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不要放乱了,要放到对应的试验田。”日前,在平安镇平安社区的红薯品比示范种植基地,正在参加当天红薯测产的罗启燕叮嘱着大家。村民们忙碌在田间,去泥、挑拣、堆码……等待着最后的品比结果。
罗启燕是县农技推广中心粮油蔬菜科科长。他说,彭水今年与多家科研院校合作,在平安镇集中打造了品比种植示范基地,集中种植市内外100个红薯品种,在栽培技术和品种选择方面加强试验和研究,科学选择适合当地区域种植的红薯,提升村民红薯产业的种植效益。
“试验地淀粉组30个,有15个品种亩产超过2200公斤,其中5个品种超过2500公斤,分别是商薯22、浙薯75、苏薯45、渝薯15、彭苏6号。”随着测产的完成,罗启燕宣布了测产结果。
彭水种植红薯主要用于加工红薯粉,要求淀粉含量高。以前种植传统的红薯,产量和出粉率都很低,亩产鲜薯1000多斤,出粉率最高8%。如今,通过品比试验后选择的高淀粉红薯,亩产达到4000多斤,出粉率在16%以上,大大增加了产品的产出效益。
“能够做大做强红薯产业,主要得益于品种的科学选择,不仅提高了单产,还能产出更多的红薯粉。”罗启燕说。
近年来,彭水通过“特色培优”,提升红薯产品加工整体水平,大力发展名特优新红薯产品,培育一批“土字号”“乡字号”品牌,聘请了9个专家团队,组建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专家工作站、博士工作站的农技服务“一心两站”,培育了“彭苏2号”“彭苏6号”等9个特色薯种,“彭水晶丝苕粉”入选全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案例。
在彭水,农业新质生产力不断涌动,大批热爱红薯、研究红薯、加工红薯的人和企业投身红薯产业发展,激活了彭水红薯产业蝶变升级的一池春水。目前,彭水全县种植红薯30万亩,红薯全产业链产值20亿元。一个小红薯逐渐长成大产业,这得益于彭水在红薯产业发展上,从品种选育到精深加工,通过科学选种、科学管护、科学深加工,让一个传统产业插上“科技”翅膀,逐渐成长为一个富民产业。
红薯机收现场。杨丽媛 摄
“在红薯产业发展上,我们坚持研发、培育、种植、红薯精深加工、市场销售为一体,引进、培育一批科技含量较高的红薯企业,提升红薯产业的科技含量,增加生产价值。”县供销社党组书记、主任张小洪说,彭水依托科学选育品种,科学田间管护和引进科技含量较高的生产企业,为红薯产业发展注入更多“科技”元素,促进红薯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彭水按照“初级加工在基地、精深加工进园区”的原则,培育红薯加工企业35家,加工能力1万吨以上企业4家,加工大户230家。
如今,红薯成为彭水“一主两辅”产业发展的主要支柱产业,“彭水红薯”也成为了彭水产业发展的一张响亮名片,一个个小红薯正逐渐成长为一个增收富民的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