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Direct Evidence for Microbial Regulation of the Temperature Sensitivity of Soil Carbon Decomposition
期刊:Global Change Biology
影响因子:13.2
发表时间:2024
1.参考文献:Pei, J., Fang, C., Li, B., Nie, M. and Li, J. (2024), Direct Evidence for Microbial Regulation of the Temperature Sensitivity of Soil Carbon Decomposition. Glob Change Biol, 30: e17523.
2.研究背景
l土壤是陆地生物圈最大的碳库,微生物分解土壤碳每年向大气释放大量CO2,影响气候变暖。但土壤有机碳(SOC)分解温度敏感性(Q10)的调控机制尚不清楚,限制了对土壤碳循环反馈的预测。
l底物、土壤理化保护和微生物被认为调节Q10,但它们的影响难以区分,因为存在相互作用,微生物对Q10的调节作用受土壤理化性质和底物变化影响,难以直接确定。
3.研究目的
l明确土壤理化保护、底物和微生物在调节土壤碳分解温度敏感性(Q10)中的各自作用,特别是解决它们之间相互混淆的影响,以更准确地把握土壤碳分解过程对温度变化的响应机制。
4.科学问题
l土壤理化保护、底物和微生物如何单独及相互作用影响Q10?能否通过实验设计有效区分这些因素对Q10的调控作用?
l微生物群落的变化如何直接影响Q10,其与微生物丰度和群落组成有怎样的关系?
l底物和土壤理化保护对Q10的影响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若为间接,其通过何种途径影响Q10?
5.实验材料与方法
实验设计
l采样点描述和土壤采集:沿中国东部 5000 公里南北样带采集 7 个森林生态系统的土壤,包括热带、亚热带、暖温带和寒温带森林,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特性等。
l长期土壤培养实验:用浙江站点土壤混合后进行 4 年培养,定期调整湿度,在 0、1、2、3、4 年进行破坏性采样,分析土壤性质和微生物群落变化。
l微生物互移植实验(MRTEs):对样带土壤和培养土壤进行实验,制备微生物接种物和灭菌土壤,构建微宇宙,在不同温度下培养,测定Q10,评估微生物群落和底物对Q10的影响。
l团聚体破坏实验(ADEs):对样带土壤和培养土壤进行实验,一部分土壤制备接种物,另一部分干燥后粉碎或不粉碎,灭菌后接种微生物,测定Q10,比较粉碎和未粉碎土壤的Q10。
l土壤理化保护分析:测定样带土壤和培养土壤的团聚体保护和矿物保护,分析 SOC 浓度。
l微生物特性分析:用磷脂脂肪酸(PLFA)分析评估样带土壤和培养土壤的微生物丰度和群落组成,计算真菌与细菌 PLFAs 的比例(F:B)。
l统计分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一般线性模型分析Q10与其他因素的关系,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多因素交互作用,比较 MRTEs 和 ADEs 中Q10的响应比(RR)。
图1 概念图显示了区分物理化学保护、底物和微生物群落对 SOC 分解温度敏感性的直接影响的方法。(a) 对于第一个实验,通过沿 5000 公里纬度横断面从七个地点收集土壤,产生了物理化学保护、基质和微生物群落的差异。(b) 对于第二个实验,通过进行 4 年的培养实验产生物理化学保护、基质和微生物群落的差异,并使用 0 年、1 年、2 年、3 年和 4 年孵育时间点的土壤。
6.结果与讨论
l研究通过实验直接分离了微生物群落、底物和土壤理化保护对Q10的影响,发现微生物群落变化显著影响Q10,底物和理化保护差异无显著影响,为微生物调节Q10提供了直接证据,是理解土壤碳 - 气候反馈机制的重要进展。
lQ10与微生物丰度和群落组成有关,高纬度土壤微生物丰富且真菌栖息地碳底物丰富,真菌可能在温暖环境中减缓土壤碳损失,气候变暖可能改变微生物群落影响土壤碳 - 气候循环反馈。
l底物和理化保护与Q10的关系可能是间接的,通过调节微生物群落起作用,底物和微生物群落有时解耦,使用底物预测Q10可能不准确。研究结果为土壤生物地球化学模型提供了依据,理化保护和底物对Q10有强间接影响,测量相对容易,纳入模型可能有助于预测土壤碳 - 气候反馈,但气候变化下微生物利用土壤碳库复杂,仍需进一步研究。
图2 SOC 分解 在不同位点对外部来源微生物群落接种的温度敏感性的响应比 (lnRR) 的自然对数。
图3 微生物群落和聚集体保护对 SOC 分解温度敏感性的影响(Q10)。
图4 SOC 分解(Q10)在不同孵育时间对外部来源微生物群落接种的温度敏感性的响应比。
图5 微生物群落和聚集体保护对 SOC 分解温度敏感性的影响(Q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