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代表着冬季的开始,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草木凋零、蛰虫休眠。
立冬已至,寒风轻起,万物收藏。让我们以一颗温暖的心,在内江师范学院迎接冬日的第一缕阳光。
水面初凝,未至於坚。此时水已经能凝结成冰。身体调理应顺应天时,适时增添衣物,防寒保暖。
土气凝寒,未至与拆。土地开始冻结,此时大地封寂,万物开始蛰伏。人也应该恬淡泰然,避免过度疲劳,饮食可酌情补养。
天渐寒,水成冰,地上开始封冻。野雉不见,古人认为野雉化身为蛤。立冬过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此时人应避免情绪过于波动,减少户外活动和体力劳作。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冬季也是享受丰收的季节。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古时农民劳动了一年,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顺便犒赏一家人的辛苦。便在立冬这天杀鸡宰羊或以其他营养品进补。
在中国北方地区,有立冬节气吃饺子的习俗。人们认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冻。此外,饺子谐音“交子”,意指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
立冬之日开始酿黄酒,是绍兴传统的酿酒风俗。冬季水体清冽、气温低,可有效抑制杂菌繁育,又能使酒在低温长时间发酵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风味,是酿酒发酵最适合的季节。因此绍兴人把从立冬开始到第二年立春这段最适合做黄酒的时间称为“冬酿”,祈求福祉。
相传在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在湖南为官,在他辞官归乡的时候,看到南阳的百姓们饥寒交迫,甚至都冻伤了两只耳朵。此时正是冬季,伤寒流行,许多百姓衣不蔽体的,张仲景于心不忍,就地搭建了一个医棚,收治这些穷人。他用一些羊肉、辣椒和驱寒的药材一起熬制,再用面皮包成耳朵的形状,煮熟后分给穷人吃,吃完后,大家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立冬和冬至,人们都会把面皮捏成耳朵形状,包上馅煮汤吃,久而久之,就成了现在立冬吃饺子的传统了。
冬季进补应补肾。
可多吃黑色补肾的食物,例如黑豆、黑芝麻、黑木耳等;
气虚者可适当吃些黄芪、党参、太子参、山药、大枣等补肾食物;
阳虚怕冷者应忌食生冷,可多吃牛羊肉、龙眼肉、南瓜、韭菜、芹菜、栗子等补肾食物;
阴虚者忌食温阳燥热食物,可多吃甘凉润燥食物,如鸭肉、牛奶、鸡蛋、鱼肉、芝麻、蜂蜜、百合等。
冬保四暖,即要做好头、脚、腹、背的保暖工作。
头部受凉,容易头痛头晕,出门可戴帽子,做好头部保暖;
寒从足生,脚不冷则身不凉,可经常热水泡脚,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即可;
天冷风大时,腹部最易受寒,特别是脾胃虚寒的女性更应注意。可多穿衣物保护腹部。背部是阳中之阳,风寒易通过背部入侵,导致疾病发生,老人、儿童及体弱多病者更应注重背部保暖。
立冬
冬季适当运动可以让身体产热,但冬季户外温度低,不适宜室外运动和过早外出晨练。
可选择室内运动或体育馆内运动。
进行户外运动时需做好防寒准备,戴好手套和口罩,避免手部、脸部受冻。
可多做一些有氧运动,如慢跑、羽毛球、滑雪、八段锦、太极拳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达到御寒的效果。
《立冬日作》
宋·陆游
室小财容膝,墙低仅及肩。
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
寸积篝炉炭,铢称布被绵。
平生师陋巷,随处一欣然。
《立冬夜舟中作》
宋·范成大
人逐年华老,寒随雨意增。
山头望樵火,水底见渔灯。
浪影生千叠,沙痕没几棱。
蛾眉欲还观,须待到晨兴。
告别黄金璀璨之秋,喜迎银装素裹之冬,那份蕴藏其间的银白色柔情,似乎在演绎一曲新的浪漫之歌。
空气中的冬意翩跹而至,如薄暮般轻抚一片烟火香。冬季伊始,寒风已至,万物始藏,编织一个关于未来的梦想,静候来年绽放。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时节不居,万物有序。冬是贮藏,也是企盼,冬是蛰伏,也是希望。一岁一枯荣的物候变化里,包含着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时光不疾不徐脚步不慌不忙,让我们张开双臂拥抱冬日暖阳,默默积蓄把梦想点亮的力量。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招生助理 任欣悦 史鉴达
初审:招生助理 柯跃 王思琴 淳正 黄鑫雨 李冰冰
再审:康雷 陈海玲 陆露
终审:肖星星
联系电话:0832-2340613 0832-2341356
招生网:https://zs.njt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