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水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不可替代的基础资源。当前水土流失问题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联合国将水土流失列为全球三大环境问题之一。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水土保持工作,目前,我国已全面启动了跨世纪生态建设工程,水土保持已成为生态建设的主体。
什么是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是指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综合性科学技术。
水土流失的危害
破坏地面完整
不但造成荣枯水期水量调节失衡,而且严重影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加剧洪涝灾害
造成河库淤塞,降低水利工程的效益
导致水环境质量下降
容易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
水土保持措施
生物措施
主要是指采取造林种草及管护的办法,增加植被覆盖率,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的一种水土保持措施,主要包括造林、种草和封山育林、育草。
遵循黄土高原地区植被分布规律,陕西以草固沙、以林拦沙,持续推进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有效减少了入黄泥沙量,正在由“黄中找绿”向“绿中找黄”转变。其中,宜川悬崖造林、三北防护林工程示范点、潼关县沿黄防护林分外亮眼。
蓄水保土耕作措施
采用改变坡面微小地形、增加植被覆盖或增强土壤有机质抗蚀力等方法,保土蓄水,改良土壤,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措施,如等高耕作、等高带状间作、沟垄耕作少耕、免耕等。
据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榆林市累计实施并完成“坡改梯”项目38.29万亩,平均每年可拦蓄泥沙2.5万吨,增加蓄水能力18.75万立方米。曾经跑土、跑水、跑肥的“三跑田”,一举变成了保土、保水、保肥的“三保田”,每年可增产粮食超5.7万吨,年增加农业产值约1.15亿元。
工程措施
主要包括治坡工程(各类梯田、台地、水平沟、鱼鳞坑等)、治沟工程(如淤地坝、拦沙坝、谷坊、沟头防护等)和小型水利工程(如水池、水窖、排水系统和灌溉系统等)。
陕西省延川县的马家湾淤地坝,是个有着30米高坝的大型淤地坝,它所拦下的大量泥沙,已经成为肥沃的土地,坝地里每年丰收着玉米等农作物,正所谓“沟里筑道墙,拦泥又收粮”。
(一)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的应用
坡面治理工程
消除或减缓地面坡度,截断径流流线,削减径流冲刷动力,强化降水就地入渗与拦蓄,保持水土,改善坡耕地生产条件。
梯田工程
梯田是山区、丘陵区常见的一种基本农田,是由地块顺坡按等高线排列呈阶梯状而得名。在北方,主要分为梯田和埝地。在南方,有的把坡上种水稻的梯田叫梯田,把种旱作物的梯田叫梯地。
25°以下的坡地一般修成梯田,25°以上的则应该退耕植树种草。
沟头防护工程
作用在于防止坡面径流由沟头进入沟道,从而制止沟头前进、沟底下切和沟岸扩张,并拦蓄坡面径流泥沙,提供生产和人畜用水。
沟道治理工程
作用在于防止沟头前进、沟床下切、沟岸扩张,减缓沟床纵坡,调节山洪洪峰流量,减少山洪或泥石流的固体物质含量,使山洪安全排泄,对沟口冲击圆锥不造成灾害。
小型水库工程
主要由坝体(拦截河流或山溪流量、提高水位、形成水库)、放水建筑物(涵洞)、溢洪道(排除库内多余洪水)三部分组成。
山地灌溉工程
主要是指为山区、丘陵区农业生产灌溉服务的一系列工程,包括水源工程、泵站、提引水工程和输配水工程。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措施——黄土高原特有的淤地坝
(二)在生产建设项目中的应用
拦挡措施
包括拦渣墙、拦渣堤、拦渣坝、围渣堰等。
降水蓄渗措施
一般采用蓄水池、透水砖、透水混凝土、下凹式绿地、渗沟、渗井等方法。
防风固沙措施
防风固沙措施布设在易受风沙危害的区域,主要包括沙障及其配套固沙植物、砾石或碎石压盖等。
取、弃土(石、渣)场防护措施
一般应用于堆土、取土(石、砂)场、弃土(石、渣)场、施工场地等施工易造成水土流失的裸露区域,应当采取拦挡、苫盖、排水、沉沙、植草等临时措施。
植物措施
以防治水土流失为主要目的,同时满足生态与景观要求。
边坡防护措施
常用的边坡生态防护技术可分为生态防护基础工程技术、植被培育技术、维护管理技术三大类。
截排水措施
截排水工程的形式分为截水沟、排水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