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生活被日常的琐碎渐渐填满
当心灵渴望一次逃离与寻觅
假期
便成了我们重拾生活美好
探寻未知风景的最佳时机
在这个假期
让我们拒绝留下遗憾
携手踏上前往千年古城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的旅途
去体验一种名为“云南”的诗意生活
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从一段慢时光开始
“从前的时光很慢
车、马、信鸽
一封邮件要等上好多好多天”
而今
生活的步伐急促而繁忙
“慢时光”成为了我们渴望的片刻宁静
在建水古城,有一列小火车
它悠然地以20公里的时速穿梭
摇摇晃晃、叮叮当当
承载着滇南的乡愁与记忆
沿着13公里的米轨缓缓前行
沿途的中式建筑、法式建筑
还有中西合璧的站房
仿佛电影里的慢镜头
把人拉回到过去的记忆中
随着建水古城小火车旅游热度升级
沿线的村民们也因这趟小火车的穿梭
而受益匪浅
他们纷纷转型从事旅游业
售卖当地特产、开设客栈
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旅游服务
在众多农家乐中
水打营村的拾柒小院成为了新晋网红
老板李洁夫妇在外工作多年后
目睹了家乡的变化
毅然决定回乡创业
他们将祖宅改造成一家具有地方特色的饭店
经过2个月的精心修缮
这座老宅焕发出新的生机
饭店内现代化电器设备一应俱全
在保持传统风味的同时
也融入了现代化餐饮的高效率
如今,小院生意火爆
无需远离家乡,守着小院
李洁夫妇迎来了“样样好”的时光
为了确保游客能够享受到美好的旅行体验
南方电网云南红河建水供电局
不仅在沿线村庄增设了新能源充电桩
今年还新增了400千伏安变压器1台
以增强电力供应的稳定性
鉴于古村落多为土木结构
火灾风险较高
建水供局还定期组织人员
对用电设备和供电线路
进行细致的检查和维护
确保电力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
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到建水古城淘一把紫陶壶
结束慢时光火车之旅后
回到古城
便进入到了一个紫陶的世界
建水紫陶传承千年
有“坚如铁,明如水,润如玉,声如磬”之美誉
在中国制陶工艺的历程中
占据着自己的一席之地
截至2023年底
建水县登记注册的紫陶生产销售企业
和个体户已达2650户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向逢春紫陶
已传承至第四代传人
走进逢春紫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厂房
只见电窑炉内陶器正在静静地烧制
那是千年传承与技术创新交织的火花
从古老的柴烧到现代的电烧
每一件作品都承载着
历史的厚重与匠人的心血
传统龙窑
以木材为主要燃料
其烧制过程漫长且充满变数
生产周期长、产品合格率与产量
均受限于人工与自然的双重考验
每一次烧窑
都需要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日夜守护
稍有不慎,便可能前功尽弃
即便几天后顺利出窑
成品的质量也往往难以保证
为了打破这一困境
多家制陶企业开始采用电窑进行烧制
只需轻轻一按开关
电窑便能自动调控稳定的温度与湿度
无需人工寸步不离地守候
这一变革不仅解放了人力
更大大提高了烧制效率与成品质量
如今,仅需十个小时
一窑精美的紫陶便能出炉
逢春紫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董事长 向泰瑒
时代在发展,我们在坚守传统的同时,也要积极拥抱变化。用电窑炉烧制,让我们的生产更加稳定、高效。
为推动紫陶产业的转型升级
建水供电局给予了大力支持
他们主动上门服务
深入了解企业用电需求与生产工艺流程
确保电力供应的稳定与充足
他们还加快客户用电办理流程
降低了客户办电成本
并积极推动“电能替代”工作
为紫陶产业的绿色发展
提供了坚实的电力保障
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去逛夜市品味人间烟火
逛完紫陶
太阳已悄然隐没于地平线
建水的大街小巷在斑斓的灯光下渐渐苏醒
此时紫陶街的夜市
已热闹非凡
摊主们纷纷亮出自己的摊位
迎接着夜生活的到来
其中
“独角兽啤酿”的摊主罗兵
是一位90后大学生
历经多种职业后
最终选择在这片繁华之地自主创业
独角兽啤酿的摊主 罗兵
这里人流量大,是卖啤酒的好地方。而且,制作啤酒所需的冰块和保鲜设备都需要稳定的电力供应,紫陶街的电力保障让我很放心。
紫陶街的夜市
烟火气与食物的香气交织在一起
沿街前行
叫卖声、锅碗瓢盆的碰撞声此起彼伏
构成了一曲生动的市井交响乐
温热的烧豆腐、新鲜甘甜的水果
以及各种琳琅满目的小吃
······
是只属于建水的独特味道
让人注意的是这里的美食
大多采用“电厨房”制作
既节省了成本
又保留了食物的原汁原味
更避免了传统烹饪方式
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
为了保障夜市的用电安全
建水供电局始终秉持服务与整治并重的原则
积极与商户沟通对接
他们根据天气变化和负荷增长情况
增加了夜间巡视、设备检查
接点测温和隐患排查治理等
工作的频次和力度
确保了夜市电力的安全可靠稳定供应
晚风轻拂八月天
趁着假期未尽时
不妨踏上建水之旅
让心灵得以彻底放松与滋养
相信我
你会被这座充满魅力的古城深深吸引
编辑:陈曦、马莎
图文:陈曦
审核:李洋、何中阳、孙红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