿服务。陈维松 摄

义仓小站接收非现金的小额捐赠,包括A类(旧物资)、B类(食品)、C类(洗化品)、D类(时间)。爱心家庭可以选择一个月捐赠一袋米,一桶油,一支牙膏,一袋盐,半小时时间等。义仓中没有绝对的受助与施助,每个人都生活在社区的共同体中,每个人用自己的方式参与社区建设,都能在义仓中感受到尊重、平等。陈维松 摄
成都高新区肖家河街道民生办主任周明菊是早期义仓发展的亲历者。在她看来,在政府职能与社会管理、市场服务之间存在“空白地带”,而社会组织可以填补这些空白。“当时我们的想法就是,专业的事情一定要交给专业的机构做。我们提倡的是政府搭建平台,通过购买服务等形式,让社会组织连接更多的资源,请专业机构针对个案进行专业的跟踪服务。”截止到2019年,肖家河街道孵化成功的社会组织达到120个。
2013年起,爱有戏发起了全国义仓学习网络,传播义仓工作方法及经验。目前义仓发展网络学习机构已有932家,参与行动188家,覆盖全国97个城市。义仓案例被《全国社工师统一考试教材》收录,多个案例进入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MSW案例集。
刘飞强调,义仓不仅是一个活动,不仅是一类服务,不仅是一个项目,不仅是一个平台,更是一种精神。义仓的所有参与者,从政府官员到社区居民,从社工到志愿者,联系的纽带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奉献精神。“它是一项基于推动社区互助,让居民更有幸福感、人与人之间更有人情味的系统性社区公益行动。”


  本文来源:“好公益平台”、社区工作参考

睢宁社会工作
加强党对社会工作的全面领导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