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亲爱的读者,微信即将改版,以后只有星标用户才能收到每日的文章推送,麻烦尽快点击下方卡片,先点关注,然后再添加星标⭐就可以了
导读
亲爱的读者,微信即将改版,以后只有星标用户才能收到每日的文章推送,麻烦尽快点击下方卡片,先点关注,然后再添加星标⭐就可以了
苏轼吹捧妓女,写下一首诗,前两句很一般,后两句封神
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宋代,有一位独具魅力的文人,他就是苏轼,被誉为整个时代最富有人格魅力的人。
传世之作《蓼花洲闲录》中,高文虎描绘了苏轼的博爱之情:“苏子瞻泛爱天下士,无贤不肖,欢如也。”这位文士不分贵贱,视人如己,展现出一颗宽广的胸怀。
苏轼自己曾言:“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悲田院乞儿。”这里的“悲田院”是当时的救济院,而苏轼之所以能与那里的乞丐平等相待,正是因为他内心深处的博爱和善良。
苏轼的博爱之心引起了他弟弟苏辙和妻子王弗的多次劝诫。他们不止一次告诉苏轼,要谨慎选择交往的人,不能把心全然交给每一个人。
苏轼却如此回应:“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他不计较门第贵贱,只以性情为友,甚至不分官宦之高下,与达官贵人、流浪儿、乞丐、伎女平等相待。
这样的性格使得苏轼成为了三教九流皆愿结交的对象,赢得了众多粉丝。这样的性情在政治舞台上却易招惹是非。
元丰二年,苏轼在文章中吐露牢骚,与朋友唱酬时发表抱怨,却被人抓住把柄,触发了“乌台诗案”。这一桩政治风波,成为苏轼博爱性格的一次考验,也让他深刻体会到,在政治漩涡中,博爱的美德有时却成为被利用的弱点。这是一个博大而复杂的人生故事,充满了情感的纷繁和人性的曲折。
黄州城内的宴席上,苏轼坐在宾客之间,丝竹声在夜空中悠扬回荡。宴席的灯火辉煌,人们欢声笑语,一片繁华的景象。
苏轼眼神中透露着豁达和悠然,他的心情愉悦而宽广。五年的黄州岁月,虽然被贬,但却成就了他内心的升华。在这个看似荒凉的地方,他找到了创作的巅峰,也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这天的宴会特别热闹,苏轼的老友们纷纷前来,饯别之情浓烈。东家为了增添宴会的娱乐性,特地请来了黄州城内几位才艺出众的歌伎。
歌伎们身着艳丽的衣裳,在灯光的映照下,宛如仙子下凡。她们纤纤玉手轻抚琴弦,歌声婉转动听,舞姿翩若惊鸿。整个宴席仿佛沉浸在一片仙境之中。
苏轼看着这美不胜收的场景,心中暗自感叹黄州的变化。他的到来,不仅为这片土地带来了文学的灵感,更在这小城间播撒下博爱的种子。
在饯别的宴席上,人们开怀畅饮,情感流淌如琴弦上的音符。有人向苏轼敬酒,有人前来请教诗文,他总是笑容满面,毫不拒绝。
这时,一个年轻而清秀的女子走到苏轼身前,手持琵琶,眼含羞涩。她是城内有名的歌伎,聪慧而艺术才华出众。
"大人,可否为小女子谱一首诗歌?" 她恭敬地向苏轼请教。
苏轼微笑点头,心生灵感,开始为她谱写。他的笔触犹如飞花流水,妙语连珠。在他的指导下,女子将诗歌婉转演绎,如泉水流淌,动人心弦。
整个宴席仿佛被这美妙的瞬间凝固,人们陶醉其中。苏轼的博爱胸怀,不仅在文字中流露,更在生活中得以彰显。这一晚,成为黄州城内一段美好的传说。
醉眼中的苏轼被一位端着酒杯的女子引起注意,她举杯一饮而尽,然后恭敬地向苏轼行了一礼:“苏学士可否为奴家题一首诗?”
苏轼微微一笑,醉意中接过酒杯,眼前的女子是黄州营妓李宜。尽管身世颇为曲折,但她聪慧好学,常在宴会上与苏轼有过交往,两人之间早已有了一份默契。
“好,待我写首诗。” 苏轼含糊地应道,手中的酒杯不禁有些晃动。
李宜欢喜地脱下上身的披肩,展现出如花似玉的肌肤,她期待着苏轼为自己题写的诗歌。苏轼端坐着,醉眼中透着深沉的文人风采,提笔蘸墨,开始在李宜的披肩上挥洒文字。
“东坡五载黄州住,何事无言及李宜。”
两句短小的诗歌让周围的人们显得有些失望,仿佛期待之中的精彩未显现。就在这时,旁边的人招呼苏轼去喝酒,醉意中的苏轼无法拒绝这诱人的邀请,便搁下笔杯,一头扎入了宴会的欢乐之中。
众人看着李宜手中的诗歌,纷纷议论纷纷。对于她来说,这两句诗实在平淡无奇,让她感到有些着急。这样的诗,怕是无法在红尘中立足,成为人们喜欢的焦点。
等到苏轼喝得酩酊大醉回来时,李宜赶紧将这两句诗呈上,希望苏轼能为她的未来补上精彩的答卷。
苏轼接过纸笔,看着李宜,又写下了接下来的两句:“确似西川杜工部,海棠虽好不吟诗。”
这两句诗的神韵让在场的人们为之振奋,掌声响起。苏轼在短短几句中,以西川杜牧为例,点明了李宜的风采不亚于海棠。这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让整首诗瞬间焕发出别样的魅力。众人对苏轼的赞叹之情更加涌动,而李宜也因为这四句诗,看似简单,实则含意丰富,成为宴会上的一颗耀眼的明珠。
在东坡四年的黄州时光里,有一位宛如仙子般的官妓,她就是李琪。尽管她的美丽和才艺如海棠花一般绝丽,然而在苏轼的笔下,却未曾被吟咏一番。
或许有人会猜测,难道是海棠花不堪一提吗?但实际上,海棠花在西蜀被誉为“蜀中海棠甲天下”,许多诗人都倾注了对它的赞美之情。
难道杜甫在才情上不及人,无法咏海棠花吗?杜甫被尊称为诗圣,安史之乱后他曾在西蜀避难五年,留下了众多传世之作。海棠花似乎并不在他的诗篇中得到表达。
这引发了后人的疑惑与猜测。苏轼借用杜甫的典故,却是为了赞美李宜的绝丽之美。在《赠黄州官妓》中,他以“却似西川杜工部,海棠虽好不吟诗”的形式表达了对李琪之美的敬畏之情。
这首诗中,前两句或许略显平凡,但后两句却如点睛之笔,使整体音韵和谐、清新自然。苏轼通过巧妙的手法,既抑制了情感,又突显了美丽,使这位黄州官妓“李宜”成为了备受赞誉的知名人物。
苏轼的善良与敬重在诗中得以体现,他用才情高妙的文字,将一位默默无闻的女子,塑造成了令人铭记的传世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