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几天就到春节了,窗外依旧冷冷清清,大街上鲜有热闹的场景,似乎少了往年应有的年味。
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感觉:小时候的春节热闹非凡,而现在的春节仿佛失去了原本的光彩?
很多人都在感慨:过年没了年味,到底是为什么?
其实,有人早就一针见血地指出:“小时候的年味,是大人们为你制造的仪式感;现在没了年味,是因为轮到你制造仪式感了,而你却拒绝了。”
什么是“年味”?
年味,本质上是一种仪式感。
小时候,春节的到来伴随着新衣服、新年礼物、贴春联、放鞭炮和走亲访友。
这些年味,是父母和长辈为我们精心准备的。
我们只需要睁大眼睛、期待着大年三十的饺子和压岁钱,就能感受到过年的美好。
而如今,我们长大了,成了那些需要“制造年味”的人,但问题是:你还愿意花心思去制造这种仪式感吗?
是谁“杀死”了年味?
现代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年味却越来越淡,这是一种普遍现象。
那么,到底是谁“杀死”了年味?
拒绝仪式感
很多人觉得,贴春联、走亲戚、守岁、穿新衣服、备年夜饭,都是麻烦事。尤其是城市生活中,人们忙于工作和琐事,渐渐觉得这些传统习俗没有意义。于是,过年的仪式感一点点被我们自己削减了。经济条件的改善
小时候,我们会为了买一件新衣服而兴奋不已,因为那是过年的特定仪式之一。而现在,我们随时都可以买新衣服,不再需要等到春节,也就失去了对“新衣服”的期待。同样,年夜饭也不再是稀罕事,平时的餐桌上早已山珍海味俱全,大年三十的“特别”意义被大大削弱了。
家庭结构的变化
现代社会中,核家庭越来越普遍,大家庭的团圆逐渐变成了小家庭的独处。没有了全家老少聚在一起的热闹场景,年味自然也随之减少。嫌弃传统、懒于创新
有人说:“传统仪式感过时了,太麻烦!”但问题是,嫌弃旧的同时,你是否创造了新的过年仪式感?没有创新,也不愿意延续传统,那么年味的消失,或许就该从我们自己身上找原因了。
年味,是用心制造的
有个朋友跟我讲,她的女儿每年春节都吵着要去她姨家过年,因为她姨给女儿的仪式感“拉满”了。
大红灯笼挂起来,春联贴起来,家里的一切从装饰到氛围都充满了过年的味道。
即便是备年夜饭这种看似繁琐的事情,她也会让孩子一起参与,一边择菜一边讲述家族的趣事。
对孩子来说,这就是最珍贵的记忆。
她说:“大人是制造年味的,不是享受年味的。小孩子才是享受年味的。”
如果我们觉得现在没有年味,可能正是因为我们作为“制造者”的角色没有尽到责任。
当初父母为了给我们一个热闹的新年,付出了无数的时间和心血,而我们现在却对这些习俗嗤之以鼻,甚至把制造年味的责任推给了别人。
新时代的仪式感
也有人会问:“那些传统的过年仪式确实不再适合现代生活,我们该怎么做?”其实,每个年代都有每个年代的仪式感,关键在于用心。
延续传统,赋予新意义
年夜饭依然是春节最重要的仪式之一,但我们可以尝试让家人一起动手准备,不必追求山珍海味,而是更多地关注共同参与的乐趣。春联也可以自己设计,用简单的笔触写下对新年的祝福,这样的年味是独特且专属于你的。
科技助力新年味
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传统年味可以用新方式展现。比如全家人一起用手机拍一段短视频记录春节的点滴,或者用视频通话的方式和远方的亲人一起过年。
新的科技并没有消灭年味,反而为我们提供了更多创造年味的方式。
制造属于自己的“家庭传统”
如果传统习俗已经不能满足你的需求,不妨创造一些新的家庭过年仪式。比如每年全家人一起观看一部电影、一场游戏比赛,或者设定一个特别的主题,穿上特定的服装一起庆祝。
只要大家都愿意参与,任何形式的仪式感都能成为年味的一部分。
大人制造年味,孩子享受年味
年味从来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需要有人去用心营造。
父母为孩子营造的仪式感,成就了他们对春节的美好回忆。
而现在轮到我们成为那个“制造年味”的人时,你是否愿意为下一代也创造一个独一无二的春节?
或许你会觉得,成年人的春节缺少了童年的欢喜,但我们需要意识到:成年人可以从孩子的快乐中找到成就感。
当你看到孩子因为新年而兴奋,体会到亲情的温暖,或许你会发现,年味从未真正消失,它只是需要我们用心点燃。
春节的年味,本质上就是一种仪式感。
每个时代的仪式感可能不同,但不变的是,它总是为人们的生活注入温暖和希望。
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用行动把这份年味传递下去,让它在每一代人心中扎根、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