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良天数318天,同比增加16天,优良比例87%;PM₂.₅浓度33.6微克/立方米,好于考核目标1.3微克;两项指标跃升至全国168个城市中上游水平。重污染天数比率0.5%,完成不超过0.8%的考核目标……透过数据看2024年沈阳生态环境亮眼“成绩单”。
2025年,沈阳市生态环境局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力争到2025年底,全市环境质量在全面达成“十四五”目标基础上,力争提档升级。优良天数、PM₂.₅浓度稳步改善,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国、省考断面全部稳定达标,水质综合指数在全国全省排名明显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2024年,我们这样做……
数读沈阳生态环境 2024年“成绩单”
2024年,沈阳大气环境持续改善,不仅体现在监测数据上,更体现在老百姓“看得见蓝天白云、呼吸到清新空气”的切身体验中。大家感慨从以前“盼蓝天”“晒蓝天”,到现在蓝天已不再稀缺,几乎成了“常态蓝”。
据了解,2024年沈阳优良天数318天,同比增加16天,优良比例87%。沈阳市生态环境局坚持“压煤、治企、控车、抑尘、禁烧”多措并举,大型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总量达1.5万蒸吨,累计完成农村“煤改洁”21万户,均超额完成清洁取暖试点建设任务;升级改造150家企业VOCs治理设施;推动淘汰老旧柴油货车3万辆,超年度既定任务4倍以上;加强污染天气联合应对,全年轻污拉良60天,11、12两个月全部优良,秋冬季大气管控实现历史性突破。
在水环境改善方面,沈阳开展蒲河、北沙河等5大重点流域综合治理,推动实施20项重点水污染治理工程,水环境质量连续五年持续改善。2024年,20个国、省考断面全部达标,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率53.3%,超考核目标20个百分点;水质综合指数5.76,同比改善8个百分点,改善幅度全省第2。
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治。持续推进重点建设用地联动监管,沈阳“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稳定保持100%。原沈阳炼焦煤气有限公司,原新东北电气(沈阳)高压开关有限公司地块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强固废治理,经初步核算,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4项主要污染物全面超额完成年度减排目标,其中前3项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
2025年,我们将继续这样做……
改造大型燃煤锅炉4435吨 重点流域综合治理
蓝天、碧水、净土常驻沈阳,是我们爱这座城市的方式!2025年,沈阳将聚焦环境质量改善,在深化环境污染防治上实现新突破。
打好蓝天保卫战。改革大气治理机制,构建“都市圈共治+全市域网格”的防治体系,形成全域覆盖、实时响应、多方联动的防治格局,一体推进“煤、车、尘、杆、炮”等污染治理。强化燃煤减源控污,再改造大型燃煤锅炉4435吨,超低排放率提升到70%以上;推动65吨以下燃煤供暖锅炉实现“应淘尽淘”;持续巩固农村“煤改洁”成效。加强移动源污染防治,严格违规车辆及检测机构综合整治,推动国三及以下老旧柴油货车基本淘汰。深化涉VOCs企业治理,精准管控扬尘、秸秆焚烧、露天烧烤、烟花爆竹燃放等偶发源污染,确保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打好碧水保卫战。推进6市协同+“一河一策”的流域治水新机制,搭建全覆盖的水质自动监测网络,实现预警、溯源及时精准,控源、治污快速处置。强化蒲河、秀水河等重点流域综合治理,推动实施6个重点地区(沈北、浑南、苏家屯、辽中、经开、新民)污水收集系统整治工程,全力推动涉农地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强化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全面启动14条重点河流美丽河湖创建,切实提升水环境质量。
打好净土保卫战。强化污染源头管控,优化完善建设用地安全利用联动监管机制,确保土壤环境安全。开展粉煤灰等固(危)废非法倾倒、填埋严打行动,提升固体废物处置利用能力,持续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评估和信息化升级改造。进一步加大全市127家粉煤灰重点产生单位、处置利用单位的巡查整治力度。高水平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坚守生态保护红线 深化治理体系改革
2025年,沈阳将聚焦生态功能稳定,在切实维护生态安全上达到新高度。
沈阳将坚守生态保护红线,完善监管机制,及时发现推动解决生态破坏问题。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建立农、林、草、水等多领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协调工作机制,构建综合性监测网络。积极开展示范创建,拓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成效,努力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在深化治理体系改革方面,完善减污降碳机制,构建全民参与的碳普惠运行体系,开展碳数据在线监测创新试点,推进重点企业碳排放监测及数据质量保障项目建设。完善源头管控机制,发布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和实施细则,加强分区管控与规划环评、项目环评联动,引导、倒逼产业布局、结构优化调整。完善联动监管机制,加快环境执法指挥调度平台建设,实现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高效衔接。完善企业信用机制,实现14000余家企业全覆盖评价,推动行业自律和企业自治。
编辑:景钰莱、王巍、李静
校对:孙亚男、朱汉洋
审核:姚亮、陶鹏旭
关注家乡环境
共襄生态大业
点击“在看”,收藏好文