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亲爱的读者,微信即将改版,以后只有星标用户才能收到每日的文章推送,麻烦尽快点击下方卡片,先点关注,然后再添加星标⭐就可以了
导读
亲爱的读者,微信即将改版,以后只有星标用户才能收到每日的文章推送,麻烦尽快点击下方卡片,先点关注,然后再添加星标⭐就可以了
00年老两口凑7万送女留学,21年未见,临死才知女儿成为德国教授
2000年,辽宁一家将全部希望寄托在了他们的独生女曹茜身上,为了让她有更好的未来,父母借凑了7万余人民币支持她出国留学。她却彻底断绝了与父母的联系,甚至在老两口生病和去世的时候,她也没有回国一趟。
究竟是什么样的矛盾和分歧,让一个女儿选择将自己与亲人切割,甚至在最需要她时不闻不问?
曹茜是刘玉红和曹肇纲夫妇的掌上明珠。尽管家庭条件一般,但他们对这个独生女儿的宠溺之情溢于言表。在当时“重男轻女”的社会环境下,决定不再要第二个孩子的决定显得颇为少见。
这种宠溺也带来了巨大的期望。她常常听到的一句话是:“你一个女娃,要是再没有出息,我们全家都得被人笑掉大牙!”
据曹肇纲回忆,女儿从小就表现出非凡的学业成就,收获了一张张奖状,挂在家里土墙上,成为家庭的骄傲。这个优秀的女儿似乎并不常与父母分享内心的想法,沟通的渠道显得有些狭窄。
随着时间的推移,曹茜走进了人生的分岔路口——高考志愿的选择。她怀揣梦想,志愿书上写满了遥远南方的大学名称。
在曹肇纲和刘玉红的眼中,这似乎是一个不切实际的决定。他们希望女儿就读本地的学府,远离家乡或许会带来太多不确定性。他们的设想是,曹茜可以选择一所本地的学校,学成后成为一名轻松体面的老师。
胳膊拗不过大腿,曹茜最终在家门口选择了辽宁师范大学,为了一个更为自由的学业发展,她在大二时首次向父母提出了出国留学的愿望。
曹茜努力地为自己的决定辩解,她告诉父母,考试成绩不如人意可能会影响毕业,而出国留学则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再为毕业发愁。
曹肇纲和妻子在这个问题上陷入了犹豫。一方面,出国实在太遥远,难以照顾到女儿的生活;另一方面,出国留学费用昂贵,两人根本无法负担这么大的开支。为了女儿的学业,两位父母最终选择了借钱支持曹茜的留学梦想。2000年,曹茜带着7万多块钱搭上了通往德国的飞机。
这一去,一家人的团圆机会就此消失。曹茜刚刚出国的前三年,她只给家里写了两封信,父母也曾回过信。由于地址遗忘,联系变得越发困难。
曹茜在国外的生活并不容易,每次给家里打电话,无一例外都是为了要钱。面对女儿孤身在异国他乡的处境,刘玉红和曹肇纲不得不向亲戚借钱,直到第四个电话后,家里已经背负了近十万元的债务。
2003年,曹茜给家里打了第五个电话,但这一次却带来了一场无法挽回的变故。曹肇纲在电话里大声责备:“死哪去了,也不知道给家里回个电话。”刘玉红责怪丈夫说话太冲,表示下次一定要好好和女儿聊聊。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电话竟然成了一家人最后一次通话。
曹肇纲和刘玉红,在农忙的田间,常常心神不宁地盼望着女儿的电话响起。这等待,已经持续了十几年,每一声手机铃声都让他们的心跳加速,满怀期待。田间的劳作成为了一种等待的背景音,劳作中的他们时刻关注着手中的手机,盼望能听到女儿的声音。
这长达十几年的等待并非只有期盼。两位老人曾陷入过担忧的深渊,时常在心头担心女儿是否发生了不测。这份担心推动着他们不辞劳苦,多次向德国大使馆求助。
他们寄出了无数份寻找女儿的信函,希望能够从远方传来消息。每次的回音都是冰冷的沉默。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中,唯一获得的是一个已经失效的电话号码,仿佛是时间的残酷玩笑。
即便是德国警方也曾发布了多个寻人启事,将女儿的照片和信息散布在各个角落。这些寻人启事似乎成了徒劳的呼喊,没有带来女儿的消息。曹肇纲和刘玉红,用他们的坚持,执着地追逐着一丝希望的踪迹,却发现希望仿佛越来越渺茫。
2018年,曹肇纲和刘玉红年事已高,生活渐显不易。政府提供了一项独生子女去世的补贴,由于一直无法确定曹茜是否仍在人世,这项补贴一直无法申请。
有人告诉老两口,曹茜已经加入德国籍,激起了他们对女儿去向的更深层担忧。他们猜测,如果女儿真的加入了德国籍,国内的户口就会被注销,这让他们更加确信女儿可能陷入了一场无法预料的困境。
刘玉红夫妻一直不愿相信女儿会抛弃他们。在他们的记忆中,女儿一直是“听话、懂事”的孩子。多年来一直未能找到女儿的消息,使得两人的心情从最初的担忧女儿的幸福转变为对女儿是否还活在人世的担忧。
2020年,曹肇纲被确诊患有肾癌,而刘玉红也不幸查出患有乳腺癌。生病的他们更加迫切地想见到女儿,即便只是知道女儿的生死也成。于是,他们在大连晨报上刊登了寻女启事,呼吁社会各界的支援。
德国汉堡领事馆得知消息后,在当地扩大了搜寻范围。在德国,通过与报社和辽宁同乡的合作,他们终于找到了与曹茜认识的一个大学生,顺着曹茜的生活痕迹,为这对老夫妻找到了一线希望。
曹茜年轻时与父母之间积怨深重,据说曾经厌倦了家庭的束缚,不愿再与父母保持联系。回顾2004年,曹茜曾短暂回国,却在上海的12天里避开了回家的踪影。这一时期,她的生活似乎并不需要父母的关心,而她的名字也已经被岁月淡化,融入了异国他乡的平凡生活。
经过17年的苦苦等待,曹肇纲终于得知女儿的消息。在记者的询问下,他恳切地请求能否给女儿打个电话。曹茜的回应却是决然的拒绝,她表示不会回去,也不想再与家人有任何联系。
得知女儿不愿联系的消息后,曹肇纲并没有怨言,只是淡淡地说:“曹茜太犟了,不会主动打电话的。”他向记者转述,他并非期望曹茜承担养老责任,只希望她过上自给自足的生活。
最终,这通电话未能成功接通。2020年末,刘玉红和曹肇纲相继离世。即便远在德国的曹茜得知这个消息,她也未曾回到中国,送别父母的最后一程。
当记者问及曹茜为何对父母如此憎恨时,她只是冷漠地回答,是因为父母的掌控欲太过强烈,她渴望逃离那个过于束缚的家。
在曹肇纲和刘玉红的心中,女儿曹茜一直是他们生命中的骄傲。他们对女儿的学习非常看重,将女儿的未来寄托在稳定的工作上。为了让曹茜有更好的发展,他们甚至不惜借贷巨款,支持女儿赴国外留学。对于这对老夫妻而言,女儿的成功不仅是对他们辛勤付出的回报,更是家庭幸福的象征。
在曹茜眼中,这些期望成为了她生命中的枷锁。高考改志愿,父母的期望和压力逐渐让曹茜感到窒息。小时候,她对于父母的沟通显得不情愿,渐渐远离了家庭的核心。
20年的漂泊生活让她对家庭和父母的联系逐渐淡漠。17年的断联,即便偶有联系,也缺乏对父母近况的问候。她似乎在寻找自由的过程中,选择了生命中的孤独。
曹茜所追求的自由,是否意味着生死不见面,不再问候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